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7)
2023(15790)
2022(13440)
2021(12758)
2020(10874)
2019(25123)
2018(24843)
2017(47001)
2016(25351)
2015(29447)
2014(29357)
2013(28745)
2012(26594)
2011(23833)
2010(23804)
2009(22199)
2008(22057)
2007(19526)
2006(16589)
2005(14842)
作者
(72896)
(61173)
(60825)
(58007)
(38760)
(29333)
(27934)
(24061)
(23209)
(21744)
(20683)
(20629)
(19235)
(19198)
(19029)
(18932)
(18515)
(18156)
(17678)
(17360)
(15208)
(14963)
(14849)
(14049)
(13726)
(13565)
(13515)
(13497)
(12406)
(12273)
学科
(104049)
经济(103923)
管理(73140)
(68739)
(56661)
企业(56661)
方法(49920)
数学(43664)
数学方法(43079)
中国(29789)
(28025)
(27333)
(22549)
贸易(22541)
(22018)
(21820)
业经(21317)
(20980)
地方(17748)
农业(17731)
(17363)
金融(17355)
(17324)
银行(17280)
理论(17236)
(16849)
财务(16783)
财务管理(16738)
(16530)
(16305)
机构
大学(365870)
学院(363579)
(151989)
经济(148941)
管理(138948)
研究(123976)
理学(119753)
理学院(118456)
管理学(116266)
管理学院(115597)
中国(95238)
(77515)
科学(75228)
(68887)
(62335)
(60738)
中心(57549)
研究所(56787)
财经(55138)
业大(53725)
(52972)
(50219)
北京(48728)
农业(48004)
(47447)
经济学(47290)
师范(46924)
(44607)
经济学院(42615)
(42154)
基金
项目(243423)
科学(191490)
基金(178003)
研究(176935)
(155692)
国家(154434)
科学基金(132018)
社会(112652)
社会科(106688)
社会科学(106660)
(93397)
基金项目(93014)
自然(85166)
自然科(83261)
自然科学(83234)
教育(82569)
自然科学基金(81758)
(79530)
资助(74107)
编号(71315)
成果(58512)
重点(54928)
(54876)
(51718)
(50192)
课题(49418)
国家社会(47350)
教育部(47139)
科研(47098)
创新(47018)
期刊
(162007)
经济(162007)
研究(104725)
中国(70554)
学报(58907)
(54879)
(54618)
科学(53009)
管理(50435)
大学(44900)
学学(42216)
教育(40162)
农业(37522)
技术(33027)
(32101)
金融(32101)
财经(27435)
经济研究(27197)
业经(25727)
(23704)
问题(21643)
(20858)
(20841)
国际(19196)
统计(18606)
(18158)
技术经济(17667)
世界(17345)
图书(16991)
(16450)
共检索到536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本文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进行评判。研究发现,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次较低,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发展迅猛,但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从中获取的分工利益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位置。但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比较优势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国际分工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昭乙  
按照Koopman et al.(2010)的全球价值链分解原理,将金砖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依赖关系划分为"上游依赖"和"最终需求依赖",同时借鉴"后向关联度"和"最终需求贡献度"两个指标加以计算和测量。利用WTO-OECD发布的附加值贸易数据分析后发现,在"上游依赖"方面,金砖五国对外部的依赖度大于对内部的依赖度,金砖五国内部在生产协作中的经济往来逐渐密切;在"最终需求依赖"方面,金砖五国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东亚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依赖",对美国较为稳定,而对欧洲呈现稳中有降,对东亚地区是缓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炳南  陈玲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锡进  吕永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将充满博弈与挑战。对于中国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碧波  
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着该国在其中的基本位置。在其他一些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一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本文基于参与模式、参与程度以及增值率三个维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仍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但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展、承担的国际分工份额不断增加、参与国际分工的精细程度不断深化、加工增值率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正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向两个高端位置方向迈进;但要占据或掌控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中国需要依靠自有品牌及行业技术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绍东  
在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国际分工体系中,寻求合理的产业链治理模式是本土企业和理论界孜孜以求的目标。以产品技术结构演变作为分析基点,本文探讨本土企业产业链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对产品建构特征影响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进行概括,并提出在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背景下构建"柔性"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詹姆斯·杰克逊  王宇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呈现常态化,这主要源自美国的宏观政策。伴随全球价值链的发展,限制进口可能伤害自身出口。如果只减少贸易逆差而不解决宏观经济失衡问题,其结果可能是产出减少,经济增长率下降,因为国内工资水平、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是宏观政策和国际环境变动的产物,而不仅是贸易逆差的结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日明  邹康乾  
基于TiVA数据库中2005-2015年我国14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相关指标,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占比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参与度;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联系影响更大,即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作用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更强,其他结果与整体回归一致;稳定性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进这一结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睿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更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所处的地位、获取的贸易利益。本文基于OECD和WTO2013年联合发布的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WIOT数据,先通过增加值贸易法将中国的总出口分解为Koopman(2010)的五部分,然后运用GVC地位指数法测算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并将其和世界主要的39个经济体加以比较,进而判断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下的地位和获取贸易利益的情况。增加值分析显示,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中最终产品所占比例最高,达33%~46%;其次是转移的中间产品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23%~27%;出口所包含的国外增加值比例为14%~28%;出口的被进口国自己使用的中间产品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14%~17%;返回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0.24%~1.23%。GVC地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虽然出口总值超过美国和德国雄踞世界第一,但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其地位相对较低,出口获利能力不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良清  温婷  
选取2000—2011年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服务业附加值贸易数据,研究了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和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中国与四个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服务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正逐渐加深,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位置;总体来看,中国服务业对日本和德国具有比较优势,对英国具有比较劣势,而对美国由稍具优势转为略逊一筹;不同服务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变化和双边贸易比较优势状况各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童有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动力,由美国主导的沿信息产业价值链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由于其具有的缺陷使美国新经济周期衰退过早来临。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也提高了各国经济活动的一体化程度,使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呈现出与美国同步化趋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晨阳  
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已难以反映国际贸易现状,传统贸易统计侧重于计算进出口总值,使得国际贸易出现"看似失衡"的局面。本文在分析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弊端的基础上,对增加值核算方法进行了梳理,认为增加值核算方法能够合理反映一国出口价值含量。以Koopman(2010)的研究方法为建模依据,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我国出口价值含量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出口整体及各行业价值含量进行合理测算。结果显示,增加值核算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出口贸易现状,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增加实际出口贸易收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庆梅  刘海云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20012011年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各行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率,再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否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行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外包整体上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作用不明显,但不同技术层级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对其分工地位具有抑制作用,且离岸型和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均抑制其分工地位提升;中等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促进其分工地位上升,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提升其分工地位,而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行业上游度,研究结果发现:(1)在2000-2014年,中国行业上游度较高的行业为采矿业,电力、热力和燃气供应业,成品油和炼焦业。与2000年相比,2014年中国大部分行业的行业上游度在上升。(2)在2014年,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中,行业上游度最高的三个行业是成品油和炼焦业,采矿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与美国、日本以及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相比,中国大部分行业(37个)的行业上游度更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低;而美国则大部分行业的行业上游度比世界44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平均值更低,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高。因此中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驱动自身行业生产向全球价值链的下游转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李亚鹏  林森  
本文根据劳动异质性对分工体系做了划分,揭示了不同分工体系中广义价值决定原理。本文认为,相对于其他分工体系而言,混合分工体系下的价值关系是经济主体对竞争优势和独立自主性的正向反馈;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的区别不在于适用的分工体系不同,而在于广义价值论是以更为一般的劳动异质性为前提的,其结论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