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3)
- 2023(10743)
- 2022(8935)
- 2021(8493)
- 2020(6894)
- 2019(15672)
- 2018(14984)
- 2017(28831)
- 2016(15224)
- 2015(17415)
- 2014(17174)
- 2013(17079)
- 2012(16242)
- 2011(14885)
- 2010(15131)
- 2009(14401)
- 2008(13641)
- 2007(12290)
- 2006(11097)
- 2005(10354)
- 学科
- 济(71260)
- 经济(71193)
- 业(42250)
- 管理(42001)
- 企(34457)
- 企业(34457)
- 中国(28594)
- 融(26787)
- 金融(26786)
- 方法(26257)
- 银(24910)
- 银行(24890)
- 行(24235)
- 数学(23152)
- 数学方法(22899)
- 地方(18840)
- 农(18266)
- 制(17010)
- 财(16360)
- 贸(15570)
- 贸易(15553)
- 易(15201)
- 业经(14722)
- 农业(12507)
- 学(12002)
- 体(11967)
- 中国金融(11375)
- 地方经济(10182)
- 务(10082)
- 财务(10054)
- 机构
- 大学(219277)
- 学院(219038)
- 济(100771)
- 经济(98822)
- 研究(82162)
- 管理(79858)
- 中国(70468)
- 理学(67569)
- 理学院(66729)
- 管理学(65741)
- 管理学院(65325)
- 京(47002)
- 科学(46441)
- 财(45304)
- 所(41151)
- 中心(38345)
- 研究所(37284)
- 财经(35896)
- 经济学(32914)
- 农(32770)
- 经(32668)
- 江(31755)
- 北京(30595)
- 经济学院(29567)
- 院(29483)
- 范(29158)
- 师范(28912)
- 业大(27024)
- 州(26881)
- 财经大学(26637)
- 基金
- 项目(140439)
- 科学(112220)
- 研究(105452)
- 基金(103752)
- 家(90178)
- 国家(89467)
- 科学基金(76259)
- 社会(69623)
- 社会科(66247)
- 社会科学(66232)
- 基金项目(53290)
- 省(52413)
- 教育(47558)
- 自然(46344)
- 自然科(45331)
- 自然科学(45321)
- 划(44726)
- 自然科学基金(44517)
- 资助(43462)
- 编号(41685)
- 成果(34858)
- 发(32479)
- 部(32450)
- 重点(32434)
- 国家社会(29946)
- 课题(29806)
- 创(29269)
- 中国(28553)
- 教育部(28171)
- 创新(27544)
共检索到350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天昂 唐青生
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已经结束,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面前,中国金融业如何抓住机遇才能应对挑战,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重大课题。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的成功召开,给本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一次极好机会。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金融合作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次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构想和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天昂
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已经结束,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面前,金融业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大课题。2005年7月4~5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成功举行,这无疑对于本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遇。本文主要就次区域各国的金融合作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构想和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文丽
"多样性中求统一"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双边货币合作走向次区域合作最后到全区域的合作"不失为东亚货币合作的一个现实可行的推进路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框架自亚洲开发银行首倡以来,各国对这一合作机制抱以厚望。该区域在多大程度上具备货币金融合作的条件?本文分别从经济一体化程度、经济开放度、区域内贸易一体化程度、要素流动性及金融一体化程度等方面展开了实证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沈铭辉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帮助下,大湄公河地区的六国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经过20年的运行,该机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其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以及合作环境比较复杂且发生了变化,GMS合作机制的未来面临着不确定性。中国需要充分认识GMS合作机制的定位,与亚行取得合作以推动该机制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鹏主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都是深受其影响,而大湄公河次区域内国家的农业发展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更甚,在这样的背景下,次区域内各国切实加强区域内农业合作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就要通过不断创新次区域的农业合作机制来更好地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正 杨继康
2002年11月1日至4日,国务院总理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和首次大湄公河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农业部和东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向柬埔寨、老挝、缅甸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的换文》、《中国和老挝政府关于建设昆曼公路老挝境内部分路段项目的协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大湄公河次区域政府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亮亮
2011年10月—2012年5月,"湄公河惨案"使大湄公河地区以血腥方式引起了世人关注。本文基于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面临的国际新形势、中国参与资源合作开发新矛盾的分析,认为中国应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合作开发和安全秩序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资源 合作开发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义敢
本文论述了积极参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实施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它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大开放,有利于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有利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利于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合作 西部 开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漪 贺友华 汤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宽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合作、能源与水力资源开发合作、贸易与投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旅游合作、信息通讯合作、农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禁毒合作和科技文化合作等。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领域 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联合课题组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简称GMS)机制的目的是推动GMS各国经济合作,开展互联互通,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广西自2005年4月继云南省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的省区以来,其与GMS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广度与深度均实现了新突破,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在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龙开元
本文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计划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次区域合作中的问题、挑战、机遇、主要合作领域与政策措施等,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现在面临着大量如贫困、高质量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传染病、全球化与区域化风险等挑战,需要通过推进高层会商、积极鼓励私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利益冲突处理准则等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我国也需要通过突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民生、教育与科技合作、打造边境综合发展增长极、利用区域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实现我国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合作 进展 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立 汪戎
电力供应短缺和能源建设滞后,是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协调次区域各国电力资源的平衡是次区域电力合作的重点。本文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需求,比较供给与需求的差距,探讨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电力需求 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泽
为实现广西与云南优势的互补与整合,从区位特征、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合作基础和发展前景来看, 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为此,需要桂滇两省区联合完善交通网络,联合推出旅游线路, 联合开发旅游市场,联合促进旅游便利化,以便共同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
关键词:
次区域 旅游合作 优势互补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文韬
2013年以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次区域"又重回到公众的视线中。说熟悉,是因为已经听说过这个词许多年;说陌生,是因为似乎这几年很少再见到这个词。尽管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千回百转,但事实上,对于我国这样边境线长、周边国家多,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国家而言,发展次区域合作是突破对外关系瓶颈、拓展国际市场、与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近期国家高层会议对"次区域"的反复强调,也正验证了这一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省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产业、投资等往来日益密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项目而来,...
关键词:
次区域 大湄公河 经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建伦 赵明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各国间区域合作发展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回顾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背景、运行机制和经济社会合作,阐述了农业合作的兴起、发展过程,分析了农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结构以及农业合作的前景,发现各国农业资源互补性较强,具有开展农业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