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7)
2023(9172)
2022(7630)
2021(7313)
2020(5925)
2019(13634)
2018(13383)
2017(25802)
2016(14066)
2015(16139)
2014(15858)
2013(15886)
2012(15411)
2011(14214)
2010(14479)
2009(13433)
2008(13392)
2007(12106)
2006(10990)
2005(10249)
作者
(39524)
(32907)
(32785)
(31411)
(21510)
(15793)
(14872)
(12819)
(12645)
(12040)
(11308)
(11104)
(10868)
(10720)
(10476)
(10200)
(10070)
(9594)
(9497)
(9399)
(8481)
(8012)
(7992)
(7537)
(7522)
(7411)
(7239)
(7224)
(6686)
(6665)
学科
(61595)
经济(61528)
管理(42226)
(38307)
(31185)
企业(31185)
方法(24875)
数学(21563)
数学方法(21272)
中国(20331)
(16929)
贸易(16919)
(16659)
(16467)
(15346)
环境(13306)
(13071)
(12991)
业经(11935)
(11869)
(11867)
银行(11860)
(11859)
金融(11859)
(11503)
(10649)
地方(10210)
农业(10191)
(9768)
关系(9018)
机构
大学(207311)
学院(204969)
(97558)
经济(95808)
研究(78246)
管理(77011)
理学(64840)
理学院(64133)
中国(63281)
管理学(63277)
管理学院(62868)
(45225)
(45129)
科学(42204)
(39147)
财经(35021)
研究所(34967)
中心(34536)
(32058)
经济学(31054)
(30147)
北京(29739)
(29294)
(28037)
经济学院(27831)
(26570)
师范(26384)
财经大学(25926)
业大(24496)
(23901)
基金
项目(125751)
科学(100501)
研究(95238)
基金(94376)
(81643)
国家(81024)
科学基金(69001)
社会(62539)
社会科(59512)
社会科学(59502)
基金项目(47405)
(44049)
教育(43293)
自然(42253)
自然科(41309)
自然科学(41301)
资助(40669)
自然科学基金(40626)
(38934)
编号(37175)
成果(32292)
(30288)
重点(28459)
(28053)
中国(27172)
国家社会(26975)
课题(26521)
教育部(26479)
(25356)
(25238)
期刊
(110701)
经济(110701)
研究(69609)
中国(43406)
(33203)
管理(31124)
科学(27853)
(27262)
学报(27088)
(25605)
金融(25605)
教育(22275)
大学(21646)
学学(20100)
农业(18784)
经济研究(18595)
财经(18030)
国际(17439)
(17368)
技术(16645)
(15672)
业经(14946)
问题(14670)
世界(13818)
(10893)
技术经济(10533)
统计(9744)
(9576)
论坛(9576)
现代(9486)
共检索到331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穆丽霞  胡敏敏  
在国际碳交易中,中国缺乏核证减排量(CER)的定价权,主要由于国内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碳交易项目类型过于单一、碳交易项目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对CER的需求、国内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滞后。因此,中国应当采取在国际碳交易定价中的积极应对策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确立自愿减排和配额相结合的交易机制,发展碳金融衍生品及其服务,战略性储备碳排放权资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剑波  任亚运  丁子格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持续恶化,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诸多国家主张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全球气候框架公约来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但部分发达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经常打着环保的幌子,在国际贸易中强制推行"碳关税"、"碳标签"、"碳减排认证"等贸易政策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并使其逐步演变为国际贸易的新壁垒——碳壁垒。基于此,本文重点剖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碳壁垒的主要形式,并探讨其对我国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以期我国能更好地应对碳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颖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石油价格波动也日趋剧烈,成为阻碍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因素。在回顾中国石油定价机制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石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旭东  欧阳令南  
技术资产交易使交易双方达到双赢的目的,对国家经济增长和企业战略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资产交易具有价值的难鉴别性、流通过程的复杂性及垄断性特征,从而使技术资产价格的评估非常困难。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技术资产交易的定价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思敏  李琪  
研究航空公司在碳交易机制中的最优策略,首先建立了两阶段优化模型,考虑寡头垄断竞争和企业未来的减排潜力,依据免费碳排放配额的不同分配方式进行阶段划分,并通过逆推法研究航空公司如何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调整减排策略实现最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协调产能及减排策略,航空公司可以在应对竞争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最小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刚  
我国在全球的碳减排上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当前的碳减排方案,可以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国家集团"、"欧盟"、"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三大集团。各个集团出台不同的碳减排方案。深入分析美国与欧盟的碳减排方案,有利于我国制定更为科学的碳减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美国与欧盟的碳减排方案存在差异,但是可以发现它们的碳减排方案都是基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考虑,都是一种国家利益的考量。因此,在未来的碳减排上,我国应该秉承将碳减排与经济发展挂钩的基本策略;此外,尚需要进行一些国际谈判的策略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淑文  
在气候问题倍受关注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如今低碳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的全球博弈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立足国情分析我国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是当务之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华  
文章利用局部均衡模型对"碳关税"基础理论和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基于进口国和出口国双边贸易,分析进出口贸易量、贸易价格、产出、需求、福利水平、贸易关系、贸易格局和贸易结构。通过研究得出:一旦美国等进口国对中国等出口国的高碳商品征收"碳关税",将会导致高碳商品贸易量和国际均衡价格降低;中国(出口国)高碳商品出口减少,国内销售价格降低,国内产出减少,贸易条件恶化,GDP减少,福利水平降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美国(进口国)高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量降低,贸易条件改善,福利水平增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福利水平降低,国际贸易商品由能源密集型的高碳商品向技术密集型的低碳商品转移,国际贸易格局会向"碳关税"之外的"第三方国家"倾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明敏  
基于我国石油进口现状,对石油进口与国际油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进口对国际油价没有影响,只是被动接受价格变动,缺乏石油定价权。为此,针对缺乏石油定价权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亚军  
本文首先研究了国际贸易中主要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接着引出了资源性商品进出口贸易大国地位和定价权缺失这一矛盾和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应对国际贸易中资源性商品定价机制格局演化趋势的基本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惠敏  张黎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应用,全球数字贸易、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引起各国高度关注。近年来,各国讨论制定电子商务国际规则的热情空前高涨,世界贸易组织(WTO)各成员国纷纷提交电子商务提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世界软件业联盟提出更新数字贸易规则。美欧等发达国家通过跨太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媛媛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依然没有从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中走出来,持续低速增长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相对于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贸易倍增于全球GDP增长情况,当前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实属罕见。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多个经济体增长蕴含风险;贸易自由化遭遇困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价值链重构困难,不确定因素增多;价格因素和全球化红利消失,国际贸易增长前景不明朗等。对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应采取以优势行业为突破口打造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利用国际贸易低速增长之机加速国内企业改革、以"负面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詹欣  陈伟忠  金以萍  
在套利成本的约束下,简单的国际套利行为难以直接发生,国际套利者可能采取主动式套利行为创造缺口、实现套利。近年来,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变化等种种现象,背后都存在着国际主动式套利行为的作用力。本文通过构建国际宏观因素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因素冲击行为这一概念来描述主动式套利行为;再通过相应的博弈分析,来揭示国际主动式套利行为的内在机理,并对主动式套利行为存在的可能性作出证明;通过分析当前中国潜在的主要国际主动式套利风险,进而深入探究中国应对国际主动式套利行为的策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媛媛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依然没有从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中走出来,持续低速增长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相对于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贸易倍增于全球GDP增长情况,当前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实属罕见。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多个经济体增长蕴含风险;贸易自由化遭遇困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价值链重构困难,不确定因素增多;价格因素和全球化红利消失,国际贸易增长前景不明朗等。对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应采取以优势行业为突破口打造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利用国际贸易低速增长之机加速国内企业改革、以"负面清单"模式发展服务贸易、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等措施,切实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文寅  李丹丹  
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的大行情,原油、铁矿石、铜、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创下了近年来新高。虽然2021年底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在进入2022年后,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以及俄乌冲突的爆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震荡的态势,这将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应密切关注俄乌局势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同时加强大宗商品贸易组织协调,进一步保障中国大宗商品进口贸易开展,积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保障中国经济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