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4)
- 2023(5629)
- 2022(4620)
- 2021(4528)
- 2020(3625)
- 2019(8600)
- 2018(8095)
- 2017(15218)
- 2016(7856)
- 2015(9024)
- 2014(8534)
- 2013(8821)
- 2012(8360)
- 2011(7864)
- 2010(7454)
- 2009(6933)
- 2008(6771)
- 2007(5546)
- 2006(4920)
- 2005(4648)
- 学科
- 济(40553)
- 经济(40514)
- 方法(19408)
- 管理(19194)
- 数学(18360)
- 数学方法(18306)
- 业(17797)
- 贸(15900)
- 贸易(15893)
- 易(15757)
- 中国(14160)
- 企(13039)
- 企业(13039)
- 出(11970)
- 财(9891)
- 口(8749)
- 出口(8748)
- 出口贸易(8748)
- 农(8746)
- 制(6760)
- 融(6637)
- 金融(6637)
- 银(6454)
- 银行(6454)
- 关系(6377)
- 行(6339)
- 业经(6267)
- 农业(5415)
- 环境(5291)
- 发(5208)
- 机构
- 大学(119658)
- 学院(114134)
- 济(65626)
- 经济(64952)
- 研究(46662)
- 管理(42497)
- 中国(38708)
- 理学(36584)
- 理学院(36208)
- 管理学(35953)
- 管理学院(35735)
- 财(28426)
- 京(25669)
- 经济学(23789)
- 财经(23229)
- 科学(22440)
- 所(22401)
- 经(21803)
- 经济学院(21672)
- 研究所(20277)
- 中心(20088)
- 财经大学(17880)
- 北京(17029)
- 院(16516)
- 农(14361)
- 科学院(13962)
- 融(13875)
- 贸(13833)
- 研究中心(13815)
- 江(13805)
- 基金
- 项目(75633)
- 科学(61895)
- 基金(61088)
- 研究(56040)
- 家(53399)
- 国家(53088)
- 科学基金(45589)
- 社会(40878)
- 社会科(39173)
- 社会科学(39168)
- 基金项目(30628)
- 自然(26838)
- 资助(26311)
- 自然科(26307)
- 自然科学(26301)
- 自然科学基金(25938)
- 教育(24820)
- 省(22819)
- 划(21210)
- 中国(20169)
- 部(19927)
- 国家社会(19762)
- 编号(19215)
- 教育部(17849)
- 重点(16910)
- 人文(16299)
- 发(16028)
- 成果(15846)
- 社科(15534)
- 创(15496)
共检索到179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智正
最近,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新挑战》一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罗奇在文中描写道“越来越多的开放工业国家会从亚洲生产商进口越来越多的低价商品和服务,这些产品的价格也正不断下降,而非上升。这将使亚洲成为向全球其他地区输出通缩的出口商。”“我仍然坚定不移地看好中国的增长前景,不过,我还得承认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强劲增长对全球通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时间,“中国输出通缩论”甚嚣尘上,似乎中国成了世界通货紧缩的根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等技术方法,对中国是否输出"通货紧缩"以及是否输出"通货膨胀"这一问题展开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中,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的美国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中国"通货紧缩"时期还是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国对各主要贸易伙伴国物价水平的冲击均十分微小,因此,中国并非全球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引发因素。在此研究过程中,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技术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本文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鲁凌凌
纵观近3年来日元对美元的走势,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持续走跌,日本政府的公开诱导行为更是增加了日元贬值的步伐。日本政府诱导日元贬值,目的是促进经济复苏。而笔者在对日元贬值的效应进行分析后则认为,日本政府此举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近期日本又开始宣传“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其实质则一是意在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企图通过将国内问题国际化,以此为口实,转移日本民众对政府经济政策失误和改革裹足不前的指责。
关键词:
日元贬值 通货紧缩 经济复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卫广
本文运用最新的因果关系分析工具DAG,利用1987年1月到2006年2月的CPI的数据,通过分析中国通货膨胀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传递,得出了重要的结论:(1)国际传导成为中国通货膨胀的新的主导因素,但中国对外影响力还很有限,并没有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2)中国的通货膨胀受各国通货膨胀变动的较大影响。(3)在同期,法国是最外生的;美国在同期甚至长期都不是最外生的,其对外部经济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了。(4)各国经济发展区域向心力越来越强。
关键词:
通货膨胀传递 DAG G-7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厚文 伞锋
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压力将长期存在,并将在世界经济衰退时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为期较长的低物价、低利率时期。中国从1998年开始出现温和的通货紧缩,结构性通货紧缩是中国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通货紧缩 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帆
通货紧缩的概念在理论界有争议。 1998年我国发生的通货紧缩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 2 0 0 0年我国对通货紧缩的治理颇见成效 ,仍应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巩固治理成果。具体做法一是改革和完善金融体制 ,二是扩大内需 ,三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关键词:
通货紧缩 成因 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石雷
时下,“通货紧缩”论已成为理论界热门话题之一。有部分人说:“通货紧缩是目前商品滞销、物价连续下降、企业关停、并转、破产、职工下岗失业增多、生产力闲置,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扩大、农民收入减少等的重要原因。”大喊市场票子少了。因此,要求银行放松银根增发货币,以解此困。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因为中国不存在“通货紧缩”。因而,商品滞销、物价下降、企业关停、并转、破产等不是也不可能是“通货紧缩”造成的。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洛林 余永定 李薇
本文首先对当代日本经济做简单回顾,指出当前的通货收缩始于1997年第四季度,属经济在过度负债下由物价下降陷入萧条的一种动态过程,但政府所采取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因此,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将对亚洲国家(地区)经济的稳定产生极大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两个传导机制:日本对亚洲国家(地区)的进口需求减少;日元贬值。作者认为,陷入通货紧缩性经济衰退的日本经济完全有可能把世界经济拖入全球性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之中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志伟
针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周期性交替的现实 ,本文认为客观存在通胀与通缩的目标区间 ,在此区间中的通胀率是良性的。据此 ,文章重新定义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估算了中国通胀与通缩的目标区间 ,并认为可以用此区间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建议采用微调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2003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几个核心物价上涨率在原本已经很低的水平上进一步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美国目前还没有真正面临通货紧缩,但是人们担心,由于物价持续下跌带来的企业利润缩减和投资下降会影响美国经济复苏。如果美国经济也像日本经济那样陷入通货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