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4)
- 2023(4936)
- 2022(4155)
- 2021(4164)
- 2020(3371)
- 2019(7969)
- 2018(7606)
- 2017(14250)
- 2016(7540)
- 2015(8842)
- 2014(8446)
- 2013(8578)
- 2012(8144)
- 2011(7645)
- 2010(7469)
- 2009(6904)
- 2008(6797)
- 2007(5921)
- 2006(5285)
- 2005(4919)
- 学科
- 济(36925)
- 经济(36893)
- 业(20256)
- 管理(19889)
- 企(15956)
- 企业(15956)
- 方法(15174)
- 数学(13691)
- 数学方法(13622)
- 中国(13522)
- 贸(10429)
- 贸易(10422)
- 易(10300)
- 农(9540)
- 业经(6970)
- 制(6914)
- 财(6584)
- 地方(6478)
- 关系(6234)
- 农业(6110)
- 策(6060)
- 银(6054)
- 银行(6054)
- 行(5936)
- 发(5800)
- 划(5608)
- 出(5525)
- 环境(5439)
- 融(5356)
- 金融(5355)
- 机构
- 大学(112188)
- 学院(110692)
- 济(57168)
- 经济(56416)
- 研究(45125)
- 管理(41083)
- 中国(35434)
- 理学(35004)
- 理学院(34562)
- 管理学(34261)
- 管理学院(34017)
- 科学(23979)
- 京(23934)
- 财(23379)
- 所(22179)
- 研究所(20329)
- 经济学(19142)
- 财经(19020)
- 中心(18838)
- 经(17583)
- 经济学院(17213)
- 院(16024)
- 北京(16016)
- 农(14873)
- 范(14379)
- 师范(14303)
- 财经大学(14174)
- 科学院(14085)
- 江(13814)
- 研究中心(13061)
- 基金
- 项目(71490)
- 科学(57685)
- 基金(54991)
- 研究(53750)
- 家(48081)
- 国家(47789)
- 科学基金(40369)
- 社会(36972)
- 社会科(35267)
- 社会科学(35258)
- 基金项目(27837)
- 教育(24294)
- 省(24279)
- 自然(24085)
- 自然科(23555)
- 自然科学(23549)
- 资助(23258)
- 自然科学基金(23172)
- 划(21416)
- 编号(19771)
- 中国(18089)
- 部(17932)
- 国家社会(16720)
- 成果(16617)
- 重点(16592)
- 发(16350)
- 教育部(15730)
- 创(14662)
- 人文(14549)
- 课题(14393)
共检索到172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梁甲瑞 陈德正
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发展和国际体系的变化,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新时期的海上战略通道。中国应充分考虑南太平洋地区的现实形势,维持该地区的"软平衡"态势。本文建议中国的海洋战略应遵循"合理选点、合理布局、合作为先、合法作业"的原则,逐步完善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梁甲瑞
凭借数量众多的岛屿、价值重要的海峡群、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未来的石油运输通道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南太平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新时期的海上战略通道。基于此,本文认为制定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和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应有之义。中国应充分考虑南太地区的现实形势,维持该地区的"软平衡"态势。本文建议中国的海洋战略可遵循"合理选点、合理布局、合作为先"的原则,逐步完善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霏
在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下,俄罗斯结合多重利益的需要,以实用主义为原则,采取"选择性战略协作"的南海政策,一方面强化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以抵制来自美国及北约的战略压力,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另一方面,加强与亚太国家的联系,谋求区域影响力,平衡中国带来的挑战。俄罗斯这种"选择性战略协作"的立场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海洋争端。因此,中国应针对俄罗斯的南海政策,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民 何帆 张春宇 伍桂 冯维江
现代海洋金融的基本特征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并举、开放性和排他性并存,以及产融结合与金融集聚相得益彰。现代海洋金融的工具有银行贷款和信贷担保、海洋基金、企业债券及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海洋保险。当前中国发展海洋金融面临重大机遇。建议中国政府应支持建立海洋金融要素聚集区,以"三个基金、一个银行、一个智库"的模式推动中国海洋金融业的快速崛起。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金融 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尔升 裴广一 陈羽逸 李雪晶
本文根据历史经验,认为:海洋话语权是海洋强国的前提,其内在逻辑是:海洋思想—海洋话语—海洋法律(制度、规划)—海洋活动—海洋强国。目前,国际海洋话语出现双垄断(国际海洋法公约,美国)的现象,中国在国际海洋话语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对中国产生消极影响。本文认为:国际海洋话语权的双重垄断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中国海洋话语的弱势将继续保持。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必须建立符合中国海洋强国要求的本土化的海洋话语体系;完善法制,增强海洋话语的合法性;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确立海洋话语提供坚强的后盾;打好经济牌,增强中国海洋国际事务的发言权,理性地融入国际海洋话语体系,与各方平等开展沟通对话;在网...
关键词:
话语权 海洋强国 海洋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贵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发展全局和长远角度对我国发展做出的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部署。我国的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提高到强国的新高度,由此进入大战略引领的新阶段,这对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靖宇 陈欢 许浩
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再次拉开帷幕。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至今仍然居于弱势地位,尚有一半左右的海域国土被某些外国势力所染指和侵占。为了有利、有理、有节地奋起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海域的国家安全问题。为此,应当扫描中国各海域划界争端的发展态势,认定中国捍卫海域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分析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关于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对策创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振美 罗明 张泰 周声伟
1982年以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走出了一条高速、高效发展的路子,但也面临着储量接替、自营筹资、海外发展、管理体制等问题,为此,本文也提出了明确责任、赋予权力、外债余额管理、利润留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洋石油业 改革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靖宇 张晨瑶 任洨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中国今后要以海洋强国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为了逐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全面"经略海洋":注重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强国奠定物质基础;注重海洋社会进步,为海洋强国铸就前沿阵地;注重海洋生态文明,为海洋强国开发示范基地;注重海洋创新驱动,为海洋强国强化战略支撑;注重海上通道安全,为海洋强国拓展扬帆远航;注重捍卫海洋权益,为海洋强国维护发展空间;注重海洋军事保障,为海洋强国进程保驾护航;注重海洋国际合作,为海洋强国提供广阔舞台。
关键词:
海洋强国战略 推进构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剑华
战略目标应具有预测性、可计量性、有形性和激励性。根据我国海运业的现状,1996~2020年中国海洋运输发展重点战略目标应定为以下三个:(1)建立一支覆盖全球的集装箱班轮运输船队,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琳
进入21世纪,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全世界最主要的沿海国家都将海洋事业的发展作为本国的重要战略。总结国际上海洋强国发展的模式,提炼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要素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和选择适合的模式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借鉴国外海洋强国建设经验,识别影响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问题,找出解决对策对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以及科学地制定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梳理国外海洋强国的建设经验,分析其海洋强国的途径与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海洋强国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
海洋强国 发展模式 国际比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新华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和国家利益的层次性,以及战略的重要程度,对中国海洋利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论揭示:以中国为圆心,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西太平洋地区、印度洋和北冰洋在中国海洋战略中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具体而言,西太平洋地区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海洋战略优先考虑的海域,中国宜实行主导控制型战略;印度洋地区涉及到中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海洋利益,中国宜在印度洋地区保持力量存在,以实力寻求均势,建立战略平衡;北冰洋地区则属于中国的一般利益,中国宜建设性地积极参与北极地区秩序的建构,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对于沿海国和群岛国而言,国家的海洋能力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面积巨大的海洋国土、众多的岛屿和广泛的海外利益,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中,不能不包括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专门、全面和深入地从理论上研究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内涵、维度与范围,把传统的政治学意义上的海权论与战略管理视角中的组织能力理论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指导,从资源、战略及能力维度的战略过程,来探索并实现当代中国有效的系统的国家海洋能力。
关键词:
中国 国家海洋能力 资源 战略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