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237.19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23)
2023(18406)
2022(15228)
2021(14401)
2020(11948)
2019(27528)
2018(27008)
2017(51202)
2016(27764)
2015(31925)
2014(31898)
2013(31185)
2012(28689)
2011(25877)
2010(25628)
2009(23667)
2008(23412)
2007(20949)
2006(18197)
2005(16526)
作者
(80745)
(67806)
(67361)
(64481)
(43081)
(32529)
(30896)
(26514)
(25874)
(24037)
(23174)
(22805)
(21569)
(21542)
(21217)
(21128)
(20544)
(20375)
(19702)
(19525)
(16842)
(16828)
(16671)
(15578)
(15349)
(15225)
(15040)
(14957)
(13824)
(13611)
学科
(116069)
经济(115949)
管理(75353)
(71932)
(57788)
企业(57788)
方法(52694)
数学(45891)
数学方法(45264)
中国(33617)
(32170)
(28577)
贸易(28563)
(27929)
(27792)
业经(25830)
(24200)
(21848)
地方(21373)
农业(21096)
理论(19114)
(18242)
银行(18184)
(17564)
金融(17560)
(17359)
(17110)
财务(17044)
财务管理(16997)
(16723)
机构
大学(399710)
学院(398512)
(165704)
经济(162434)
管理(147624)
研究(139871)
理学(126800)
理学院(125321)
管理学(122845)
管理学院(122108)
中国(105999)
科学(85973)
(85467)
(73725)
(71120)
(70263)
研究所(64847)
中心(64024)
业大(60123)
(59751)
财经(59085)
农业(55594)
(53837)
北京(53799)
(52782)
师范(52158)
经济学(51930)
(50580)
(47252)
经济学院(46895)
基金
项目(266567)
科学(208757)
基金(193579)
研究(192242)
(170898)
国家(169555)
科学基金(143778)
社会(121684)
社会科(115248)
社会科学(115217)
(102671)
基金项目(100620)
自然(93007)
自然科(90921)
自然科学(90889)
教育(89849)
自然科学基金(89266)
(87709)
资助(80520)
编号(77542)
成果(63665)
重点(61011)
(59379)
(57753)
(55085)
课题(54170)
创新(51665)
科研(51550)
国家社会(51462)
教育部(50708)
期刊
(178879)
经济(178879)
研究(115553)
中国(79578)
学报(67360)
(64363)
科学(60106)
(57378)
管理(54751)
大学(50931)
学学(47668)
教育(45762)
农业(44003)
技术(36329)
(35579)
金融(35579)
经济研究(30354)
财经(29367)
业经(28285)
(25469)
(24868)
(24705)
问题(24452)
国际(22142)
图书(20969)
(20213)
统计(19867)
世界(19524)
技术经济(19350)
理论(17571)
共检索到59666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冀申  
在讨论全球生产网络转型时,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真实贸易往来情况是重要的研究基础。由于受到进口中间品价值转移和香港地区转口贸易的双重影响,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中国的双边贸易往来情况。本文着重于修正上述影响,并通过分析修正后的双边贸易数据和竞争力权重变化,揭示出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转型路径。本文认为,中国所处的生产网络是一个由美、英、德、法等国构成的需求层面与由中、日、韩等国构成的供给层面共同组成的供需体系。目前,在华跨国企业有将生产过程逐步向生产链上游拓展的趋势,东亚生产网络中的非核心中端部分呈现中国本土化和内部化特征。同时,处于生产链下游的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向中国以外转移。这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本文基于中国(指中国大陆地区,下同)与51个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在中国双边贸易平衡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在此期间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都来自于加工贸易;(2)中国的加工贸易呈现明显的区域偏好——在2008年77%的加工贸易进口来自于东亚经济体,但是只有29%的加工贸易出口面向东亚经济体;(3)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都具有负面影响——人民币实际升值10%,不仅会使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9.1%,也会导致加工贸易进口下降5.0%.因此,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对于中国加工贸易以及整体贸易平衡的改善作用有限。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晓伟  
举世公认,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讲,还是基于市场潜力来考虑,中国都应该成为日本产品的一个潜在大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现状及两国的贸易发展规模与发展潜力相比极不相称:中国对日出口仅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3%,日本对华出口仅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3.1%。且双边贸易额仍呈下降趋势。据中方的统计数字,中日双边贸易额(含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由1985年的30%锐降至1990年的15.1%。不仅如此,在历经十几年之后,日本对华投资规模也并未出现重大改观,与日本私营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及其它国家在华投资规模相比,日本相形见绌。据统计,日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焱  张筱涵  黄庆波  
从2009年起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双边贸易差额在中美贸易逆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40%,剖析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对于揭示中美两国真实的贸易态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的兴起为重新审视双边部门贸易情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框架,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法,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产业关联以及国别结构等方面,对2000-2014年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进行增加值分解,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模式下的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被夸大;尽管中国对美国确实存在贸易顺差,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获利能力相对美国较弱,中国在双边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份额低于美国,且以最终品出口为主;尽管中国产业中间品的生产能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卓  
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不平衡现状的分析李卓(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据统计,双边进出口总额已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了1995年的408.3亿美元;中美两国相互间的贸易地位也逐年上升,198...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泊宁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将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得到中国与41个贸易伙伴国2008~2014年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进一步测算了传统指标测算体系中各指标与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美国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卢森堡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高与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应努力提升最新技术的可获得性、减轻海关程序负担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文琳  范祚军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遵循经贸合作的双向性,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梯度转移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帅  王波  
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难免会引发汇率的调整是否为应对贸易战的猜测。汇率协调虽是促进国际贸易整合的重要举措,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与贸易的关系并不明确。当前我国的汇率机制相对灵活,央行也基本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前日收盘价和参考一篮子汇率决定,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韩国作为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以此为样本进行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通过对2005年"汇改"后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相关计量分析后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韩贸易收支的改善作用有限,而两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进出口贸易结构等也存在一定影响。并提出引导出口企业增强汇率风险意识,转变进出口贸易方式和结构,加强货币互换等金融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红  
中澳双边贸易特点及贸易利益研究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张建红实质性的中澳贸易始于60年代。1972年12月中澳正式建交后,两国的双边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澳双边贸易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绝对量来看,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猛,但相对于中国对外贸易...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樊莹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中的中方顺差一直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跨国公司主导的新型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及由中欧生产要素的结构差异导致的国际产业转移等。日趋严重的中欧贸易失衡不仅使表面上拥有贸易逆差的一方在贸易谈判中获得了有利的谈判地位,同时也进一步助长了全球经济失衡,并强化了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着的严重缺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峰  孙洪波  
对外双边贸易失衡已严重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回顾与评析贸易均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与114国在1995~2008年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应用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2010)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双边贸易均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加权距离增加将恶化中国贸易收支状况;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人均收入和双边实际汇率增加会改善中方贸易收支状况。据此,本文提出中国平衡对外双边贸易收支的地区与国别政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沛  吴云霞  
本研究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从双边贸易总体、最终品和中间品贸易、不同行业贸易3个层面,对1995—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中两国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贸易的角度来看,虽然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中所使用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这4种国内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但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由资本和低技术劳动来完成的,日本对华出口主要是由资本和中技术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来完成的;日本对华出口所使用国内生产要素中高技术劳动占比相对中国对日出口所使用国内生产要素中高技术劳动占比要高,且这种情况在中日双边制造业贸易和最终品贸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说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毅华  赖明勇  
分析中挪两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计算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挪两国贸易结构朝有利于发挥双方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两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较大,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强,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总体而言,中挪两国贸易互补大于竞争,两国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贸易潜力巨大。中挪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挪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形式以及加强中挪在高技术领域合作,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双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卫灵  王雯  
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迅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其成为发展中大国的重要资本。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然而双边贸易发展并不平衡,我国一直呈现贸易逆差。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包括对贸易结合度指数、商品集中度指数以及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巴两国进出口商品特点不同,在出口商品种类上中巴双方的互补大于竞争。这为我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有计划地加大对巴贸易出口提供了可能。我国应在对巴贸易中做出更准确的市场判断,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进出口策略,充分挖掘两国贸易合作的潜力。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