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1)
2023(16605)
2022(14401)
2021(13757)
2020(11380)
2019(26466)
2018(26012)
2017(49652)
2016(26530)
2015(30215)
2014(29734)
2013(29179)
2012(26755)
2011(24117)
2010(23616)
2009(21746)
2008(21134)
2007(18095)
2006(15618)
2005(13621)
作者
(74671)
(62640)
(61738)
(58883)
(39753)
(29834)
(28300)
(24604)
(23673)
(21849)
(21117)
(21020)
(19557)
(19554)
(19298)
(18988)
(18675)
(18474)
(17897)
(17728)
(15308)
(15203)
(14897)
(14153)
(13847)
(13812)
(13547)
(13456)
(12468)
(12256)
学科
(109449)
经济(109336)
管理(75139)
(70421)
(57994)
企业(57994)
方法(53344)
数学(46355)
数学方法(45703)
中国(29245)
(28043)
(27989)
贸易(27975)
(27211)
(25500)
业经(23727)
(22189)
地方(19440)
农业(18422)
(18170)
理论(17884)
(16875)
技术(16481)
环境(16298)
(16199)
财务(16121)
财务管理(16084)
(15530)
银行(15493)
(15324)
机构
大学(379187)
学院(374776)
(156367)
经济(153348)
管理(149553)
理学(130490)
理学院(129095)
管理学(126659)
研究(126192)
管理学院(126013)
中国(94549)
(80602)
科学(76829)
(67358)
(61658)
(57340)
中心(57331)
研究所(56647)
财经(55561)
业大(54851)
(51240)
(50883)
北京(50793)
(48933)
师范(48489)
经济学(47841)
(46261)
农业(45002)
经济学院(43282)
(41945)
基金
项目(261525)
科学(206440)
基金(192555)
研究(190711)
(168011)
国家(166720)
科学基金(143608)
社会(121700)
社会科(115465)
社会科学(115436)
基金项目(101230)
(98362)
自然(93222)
自然科(91142)
自然科学(91121)
自然科学基金(89462)
教育(87242)
(83657)
资助(80141)
编号(76839)
成果(61488)
(58526)
重点(57979)
(54843)
(54040)
课题(51619)
国家社会(51197)
教育部(50609)
创新(50515)
科研(50102)
期刊
(161459)
经济(161459)
研究(108420)
中国(66155)
学报(59059)
科学(54418)
管理(54091)
(51366)
(49444)
大学(45757)
学学(42809)
教育(39425)
农业(36598)
技术(32877)
(28354)
金融(28354)
经济研究(27528)
财经(26526)
业经(25325)
(22817)
(22192)
问题(21783)
图书(21376)
(19599)
国际(19392)
技术经济(18325)
理论(18179)
统计(17485)
科技(17436)
世界(17361)
共检索到538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岑丽君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借鉴全球价值链(GV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比较并探讨了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贸易地位及真实贸易利益。结论表明:中国已较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在全球价值链所处地位较低,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呈"V"型趋势发展,这与出口中的国内间接附加值比重下降而外国附加值比重上升有关;制造业各行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处地位较高,逐渐向上游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能力下降明显;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且对国内价值增值贡献较小,所获贸易利益也较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熊琦  
本文研究表明,东盟已较大程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但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环节,主要表现为间接出口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不断减少、国外附加值比重不断增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处地位较高,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趋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睿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更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所处的地位、获取的贸易利益。本文基于OECD和WTO2013年联合发布的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WIOT数据,先通过增加值贸易法将中国的总出口分解为Koopman(2010)的五部分,然后运用GVC地位指数法测算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并将其和世界主要的39个经济体加以比较,进而判断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下的地位和获取贸易利益的情况。增加值分析显示,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中最终产品所占比例最高,达33%~46%;其次是转移的中间产品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23%~27%;出口所包含的国外增加值比例为14%~28%;出口的被进口国自己使用的中间产品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14%~17%;返回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0.24%~1.23%。GVC地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虽然出口总值超过美国和德国雄踞世界第一,但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其地位相对较低,出口获利能力不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黎峰  
本文通过国际分工地位及贸易收益的理论分析及跨国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一国的行业贸易收益由该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国际分工参与度及行业生产效率对贸易收益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国际分工地位,随着部门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两者的影响逐步增强。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部门应加快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同时着重加强中间品本地配套;而全球价值链上游的部门应进一步推动部门开放,同时加快提升行业生产效率,以获得更大的贸易收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喻春娇  徐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常丽丽  
运用贸易增长分解方法,将东亚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增长、数量增长与价格增长,从贸易增长途径这一新视角探讨了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相对分工地位。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对中国的出口以价格增长为主,而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主要以数量增长带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这说明中国并非位于分工体系的底端,而且其分工地位将逐步提高,因为在东亚七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数量增长表现出了趋于主导的态势。由此看来,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处在上升阶段,并逐步向分工体系的高端收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段小梅  
附加值贸易核算比传统的贸易统计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获利。基于此,文章通过对附加值的原理进行理论解析,利用WTO-OECD的Ti VA数据,测算了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岸以附加值角度统计的出口额均大大缩水,台湾地区更甚;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指数均很高,但地位指数均较低;从上游依赖度和最终需求贡献率来看,两岸目前虽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依赖度较高,但正在逐步减弱,而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度呈上升趋势。全球经济版图正在重构,大陆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小觑;两岸应大力加强产业合作,继续推进ECFA后续协商,共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升起  兰珍先  付华  
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分析了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无论自身比较还是国际间比较,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呈现"L"型演变特征,这一演变特征与中国的要素禀赋、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战略变化有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华晓红  宫毓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梯度产业转移,已深嵌于亚太生产网络之中,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规模快速扩张。随着我国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认清我国制造业目前在亚太生产网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是立足国情,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文章采用"增值法",将双边贸易拆解为10个部分,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显示性比较优势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化学及化学制品的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制造业中,在亚太价值链上的地位均有明显提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德学  苏桂富  卜国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但目前总体上仍处于劳动密集型或非差异化加工为主阶段,面临着进一步升级的严峻挑战。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基于加工贸易的升级机制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对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加工贸易进一步升级的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卜国琴  刘德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春华  
全球生产工序分割下评估两岸中高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探寻两岸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合作路径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改进KPWW核算方法的两岸中高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优势中高端制造业在两岸贸易中获得可观的出口增加值顺差,但不具有全球价值链位置优势;中国大陆同行业有位置优势但中间产品出口依然大而不强。双方优势中高端制造业分别以后向和前向关联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台湾地区优势中高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前向分工依赖于大陆中间产品市场需求,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后向分工时受大陆生产工序影响较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欧定余  陈维涛  
本文通过选取1998—2008年11年间中国与50大贸易伙伴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贸易关联"性很强,反映了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多为出口导向型和效率追赶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