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27)
2023(22782)
2022(19313)
2021(18066)
2020(15154)
2019(34696)
2018(34189)
2017(65036)
2016(35565)
2015(40050)
2014(40247)
2013(39434)
2012(36724)
2011(33228)
2010(33416)
2009(31179)
2008(30720)
2007(27392)
2006(24463)
2005(22034)
作者
(104054)
(86836)
(86068)
(82252)
(55602)
(41562)
(39134)
(33946)
(33105)
(31290)
(29623)
(29289)
(27871)
(27758)
(27189)
(26775)
(25773)
(25451)
(25048)
(24888)
(21946)
(21406)
(21200)
(19942)
(19564)
(19361)
(19193)
(18974)
(17677)
(17258)
学科
(154308)
经济(154133)
管理(102754)
(96382)
(79603)
企业(79603)
方法(64427)
数学(55607)
数学方法(54828)
中国(42634)
(40325)
(38073)
(33713)
业经(33057)
地方(31670)
(29628)
(27743)
贸易(27727)
(26914)
农业(26602)
理论(24838)
(24293)
银行(24234)
(23600)
金融(23592)
(23208)
(23053)
财务(22950)
财务管理(22901)
(22517)
机构
大学(513771)
学院(510041)
(211557)
经济(207068)
管理(193962)
研究(180174)
理学(166393)
理学院(164485)
管理学(161309)
管理学院(160384)
中国(135968)
(110533)
科学(109678)
(98533)
(91591)
(85524)
研究所(82992)
中心(80651)
财经(77899)
(76982)
业大(75026)
(70832)
北京(70349)
(68575)
师范(67860)
农业(66911)
(65231)
经济学(64813)
(61378)
经济学院(58065)
基金
项目(337834)
科学(265378)
基金(245529)
研究(245286)
(215093)
国家(213320)
科学基金(182079)
社会(155247)
社会科(147042)
社会科学(147004)
(130002)
基金项目(127690)
自然(118033)
自然科(115341)
自然科学(115311)
教育(113857)
自然科学基金(113250)
(110171)
资助(102872)
编号(98722)
成果(82259)
重点(76111)
(75005)
(71872)
课题(69553)
(69007)
创新(64513)
国家社会(64475)
科研(64394)
教育部(64286)
期刊
(238021)
经济(238021)
研究(156502)
中国(103337)
学报(83927)
(78449)
科学(76073)
(75929)
管理(74810)
大学(64097)
学学(60014)
教育(59919)
农业(53306)
(48483)
金融(48483)
技术(45515)
财经(39300)
经济研究(38827)
业经(36395)
(33872)
问题(30732)
(28572)
(26484)
图书(26090)
技术经济(25302)
统计(25085)
(24675)
国际(23627)
世界(23425)
科技(22951)
共检索到777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震  李晓  
本文利用经济周期同步性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涵义,选取5种代表性度量方法,分析了1990Q1~2011Q3期间包含中国在内9个东亚经济体和多种经济体组合的经济周期同步性及其阶段性变化,并将实证结果同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评价与展望、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演化及未来参与区域合作的策略选择等分析相融合。结果表明,东亚的总体经济周期同步性程度还不高,增长也不明显,但中日韩组合的总体同步性明显强于其它经济体组合,且显著增强;同时,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同步性近年来有显著提高,充分体现出自身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加速融合以及在未来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赶超日本地位的趋势。尽管美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同步性情况与中国相...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于震  李晓  丁一兵  
利用经济周期同步性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含义,采用经济周期距离衡量经济周期同步性程度,结合多维标度技术,分析了包含中国在内9个东亚经济体和多种经济体组合的经济周期距离及其阶段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专业化差异、金融联系等变量的影响因素集合对经济周期距离加以解释。实证结果不仅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演化进行了评价与展望,还讨论了中国参与未来区域合作的策略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昭  刘巍  
按照HP滤波方法对近代中国1887-1936年GDP进行周期分解,可以将5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划分为5个周期,1918-1933年的第三个周期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同英美两国的经济周期比较,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所不同外,其余周期区间的发展趋势、规律和特点都具有明显的趋同性,这是近代中国经济周期在世界经济范围内一体化亚种和从属地位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经济周期相异的原因所在,近代中国经济周期的从属地位和从属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麦延厚  张旭  彭婷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麦延厚  张旭  彭婷婷  
本文采用1992-2012年中国与东亚12国的样本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化分工、金融一体化程度和政策协调度等因素对中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并从中勾勒出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进而传导至经济周期同步性这一间接机制。结果表明:就中国—东亚层面而言,贸易一体化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无显著的直接影响,金融一体化程度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产业结构相似度(专业化分工)会直接减弱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静  陈丽丽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的经济数据,发现随着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的不断融入,零部件、半成品和资本品的贸易得到迅速增长,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不断提升,并且主要从事产品分工的中后期环节。另外,在同东亚地区的贸易形式上,中国表现出了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尤其是在中间品和资本品类别中。通过对GL指数建立计量模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同东亚区域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科技水平差异以及经济自由度的差别,与其国家或地区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并且,国家或地区经济自由度的影响作用很大,故从制度方面加快区域内部自贸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亮  谷克鉴  符大海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象,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极的东亚地区却至今未能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集团,这与东亚事实上存在的"自然的"贸易集团相悖。笔者受SCP范式的启发,采用合作博弈中的群体决策构建了一个权力结构基础上的决策结构模型来分析东亚地区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只有次区域的甚至是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才是中国目前现实的最优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嘉贤   陈焕裕   张日新  
本文利用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下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了企业的战略选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后企业的战略选择更加激进。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高管团队中的海外背景会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激进战略的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成长型和变革型产业生命周期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激进战略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刘祯  
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责任意识使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以"隐性主导"为特征的中国角色。然而,国内市场的非一体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角色的有效发挥。对中国而言,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的"改革创造效应"而尽力避免其"改革损害效应",保持国家对内对外的一体化进程协调一致,是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勇  胡渊  
本文介绍亚太地区经济体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并系统总结了亚太经济体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分析了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需尽早制定对策以应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皖南  
丰富的合作经验,独特的大国平衡战略,使得东盟在当今的东亚经济合作中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但是,这种中心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其持续维持还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的论述,分析了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及其制约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定核  丁勇刚  
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探讨中国人民银行胡定核,丁勇刚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当今世界上,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生产要素跨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另一方面,在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其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