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6)
- 2023(14439)
- 2022(11940)
- 2021(11480)
- 2020(9316)
- 2019(21455)
- 2018(20807)
- 2017(39818)
- 2016(20710)
- 2015(23560)
- 2014(22996)
- 2013(22266)
- 2012(20297)
- 2011(18068)
- 2010(17443)
- 2009(16099)
- 2008(15410)
- 2007(13117)
- 2006(11184)
- 2005(9841)
- 学科
- 济(90471)
- 经济(90385)
- 管理(57031)
- 业(54111)
- 方法(43930)
- 企(42824)
- 企业(42824)
- 数学(38869)
- 数学方法(38371)
- 贸(25954)
- 贸易(25942)
- 易(25282)
- 中国(25168)
- 农(24010)
- 财(20493)
- 业经(18952)
- 农业(16054)
- 地方(15610)
- 学(15245)
- 制(14639)
- 理论(13088)
- 银(12678)
- 融(12665)
- 银行(12663)
- 金融(12662)
- 环境(12658)
- 技术(12536)
- 务(12304)
- 财务(12258)
- 和(12251)
- 机构
- 大学(291742)
- 学院(290248)
- 济(130732)
- 经济(128655)
- 管理(113096)
- 理学(98666)
- 理学院(97681)
- 研究(97329)
- 管理学(96025)
- 管理学院(95494)
- 中国(74184)
- 京(59933)
- 财(56107)
- 科学(55498)
- 财经(46241)
- 所(45923)
- 中心(45328)
- 经(42522)
- 经济学(42267)
- 农(42083)
- 研究所(41957)
- 业大(39498)
- 江(39375)
- 经济学院(38329)
- 北京(37175)
- 范(36814)
- 师范(36474)
- 院(35684)
- 财经大学(34761)
- 农业(33002)
- 基金
- 项目(201318)
- 科学(161215)
- 基金(150823)
- 研究(148706)
- 家(131121)
- 国家(130137)
- 科学基金(112817)
- 社会(99191)
- 社会科(94265)
- 社会科学(94247)
- 基金项目(78580)
- 省(74667)
- 自然(70708)
- 自然科(69233)
- 自然科学(69219)
- 教育(68693)
- 自然科学基金(68015)
- 划(63617)
- 资助(61570)
- 编号(58553)
- 部(46456)
- 成果(46345)
- 重点(45175)
- 发(43316)
- 国家社会(43181)
- 创(42461)
- 教育部(40891)
- 创新(39792)
- 人文(39482)
- 课题(39313)
共检索到419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常丽丽
运用贸易增长分解方法,将东亚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增长、数量增长与价格增长,从贸易增长途径这一新视角探讨了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相对分工地位。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对中国的出口以价格增长为主,而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主要以数量增长带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这说明中国并非位于分工体系的底端,而且其分工地位将逐步提高,因为在东亚七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数量增长表现出了趋于主导的态势。由此看来,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处在上升阶段,并逐步向分工体系的高端收敛。
关键词:
贸易增长途径 东亚生产网络 分工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喻春娇 徐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伟宏 李惠娟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测算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日、韩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对分工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来自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高,而发往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低;中国服务贸易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偏低,分工地位落后;中国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来自中、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日、韩相反;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中、日、韩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伟宏 李惠娟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测算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日、韩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对分工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来自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高,而发往东亚生产网络的增加值偏低;中国服务贸易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偏低,分工地位落后;中国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来自中、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日、韩相反;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中、日、韩服务贸易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莉莉 张亚楠
基于增加值的视角,利用WTO-OECD发布的TiVA数据库,测算东亚13个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分工地位、出口竞争力及最终需求贡献率。结果显示:第一,东亚各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其服务贸易规模和国际分工地位无显著正向关系;第二,相较于世界市场,东亚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在区域内有着更强的出口竞争力。但在增加值的视角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第三,东亚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赖关系日趋平衡,服务业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降低,世界其他市场的服务需求对东亚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第四,东亚区域内服务贸易联系愈发紧密,分工逐步深化,多数经济体对区域内上游供给者的依赖度提高。
关键词:
东亚区域 增加值贸易 服务贸易 分工地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袁其刚 戴金平 刘斌
虽然贸易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表现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上,但是在一国不同发展阶段,通过两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不同。本文建立VAR模型考察了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在促进经济增长途径上的差异,分析发现:2002年前贸易结构变化通过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2002年后该效应为负;2002年前贸易结构变化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弹性为负值,2002年后变为正值,说明我国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途径已由资本积累转变为技术进步;将贸易结构与人力资本做交叉后的实证分析发现,贸易结构在2002年后不仅为正,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增长了一倍,说明我国贸易结构升级空间极大;即便如此,我国贸易部门比非贸...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同斌 刘俸奇
基于两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对"贸易开放→产能利用率→经济增长"和"贸易开放→资本深化→经济增长"两种渠道的传导效应进行了检验,分析了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不仅能够产生引致需求和增进要素使用效率并提高产能利用率,还可以通过吸引投资加速资本积累和资本深化以扩大产出规模。本文还采用35个国家2002—2015年的数据构建了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经济增长的两条路径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产能利用率,推进了资本深化,促进了经济增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祺
随着出口规模的提升和出口结构的优化,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在生产分割背景下考量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根据WTO-OECD的贸易数据库,比较分析了中国整体比较优势和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升,但还是处于价值链低端,大部分行业的竞争力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的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于提高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然而,东亚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失去发展的动力,相反东亚贸易继续快速发展并在贸易发展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从国际生产网络这一新的主导东亚贸易发展的分工与组织方式的视角,考察近年来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变,并对东亚未来贸易发展模式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东亚 国际生产网络 贸易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黎峰
本文通过国际分工地位及贸易收益的理论分析及跨国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一国的行业贸易收益由该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国际分工参与度及行业生产效率对贸易收益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国际分工地位,随着部门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两者的影响逐步增强。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部门应加快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同时着重加强中间品本地配套;而全球价值链上游的部门应进一步推动部门开放,同时加快提升行业生产效率,以获得更大的贸易收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欧定余 陈维涛
本文通过选取1998—2008年11年间中国与50大贸易伙伴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贸易关联"性很强,反映了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多为出口导向型和效率追赶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