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6)
- 2023(10366)
- 2022(8771)
- 2021(8647)
- 2020(7117)
- 2019(16223)
- 2018(16040)
- 2017(30262)
- 2016(16887)
- 2015(19637)
- 2014(19674)
- 2013(19053)
- 2012(18220)
- 2011(16712)
- 2010(17056)
- 2009(15905)
- 2008(15847)
- 2007(14313)
- 2006(12926)
- 2005(11948)
- 学科
- 济(65561)
- 经济(65475)
- 管理(44334)
- 业(40060)
- 企(31336)
- 企业(31336)
- 方法(25568)
- 中国(22849)
- 数学(22091)
- 数学方法(21760)
- 农(19224)
- 贸(17336)
- 贸易(17329)
- 财(17027)
- 易(17023)
- 制(16093)
- 学(14298)
- 银(13448)
- 银行(13421)
- 融(13384)
- 金融(13377)
- 行(13051)
- 策(12609)
- 业经(12607)
- 体(12375)
- 理论(12205)
- 农业(11780)
- 地方(11215)
- 及其(9899)
- 教育(9892)
- 机构
- 大学(241415)
- 学院(240546)
- 济(105166)
- 经济(103000)
- 研究(92925)
- 管理(84589)
- 中国(72760)
- 理学(70724)
- 理学院(69874)
- 管理学(68664)
- 管理学院(68198)
- 科学(53220)
- 京(53168)
- 财(50232)
- 所(47943)
- 研究所(43189)
- 中心(40997)
- 农(40826)
- 财经(38349)
- 江(37364)
- 经(35036)
- 北京(34702)
- 院(33510)
- 范(33328)
- 经济学(33149)
- 师范(32987)
- 业大(32279)
- 农业(31996)
- 经济学院(29651)
- 州(29510)
- 基金
- 项目(149808)
- 科学(116961)
- 研究(113554)
- 基金(107562)
- 家(94419)
- 国家(93618)
- 科学基金(77911)
- 社会(70795)
- 社会科(67004)
- 社会科学(66991)
- 省(55654)
- 教育(54105)
- 基金项目(54041)
- 划(48406)
- 自然(47962)
- 自然科(46883)
- 自然科学(46867)
- 资助(46774)
- 编号(46400)
- 自然科学基金(46051)
- 成果(40969)
- 部(35156)
- 重点(34493)
- 课题(34389)
- 发(32931)
- 教育部(30217)
- 性(30170)
- 中国(30168)
- 创(30081)
- 国家社会(29878)
共检索到391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炳南 陈玲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东亚 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捷
6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活力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不仅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和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而且这种增长速度上的差距呈现日益扩大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1965—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东亚地区为8.1%,世界平均为5%;1973—1980年,东亚为6.6%,世界平均为3.3%;1980—1989年,东亚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垂直专业化出口对中国产业附加值的贡献,从增加值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对不同技术类别制造业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低技术、中低技术制造业占有主导地位,中高技术制造业经历了从缺乏地位到占据主导地位的转变,高技术制造业仍处于附属地位。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垂直专业化 增加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钟惠芸 黄建忠
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日美三角贸易中日本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日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日美第七类商品中第75、76和77章商品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量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波动会引起的日本出口波动的幅度,从而阐释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遭受的"超调"式贸易波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惠芸 黄建忠
本文计算了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各个部门出口波动情况,同时借助垂直专业化比率(VSS)这一指标衡量了各个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测算结果表明:以其他商业服务(OCS)为典型代表的服务贸易相比于货物贸易尤其是高端货物贸易较少地参与了垂直专业化生产,服务贸易尤其是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以及传统货物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天元 王娟
鉴于我国旅行社业行业秩序混乱的状况以及欧美国家旅行社行业的有序发展 ,旅游业界有关人士主张在我国旅行社业内发展和建立垂直分工体系 ,然而垂直分工体系却始终不能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得以实现 ,这引发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在分析欧美旅行社业分工体系形成背景的基础上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分工体系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我国当前条件下 ,旅行社业零售代理商的生存条件尚不具备 ,垂直分工体系的构想仍难以实现
关键词:
旅行社 旅游业 销售渠道 行业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本文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进行评判。研究发现,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次较低,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发展迅猛,但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从中获取的分工利益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位置。但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比较优势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国际分工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中国 产品内分工 价值链 竞争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鲁晓东
本文利用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中整合过程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特点,以及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外资的高度依赖性,进而总结了东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变化和中国在新三角贸易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东亚 中国 垂直分工 技术转移 区域整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碧波
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着该国在其中的基本位置。在其他一些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一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本文基于参与模式、参与程度以及增值率三个维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仍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但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展、承担的国际分工份额不断增加、参与国际分工的精细程度不断深化、加工增值率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正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向两个高端位置方向迈进;但要占据或掌控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中国需要依靠自有品牌及行业技术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绍东
在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国际分工体系中,寻求合理的产业链治理模式是本土企业和理论界孜孜以求的目标。以产品技术结构演变作为分析基点,本文探讨本土企业产业链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对产品建构特征影响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进行概括,并提出在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背景下构建"柔性"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链治理模式 产品建构 柔性治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支伟 刘钧霆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总体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各经济体所有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经济体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行业规模程度和关税壁垒是影响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东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内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高于对区域外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这是东亚地区在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方面的区位优势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东亚 垂直专业化 生产分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孙云华
在对欧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概述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对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安
本文首先考察东亚区域内贸易及经济增长不稳定的几种表现,并对区域内以垂直产业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分工体系、以对中间品及部分资本品的"交叉需求"为基础的贸易结构作了分析;其次研究由区域内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区域生产网络,指出由于处在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底部的发展中经济体承受结构调整的能力有限、处在上游的经济体的生产(需求)对处在下游的经济体的波及效应不大、区域外对东亚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缺乏足够的有效需求,所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较差,结构性不平衡难以纠正;最后着重研究东亚各经济体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加强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并提出今后调整的基本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文章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