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27)
- 2023(5035)
- 2022(4311)
- 2021(4177)
- 2020(3485)
- 2019(8370)
- 2018(8035)
- 2017(14891)
- 2016(7987)
- 2015(9307)
- 2014(9098)
- 2013(9318)
- 2012(8718)
- 2011(8155)
- 2010(7910)
- 2009(7373)
- 2008(7275)
- 2007(6165)
- 2006(5391)
- 2005(4927)
- 学科
- 济(39838)
- 经济(39798)
- 方法(19372)
- 管理(18909)
- 数学(18184)
- 数学方法(18000)
- 业(17091)
- 中国(14913)
- 企(12682)
- 企业(12682)
- 贸(9552)
- 贸易(9547)
- 易(9402)
- 农(8724)
- 财(7779)
- 学(6949)
- 制(6680)
- 环境(6144)
- 关系(5957)
- 业经(5933)
- 出(5805)
- 农业(5699)
- 银(5609)
- 银行(5605)
- 发(5563)
- 地方(5456)
- 行(5454)
- 融(5266)
- 金融(5266)
- 和(5248)
- 机构
- 大学(122466)
- 学院(117731)
- 济(59812)
- 经济(59002)
- 研究(49212)
- 管理(43693)
- 中国(38094)
- 理学(37667)
- 理学院(37216)
- 管理学(36586)
- 管理学院(36374)
- 科学(27741)
- 京(27280)
- 所(25075)
- 财(24746)
- 研究所(23070)
- 中心(20569)
- 经济学(20391)
- 财经(20328)
- 经(18882)
- 经济学院(18374)
- 北京(18145)
- 院(17694)
- 农(17672)
- 范(15796)
- 师范(15704)
- 科学院(15381)
- 财经大学(15334)
- 业大(15151)
- 江(14736)
- 基金
- 项目(80727)
- 科学(64805)
- 基金(62008)
- 研究(57724)
- 家(54974)
- 国家(54652)
- 科学基金(46093)
- 社会(39884)
- 社会科(38011)
- 社会科学(38001)
- 基金项目(31466)
- 自然(28387)
- 自然科(27762)
- 自然科学(27754)
- 自然科学基金(27282)
- 省(26976)
- 资助(26856)
- 教育(25840)
- 划(24574)
- 编号(20236)
- 部(19991)
- 中国(19404)
- 重点(18757)
- 国家社会(18259)
- 发(17529)
- 教育部(17109)
- 成果(16918)
- 创(15710)
- 人文(15572)
- 科研(15356)
共检索到177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祥晶
2005年中国在业人口总体、第一、三产业人口分布相对不均衡,第二产业人口分布较不均衡。1982—2005年集中指数变动表明,在业人口总体和第一、三产业人口保持相对不均衡的分布格局,第二产业人口分布由相对不均衡跃升为较不均衡。相对于1982年,在业人口总体和第一产业人口分布的非均衡性下降,第二、三产业人口分布的非均衡性提升。2000年资源因素、经济因素和综合因素的在业人口分布的相对偏差度在1%以下,东、中、西部各种因素的偏差系数在9%以下,南、北方各种因素的偏差系数在4%以下,表明中国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具有内在合理性;资源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中国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影响的贡献度为65对35。
关键词:
在业人口 非均衡分布 合理性评价 贡献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潜力 人口密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东 唐楠 徐姗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其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为市民提供应急避难服务的效果。本文以均匀度指标为基础,构建了服务重叠率等评价指标,并以西安为例,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较为集中,服务重叠率高,应急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相关结论可为调整与优化西安市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合理选择新建应急避难场位址提供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华军 何礼伟 杨骞
基于1989~2011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以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少比两种指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利用GIS绘制的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少比的分布图直观地展示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具体表现为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低而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高的梯度分布态势。第二,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波动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我国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差距的影响也不断增强;第三,Kernel密度估计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地区差距亦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并出现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瑞君 朱宝树
"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基线。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胡焕庸线"两侧,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人口迁移和分布变动的分析比较,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基本稳定,但人口非均衡分布变化呈现新特点:(1)人口迁移的主流向,按东、中、西部区分,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趋势,而按"胡焕庸线"两侧东、西半壁区分,却表现为"涓涓细水向西流"。(2)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持续高强度集聚的趋势有所转变,"胡焕庸线"两侧的"中间地带"(中部和西南部)成为中国人口净迁出不对称的"分水岭"。(3)中西南部的人口"空心化"受制于东部的空间极化效应,"胡焕庸线"的稳定对中国人口的均衡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化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口分布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统一,人口均衡分布的要义在于"均而不衡,衡而不均",因此,要实施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和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均衡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洁 王宇成 苏杨
主体功能区划的人口政策目标是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及有序流动。在阐释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是最重要的"理",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协调度度量模型验证了这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存在的"理",而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分布处于较不合理状态。以缪尔达尔循环因果积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较不合理的制度成因是我国不顾"以人为本"的"抄近路"发展方式,其造成经济系统收益和人口系统福利相互转化的渠道效率低下,并且在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之间存在制度障碍。据此,对应提出了在财税体制、政绩评价体系和人口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调整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做好分析工作,提出有数据、有分析的科学资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当前人口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调查15岁及以上人口的在业和不在业的情况是这次人口普查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利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在业人口是直接为社会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人口,是社会生产行为和社会生活赖以进行的主体。在业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在业人口的经济结构和性别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1982年人口普查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全面的、准确的在业人口的资料。科学分析这些资料,研究其内在特点,找出规律性,对充分开发我国人口资源,制定有关政策,进一步认清我国基本国情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对在业人口的在业程度,经济结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科学素质及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特征作一初步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杨骞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分省数据,采用高校数、学生数、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比、生均经费等五种指标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GIS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基尼系数测算及分解结果表明,以总量指标衡量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距要远远高于相对指标衡量的地区差距;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极化测度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空间分布 非均衡 极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相嵛 赵彦云 贺飞燕
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空间互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跨省人口流动的空间相关性以及流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流出省份的空间相关效应和流入省份的空间相关效应均显著,说明当前人口流动不再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模单一流动的主导局面,而是进入全国各地区之间多边流动的人口再分布均衡阶段。并根据研究结论为我国制定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建设,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提出建议。
关键词:
有序流动 多边流量 空间互动 分布均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朴
汇率失调会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持续的汇率高估甚至会引发货币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人民币币值是否高估成为全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 ,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本文在Elbadawi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H -P滤波等现代计量经济方法构造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ERER ,实证测算出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 ,在此基础上 ,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
均衡汇率 基本经济要素 协整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继勇 彭巍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现象由来已久。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区域的地理位置、投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在企业学习能力与区域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溢出与FDI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知识溢出的学习能力及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FDI地区分布非均衡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应着力提高自身经济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区域间溢出效应等政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雷欣
本文根据不同地区知识溢出效应的差异实证分析了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存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要改变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分布的现状,必须深入研究知识溢出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促进各地区间的知识溢出和提高各地区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逐步实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均衡分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建辉 李钢
基于最近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文以人口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口素质的替代变量并研究了近30年来中国人口素质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总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空间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有较强影响。区分受教育程度看,高端人口受总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强,其还受高等教育机构空间分布的影响;而中端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无关的现象。此外,近30年来,低端人口空间分布的失衡态势在持续加剧,其他类型人口则在趋于均衡,并且总体来看,中国人口素质的空间分布在逐渐趋于均衡。
关键词:
人口素质 空间分布 均衡 受教育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