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0)
- 2023(9322)
- 2022(7784)
- 2021(7284)
- 2020(5919)
- 2019(13336)
- 2018(13275)
- 2017(24216)
- 2016(13214)
- 2015(15507)
- 2014(15638)
- 2013(15353)
- 2012(15006)
- 2011(14146)
- 2010(14119)
- 2009(13422)
- 2008(13216)
- 2007(11971)
- 2006(11036)
- 2005(10183)
- 学科
- 济(78231)
- 经济(78152)
- 管理(34889)
- 业(27682)
- 方法(25886)
- 数学(22809)
- 数学方法(22596)
- 中国(21429)
- 企(21188)
- 企业(21188)
- 地方(18002)
- 学(15886)
- 农(15399)
- 贸(13580)
- 贸易(13571)
- 制(13270)
- 业经(13203)
- 易(13199)
- 地方经济(12952)
- 财(12658)
- 融(11275)
- 金融(11268)
- 体(11255)
- 银(10880)
- 银行(10855)
- 行(10605)
- 环境(10337)
- 农业(9826)
- 发(9624)
- 和(9413)
- 机构
- 大学(206951)
- 学院(203306)
- 济(98168)
- 经济(96399)
- 研究(82256)
- 管理(69240)
- 中国(63385)
- 理学(57949)
- 理学院(57196)
- 管理学(56214)
- 管理学院(55831)
- 科学(47141)
- 京(45924)
- 财(42928)
- 所(42728)
- 研究所(38574)
- 中心(35451)
- 农(34088)
- 财经(33688)
- 经济学(32780)
- 经(30704)
- 江(30597)
- 北京(29967)
- 院(29257)
- 经济学院(29194)
- 范(27369)
- 业大(27104)
- 师范(27072)
- 农业(26738)
- 科学院(25038)
- 基金
- 项目(126390)
- 科学(98872)
- 基金(92810)
- 研究(92678)
- 家(82085)
- 国家(81465)
- 科学基金(67523)
- 社会(61452)
- 社会科(58239)
- 社会科学(58227)
- 基金项目(46929)
- 省(45783)
- 教育(41955)
- 自然(40402)
- 资助(39606)
- 划(39503)
- 自然科(39481)
- 自然科学(39463)
- 自然科学基金(38761)
- 编号(35078)
- 成果(30576)
- 部(29385)
- 重点(28999)
- 发(28645)
- 国家社会(27222)
- 中国(26769)
- 课题(26038)
- 教育部(25221)
- 创(24845)
- 大学(23927)
共检索到332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范章
中国在新世纪的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要认清当今时代给予中国什么样的历史机遇并且我国在新世纪初期应该并且能够履行的历史责任。不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中国在新世纪最初的20年内定将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关键词:
中国 世界经济 分工体系 新型工业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 ,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 ,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 2 1世纪 ,随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各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继续延伸 ,产业融合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融合进程明显加快 ,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从而为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由于外国企业的大量进入 ,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了中中、中外、外外之间的立体交叉竞争。即中国企业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外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 ...
关键词:
国际分工 工业化 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宇燕 田丰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的相对快速发展备受瞩目。20国集团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即:E11),其总体经济规模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重点产品产出等方面具有世界性影响力。过去一年多来E11相对较快地摆脱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E11的增长前景将取决于自身政策的调整、国内外资源的供给、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贸易保护主义的状况以及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积极推动E11内部的合作将有助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丁洪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丁洪如何评价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直是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在新形势下的走势更加令人间目。能否对美国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做出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估,关系到我们能否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碧波
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着该国在其中的基本位置。在其他一些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一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本文基于参与模式、参与程度以及增值率三个维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仍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但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展、承担的国际分工份额不断增加、参与国际分工的精细程度不断深化、加工增值率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正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向两个高端位置方向迈进;但要占据或掌控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中国需要依靠自有品牌及行业技术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童有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动力,由美国主导的沿信息产业价值链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由于其具有的缺陷使美国新经济周期衰退过早来临。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也提高了各国经济活动的一体化程度,使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呈现出与美国同步化趋势。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新型国际分工体系 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丹尼·罗德里克 顾冀梅
文章探讨了对可贸易商品进行补贴和币值低估等产业政策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文章认为,可贸易商品份额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币值低估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因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实施相关产业政策,实现从低水平生产力的传统经济部门到高水平生产力的现代经济部门的结构转型,其经济的高速增长才能成为现实。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世界经济 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全球经济明显衰退。在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应进一步调节其货币政策及经济政策。当前,世界经济需要中国在连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作出更大贡献,如进一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对进口的控制,增加对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要在人民币和美元汇率之间保持稳定性,需要制定更加扩张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有效拉动内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棋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的成绩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经由一个原体系的反对者和怀疑者转变为重要参与者和改革的推动者。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做了基本定位,这将引导中国为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子体系层面对此进行阐释。
关键词:
和谐世界 国际经济体系 中国的角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锡进 吕永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将充满博弈与挑战。对于中国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失衡 均衡增长 国际分工 战略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极明
战后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上升,特别是在90年代上半期有了突出的表现。随着岁月推移,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还会进一步上升。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造成的落后状态及战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在经济、政治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从根本上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之间的巨大差距,不是在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可以实现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本文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进行评判。研究发现,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次较低,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发展迅猛,但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从中获取的分工利益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位置。但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比较优势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国际分工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中国 产品内分工 价值链 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炳南 陈玲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东亚 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