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1)
- 2023(18223)
- 2022(15765)
- 2021(15002)
- 2020(12537)
- 2019(29086)
- 2018(28511)
- 2017(55201)
- 2016(29994)
- 2015(33668)
- 2014(33358)
- 2013(32726)
- 2012(30315)
- 2011(27276)
- 2010(27155)
- 2009(25057)
- 2008(24365)
- 2007(20976)
- 2006(18321)
- 2005(16122)
- 学科
- 济(121000)
- 经济(120858)
- 管理(86175)
- 业(80131)
- 企(65219)
- 企业(65219)
- 方法(56414)
- 数学(49803)
- 数学方法(49175)
- 中国(33928)
- 农(33177)
- 财(31379)
- 业经(25804)
- 学(24772)
- 贸(23732)
- 贸易(23721)
- 易(23115)
- 地方(22444)
- 农业(22083)
- 制(21930)
- 务(19296)
- 财务(19216)
- 财务管理(19175)
- 和(19104)
- 环境(18864)
- 银(18723)
- 银行(18685)
- 理论(18588)
- 企业财务(18213)
- 融(18134)
- 机构
- 大学(418990)
- 学院(415907)
- 济(173273)
- 经济(169754)
- 管理(167053)
- 理学(144588)
- 理学院(143038)
- 研究(140634)
- 管理学(140599)
- 管理学院(139836)
- 中国(108345)
- 京(89581)
- 科学(84475)
- 财(79458)
- 所(69084)
- 中心(64646)
- 财经(63802)
- 农(63737)
- 研究所(62891)
- 江(59605)
- 业大(59602)
- 经(58342)
- 北京(56949)
- 范(55062)
- 师范(54629)
- 经济学(52796)
- 院(51661)
- 农业(49628)
- 州(47967)
- 经济学院(47735)
- 基金
- 项目(285233)
- 科学(225449)
- 研究(210573)
- 基金(209004)
- 家(181269)
- 国家(179820)
- 科学基金(155182)
- 社会(133835)
- 社会科(126950)
- 社会科学(126918)
- 基金项目(109622)
- 省(107728)
- 自然(100149)
- 自然科(97766)
- 自然科学(97743)
- 教育(96682)
- 自然科学基金(95999)
- 划(91685)
- 资助(87253)
- 编号(86131)
- 成果(70167)
- 部(64267)
- 重点(63177)
- 发(60226)
- 创(58494)
- 课题(58450)
- 国家社会(55819)
- 教育部(55523)
- 创新(54592)
- 科研(54288)
- 期刊
- 济(183539)
- 经济(183539)
- 研究(123027)
- 中国(80018)
- 学报(61910)
- 管理(60309)
- 财(59209)
- 科学(58472)
- 农(57355)
- 大学(47796)
- 教育(45362)
- 学学(44503)
- 农业(40024)
- 融(37624)
- 金融(37624)
- 技术(36136)
- 财经(30506)
- 经济研究(30012)
- 业经(29331)
- 经(26074)
- 问题(23873)
- 图书(23526)
- 业(21294)
- 贸(20586)
- 技术经济(20006)
- 理论(19697)
- 统计(19615)
- 资源(19573)
- 科技(18598)
- 世界(18324)
共检索到611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依据资源错配理论和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及其效益损失测度模型,并对中国1996-2015年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及其效益损失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96-2015年中国农用地修正错配率由24.02%下降到4.64%,建设用地错配率由198.08%降至13.18%;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益损失先降低后上升,2015年达23 982.84亿元,年均损失率为1.98%;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错配效益损失率由14.33%下降为11.62%,但效益损失由4 652.30亿元增加到35 441.05亿元;在部门错配类型上,西部表现为农地非农化损失,东部和中部先后由农地非农化损失转变为农地农用损失,拐点为2001年、2013年,在空间错配类型上,东部表现为短缺错配、中西部为过度错配。由此得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错配和过度错配并存,中西部土地错配程度较高,但效益损失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和效益损失程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部门和空间收益差存在,错配效益损失值仍在增加;调整土地资源部门和空间配置量、缩小部门和地区土地边际产出效益差异是纠正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本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运用边际分析法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测度模型,探讨中国2000—2016年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及变化特征,针对性提出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结果表明:2000—2016年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从3.29%下降到0.56%,空间错配效率损失则由9.34%下降到4.60%;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指数小于空间错配指数,但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值大于空间错配;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类型、成因、损失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西部错配程度较大,但效率损失值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主要结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损失依然比较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减轻土地资源错配损失;提升农地边际收益是纠正土地资源部门错配的根本路径;差别化区域发展战略与用地政策是纠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有效且必要手段。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治国 杜金华 李成友
基于全国35个重要城市2003—2015年面板数据,将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及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增加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土地财政依赖度作为解释变量,构建跨城市面板模型,以探究土地财政的产业抑制效应,并对实证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内生性与地区异质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土地财政依赖度对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增加值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且该估计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表明土地财政有显著的产业抑制效应。(2)运用工具变量法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土地财政的产业抑制效应仍然显著存在,且克服内生性因素后,抑制效应均得到了明显加强;考察地区异质性表现时发现,土地财政的产业抑制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只在服务业方面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而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却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3)从控制变量来看,无论是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还是地区异质性检验,工资水平、物流发展水平均对产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效应;政府规模在西部地区对农业和工业有正向影响效应,但过大的政府规模不利于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产业发展 抑制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顾乃华 王小霞 陈雄辉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赜琳 陈硕 傅冬绵
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从历史条件、地方政府的收支约束和制度环境三方面对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展开理论分析,然后对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和差异的动态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区域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因素和制度变化因素均是影响中国土地财政变动的重要方面;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前期的增长会形成惯性而影响后期的增长;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缺口、腐败程度、区域竞争和土地融资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在二元土地制度、财政信息披露程度、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显著,只是程度不同。政府在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红星 肖序
根据36个中国工业行业2001~2010年投入产出和工业污染排放数据,运用非参数前沿分析法——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年度和行业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因环境规制导致的效率损失及规制成本。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的环境技术效率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效率水平还不高,改善空间很大;在比较有无环境规制约束下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普遍都存在环境效率损失和规制成本,而且行业差异明显,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效率损失和规制成本要高于清洁生产型行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绪娴
自然灾害问题的日益严重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威胁,使得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灾害经济学的研究。本文利用中国31个不同省份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6.0和Stata11进行了三种情况的面板回归分析:(1)不考虑灾害损失变量的面板回归;(2)考虑灾害损失但无门限变量的面板回归;(3)灾害损失作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限回归。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灾害损失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灾害损失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存在双门限效应的非线性关系,当灾害损失占GDP比重低于0.0103时,灾害损失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也就是说灾害损失能一定程度...
关键词:
灾害损失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门限回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月兰 迟美青
利用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节能政策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研究表明:"十一五"以来,我国所实施的节能政策对全国及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与东部地区相比,政府节能政策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提高能效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技术进步是中部和西部省份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更有利于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提高能效。因此,未来还应继续加强政府相关政策对能效提高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和技术水平特点实施差异化的节能政策。
关键词:
节能政策 能源效率 面板数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尔茜
文章用定量研究方法,在讨论各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布的基础上,从金融支持相关度、效率和投资额三个方面,深入探究与金融资产直接相关的变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益,提出了系统详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金融支持 效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珺仪
可再生能源产业电价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采用2006年2015年31个省(市、区,以下简称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价补贴政策的具体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积极引入绿色证书政策等电价管制政策、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加大电力投资中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从财税政策方面激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价补贴政策 绩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尚植
分税制背景下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典型特征表现为税负、公共投入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三种政策工具之间的策略互动,从而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交互项系数的符号,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的三种政策工具是相辅相成的;交互项的作用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税负、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投入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边际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珺仪
可再生能源产业电价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采用2006年~2015年31个省(市、区,以下简称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价补贴政策的具体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积极引入绿色证书政策等电价管制政策、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加大电力投资中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从财税政策方面激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价补贴政策 绩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建国 迟诚 杨博琼
随着各国贸易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外商直接投资引入量和东道国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获得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FDI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通过利用连续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区域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DI与我国各个经济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关系密切,而影响方向、程度却各不相同。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倩
本文以我国43家城商行2007—2017年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商业银行是否会以贷款损失准备为工具向外界投资者传递信号,并对对传递信号意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商业银行管理层会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信号传递。在传递信号意图检验中发现,商业银行管理层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传递盈利能力较强以及流动性风险较低的信号,但是没有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向投资者传递良好业绩预期的信号。同时,相对于向投资者传递银行流动性风险较低的信号,更加倾向于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向外部投资传递盈利能力较强的信号。
关键词:
会计政策 贷款损失准备 信号传递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基于2011~2013年季度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宏观经济周期因素还是其他非周期因素引起的资产减值,都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密切联系在一起。其中,经济周期因素引致的资产减值损失呈现顺周期的特征。该特征的强弱程度与资产规模相关联,而且包含门限效应。保险公司应该根据资产规模的变化执行动态的、有差别的减值准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减值准备比率应该略高于中等规模的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策实效与产业效率损失:基于中国旅游产业的实证研究
土地供给偏移政策在债券市场的无心之失——来自2001—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物流业的产业影响效应及其政策启示——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土地资源错配与经济波动——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双向投资能否改善资源错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R&D资源错配与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中国自主创新政策的效应及其时空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各区域成立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