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9)
2023(5666)
2022(4711)
2021(4849)
2020(3953)
2019(9342)
2018(9134)
2017(16885)
2016(9181)
2015(10383)
2014(10273)
2013(10263)
2012(9560)
2011(8512)
2010(8446)
2009(7940)
2008(8152)
2007(6585)
2006(5959)
2005(5528)
作者
(22729)
(19403)
(19046)
(18735)
(12270)
(9109)
(8772)
(7444)
(7394)
(6784)
(6775)
(6458)
(6435)
(6391)
(6170)
(5857)
(5637)
(5625)
(5210)
(5099)
(4944)
(4520)
(4425)
(4373)
(4367)
(4313)
(4197)
(3923)
(3804)
(3784)
学科
(39625)
经济(39576)
管理(25616)
(23090)
(21210)
(17211)
企业(17211)
中国(15850)
方法(15377)
数学(14362)
数学方法(14312)
财政(12683)
(12470)
(10232)
(10164)
(9417)
(9082)
财务(9078)
财务管理(9037)
(8947)
贸易(8942)
(8861)
企业财务(8652)
体制(8338)
土地(8102)
(7765)
银行(7765)
(7622)
(7571)
(7423)
机构
大学(123572)
学院(119947)
(61965)
经济(61177)
研究(50231)
管理(42694)
中国(41890)
(37233)
理学(35759)
理学院(35331)
管理学(35038)
管理学院(34799)
(27998)
科学(25984)
(25241)
财经(25217)
(23239)
研究所(22335)
经济学(21501)
中心(21248)
经济学院(19299)
北京(18806)
财经大学(18613)
(18097)
(17131)
(17071)
(15431)
师范(15355)
科学院(14983)
研究中心(14220)
基金
项目(74043)
科学(59013)
研究(57022)
基金(56648)
(49397)
国家(49049)
科学基金(41252)
社会(39131)
社会科(37252)
社会科学(37243)
基金项目(28726)
教育(25963)
(23809)
资助(23649)
自然(23638)
自然科(23062)
自然科学(23056)
自然科学基金(22670)
(21439)
编号(21264)
中国(19368)
(19231)
成果(18828)
国家社会(18238)
重点(17035)
教育部(16861)
(16099)
(15783)
(15454)
课题(15437)
期刊
(69507)
经济(69507)
研究(47710)
中国(33481)
(32872)
科学(16482)
管理(16179)
学报(15382)
(15327)
财经(13982)
(13693)
金融(13693)
教育(13359)
经济研究(13303)
大学(12558)
(12188)
学学(11578)
农业(10244)
(10181)
问题(9443)
世界(9386)
国际(8853)
技术(8223)
(7866)
财政(7866)
业经(7762)
会计(7551)
(6279)
资源(5833)
财会(5698)
共检索到204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青  胡凯  
本文使用地方政府财政利益极大化和官员利益极大化假设,研究在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和不完备的财政联邦制情况下,中国土地财政出现的原因和这种体制的社会成本以及土地制度与财政体制交互作用下的改革战略问题。作者提出财政体制的改革应该与土地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以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财政路径依赖。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保障土地产权的社会公平,进而推动构建稳固的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地非农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征地制度的原因在于,试图在既利用征地制度获取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尽管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但是,在现行行政考核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诱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从而阻碍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炳辉  何建敏  
近些年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不断显现,使土地财政问题成为学术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对土地财政的主流观点进行了概括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土地财政的核心内涵。当前我国土地财政的现状表明,次贷危机后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明显增速过快,地方政府在巨额土地出让金的支持下继续实施着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经济刺激政策,但是,土地使用权交易规模过大及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却又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金融风险。研究发现,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价格无法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做法并不能彻底解决财政收支不平衡及政府债务等问题,也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同时,一旦土地价格出现趋势性下降,地方...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郇  洪国志  黄亮雄  
本文综合分税制改革、地方竞争等理论分析,建立一个时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增长的策略性行为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增长存在横向竞争模仿的策略互动和惯性依赖特征。房地产价格指数显著拉动土地财政增长,而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城市开放度的影响显著为负。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预算内财政缺口只能在一定时间段解释土地财政增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丽娜  石晓平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出让制度改革中中国省级层面和江苏省地市级层面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各省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江苏省地级市的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平均值高于全国省级平均水平。研究结论:国家政策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和土地出让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不同省份间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存在明显差异,有的省份存在明显的"土地财政"现象;"土地财政"现象在低一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更为明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滕霞光  
一、我国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起因我国正面临着财政资金收付方式改革的新时期。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改革主要集中在财政管理体制上,对财政资金缴库方式和用款方式重视不够。如财政改革聚焦于鼓励各部门自行组织收入,鼓励自收自支,预算外资金长期被界定为部门的“自有资金”等等。这些政策在刺激单位积极组织收入的同时,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在富  
土地财政在我国产生和发展呈倒"U"形特征,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土地制度安排、政府主导的跨越式发展和对土地出让收入成本补偿不充分。从长期来看,土地财政的主要风险在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不可持续性和政府土地抵押融资规模的失控,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房地产泡沫和收入分配不公。防范和化解土地财政潜在风险的关键是要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加强政府土地出让和抵押融资管理,有效调节土地收益分配,降低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下降可能带来的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林肯中心"中国土地财政研究"课题组  苏明  唐在富  满燕云  颜燕  
目前中国土地财政收入的收入组织和支出管理格局,是多年改革探索和加强管理积累下来的结果,其总体趋势是相关收支管理制度日趋健全,收入组织管理逐步规范,支出管理得到加强,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土地财政收入组织方式。目前中国土地财政收入主要为租、税、费三部分。"租",即土地出让收入,指市县人民政府依法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收入,主要由土地出让收入构成,包括招拍挂和协议出让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孟禹  张可云  
土地财政和城乡关系之间相互影响,其中土地财政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的经验分析发现,改善城乡关系对土地财政有拉动作用,且土地财政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分地区研究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土地财政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东部地区为负,中西部地区为正;东部地区城乡关系的改善对土地财政有拉动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东方  
基于中国地方财政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文章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艾肯森指数等四种传统分析方法对我国土地财政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使用基于距离函数的Malmquist指数构建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两种方法,对土地财政的整体差异、横向差异及纵向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无量纲化处理与传统测度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土地财政的整体差异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纵向差异下降较快横向差异下降较慢,地区间的土地财政收入差异越来越大,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金的疏导功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非  
为了深入研究土地财政区域差异规律,借助中国1999~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土地财政依赖的驱动机制及区域性异质性,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受到晋升压力影响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的晋升压力和财税制度都是其土地财政依赖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其土地财政依赖基本上是以经济发展程度为归依的。总体而言,东、西部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有着由升转降的合理轨迹,而中部地区的依赖度却没有展现出下降的端倪。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中央应当根据中国区域的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结构禀赋等因素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官员晋升规则及财税政策工具,以规范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行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波  唐莹  
土地财政是当前政府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分地域研究土地财政差异情况,对于提出科学合理的转型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总结土地财政各项收入来源发展概况,考虑土地储备抵押融资为借债收入,故只以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收计算1999-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土地财政收入总规模,同时考虑各省(市)年均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贡献率),找出土地财政情况地域差异的基本规律。进一步采用SPSS19.0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5种集群类型:土地财政发展期、较旺盛期、旺盛期、中期、后期。从土地财政收入规模与增长趋势及对地方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程度,分析各集群土地财...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在富  
土地财政问题面临改革的契机。当此之时,需要对土地财政问题的各种讨论进行系统梳理,对一些重大问题正本清源、聚焦归位,以有效指导和推进改革实践工作。一、土地财政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在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不允许征收土地、然后出让用于经营性目的,政府征地只限于公益用地。而我国的土地制度恰恰相反,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规划为建设用地之后,必须先由政府征收为国有,然后再向一级市场供地。这一制度规定在改革初期执行得不彻底,很多企业都是先用地、再补办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士炜  汪小勤  
本文基于森(Sen)的可行能力理论,运用模糊数学与因子分析法测度中国2004—2013年31个省份社会福利指数,并分析社会福利与土地财政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沿海城市社会福利指数相对较高,且透明性担保、社会机会、经济条件、防护性保障和政治自由对社会福利指数贡献率呈递增的趋势。第二,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财政收入绝对值与相对值远超西部地区,且各地区社会福利与土地财政二者呈脱钩现象。第三,各地区社会福利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各省社会福利指数存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现象。最后,利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占比与社会福利之间呈倒U型曲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娄成武  王玉波  
研究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负效应,对于土地财的兴利除弊、实现可持续的地方土地财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土地财政的起源、涵义与性质,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税的财政体制、国家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流转制度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选择,进一步论述了由此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利益受损、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并积累财政金融风险,以及形成届际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的财政等负效应。论述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涵义与存在的困局,在此基础上,从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完善财政体制、推进土地房产税系与农地产权及征用制度改革、改变以土地财政为动力机制的城市化发展、约束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风险性行为等方面,提出后土地财政时代转型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