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9)
- 2023(13962)
- 2022(11809)
- 2021(11468)
- 2020(9369)
- 2019(21747)
- 2018(21233)
- 2017(40934)
- 2016(22270)
- 2015(25112)
- 2014(25086)
- 2013(25023)
- 2012(22996)
- 2011(20585)
- 2010(20246)
- 2009(18472)
- 2008(18072)
- 2007(15126)
- 2006(13018)
- 2005(11454)
- 学科
- 济(93562)
- 经济(93470)
- 管理(64472)
- 业(57897)
- 企(47528)
- 企业(47528)
- 方法(41146)
- 数学(36342)
- 数学方法(36029)
- 财(31772)
- 中国(27271)
- 农(23529)
- 地方(21145)
- 学(20366)
- 业经(19022)
- 贸(17371)
- 贸易(17363)
- 制(17098)
- 易(16922)
- 务(16193)
- 财务(16133)
- 财务管理(16084)
- 农业(15401)
- 企业财务(15310)
- 环境(14715)
- 和(14233)
- 财政(13434)
- 银(13384)
- 银行(13350)
- 理论(13182)
- 机构
- 大学(310511)
- 学院(307112)
- 济(128434)
- 经济(125974)
- 管理(122768)
- 研究(107680)
- 理学(106836)
- 理学院(105617)
- 管理学(104035)
- 管理学院(103485)
- 中国(81502)
- 京(67079)
- 科学(66057)
- 财(62632)
- 所(53749)
- 研究所(49046)
- 中心(47723)
- 财经(47608)
- 农(46429)
- 业大(43993)
- 经(43480)
- 北京(42795)
- 江(42565)
- 范(40890)
- 师范(40589)
- 院(39630)
- 经济学(39580)
- 农业(36332)
- 经济学院(35806)
- 财经大学(35461)
- 基金
- 项目(214620)
- 科学(169569)
- 研究(158165)
- 基金(157618)
- 家(137367)
- 国家(136287)
- 科学基金(116865)
- 社会(101257)
- 社会科(96025)
- 社会科学(95999)
- 基金项目(83918)
- 省(80622)
- 自然(74904)
- 自然科(73123)
- 自然科学(73107)
- 自然科学基金(71778)
- 教育(71396)
- 划(68935)
- 资助(64578)
- 编号(63580)
- 成果(51607)
- 部(48561)
- 重点(48038)
- 发(46058)
- 创(44266)
- 课题(43480)
- 国家社会(42459)
- 教育部(41663)
- 创新(41394)
- 科研(40980)
- 期刊
- 济(135989)
- 经济(135989)
- 研究(94040)
- 中国(60342)
- 财(49442)
- 学报(47170)
- 科学(45284)
- 管理(42950)
- 农(41646)
- 大学(35678)
- 学学(33519)
- 教育(31713)
- 农业(29696)
- 技术(24249)
- 融(24042)
- 金融(24042)
- 财经(23124)
- 经济研究(23077)
- 业经(20445)
- 经(19752)
- 问题(17767)
- 业(15593)
- 图书(15334)
- 资源(15074)
- 贸(14739)
- 理论(14529)
- 科技(14417)
- 技术经济(14413)
- 世界(13754)
- 版(13623)
共检索到448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波 唐莹
土地财政是当前政府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分地域研究土地财政差异情况,对于提出科学合理的转型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总结土地财政各项收入来源发展概况,考虑土地储备抵押融资为借债收入,故只以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收计算1999-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土地财政收入总规模,同时考虑各省(市)年均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贡献率),找出土地财政情况地域差异的基本规律。进一步采用SPSS19.0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5种集群类型:土地财政发展期、较旺盛期、旺盛期、中期、后期。从土地财政收入规模与增长趋势及对地方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程度,分析各集群土地财...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地域差异 转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鹏 郭莉
为了总结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基本特征,为深入推进地方财政转型提供参考依据,从土地财政与地方财政收支特征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1999—2014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将样本数据划分为6种集群类型,并分别定义为:土地财政繁荣区、土地财政次繁荣区、土地财政发展区、土地财政萌芽区、土地财政潜力区和非典型土地财政区。总结各个区域土地财政特点发现:土地财政规模大小整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很大。并不是土地财政规模越大的地方,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越高,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依赖度呈现负向关系。总体上土地财政规模越大,土地财政贡献率越高。但也存在例外。最后,围绕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过高以及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地方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区域差异 财政转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玉波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财政地域差异情况预判"后土地财政时期"负效应,构建有效过渡政策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定性分析与逻辑演绎结合方法。研究结果: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0年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4种集群类型:发展阶段、旺盛阶段、中期阶段、淡出阶段。从国家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导致的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等方面阐释"后土地财政时期"具体涵义,这一时期各地域后续负效应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不能再持续提供资源与资金支持、由路径依赖导致的土地违法、对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及粮食安全保障的破坏、以风险与破坏式行为获取财政增收。研究结论:各地域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还需在不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非
为了深入研究土地财政区域差异规律,借助中国1999~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土地财政依赖的驱动机制及区域性异质性,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受到晋升压力影响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的晋升压力和财税制度都是其土地财政依赖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其土地财政依赖基本上是以经济发展程度为归依的。总体而言,东、西部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有着由升转降的合理轨迹,而中部地区的依赖度却没有展现出下降的端倪。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中央应当根据中国区域的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结构禀赋等因素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官员晋升规则及财税政策工具,以规范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行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赜琳 陈硕 傅冬绵
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从历史条件、地方政府的收支约束和制度环境三方面对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展开理论分析,然后对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和差异的动态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区域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因素和制度变化因素均是影响中国土地财政变动的重要方面;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前期的增长会形成惯性而影响后期的增长;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缺口、腐败程度、区域竞争和土地融资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在二元土地制度、财政信息披露程度、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显著,只是程度不同。政府在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顾乃华 王小霞 陈雄辉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东方
基于中国地方财政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文章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艾肯森指数等四种传统分析方法对我国土地财政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使用基于距离函数的Malmquist指数构建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两种方法,对土地财政的整体差异、横向差异及纵向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无量纲化处理与传统测度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土地财政的整体差异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纵向差异下降较快横向差异下降较慢,地区间的土地财政收入差异越来越大,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金的疏导功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在富
土地财政在我国产生和发展呈倒"U"形特征,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土地制度安排、政府主导的跨越式发展和对土地出让收入成本补偿不充分。从长期来看,土地财政的主要风险在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不可持续性和政府土地抵押融资规模的失控,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房地产泡沫和收入分配不公。防范和化解土地财政潜在风险的关键是要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加强政府土地出让和抵押融资管理,有效调节土地收益分配,降低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下降可能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公共财政 房地产税 土地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田娜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均土地出让金收入为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过程,为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地方财政转型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研究结论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土地财政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一直是导致土地财政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Kernel核密度估计表明,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波动下降态势;3MarKov链分析表明,不同量级的土地财政类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秀清
采用2003—2012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资料,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我国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测度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各地市间的土地财政指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一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特征。2从全国层面看,第二产业比重及其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是导致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其对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贡献达到了34.28%;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比重是仅次于第二产业比重的影响因素,它们的贡献水平分别达到了30.44%和18.29%;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土地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开放度这四个因素的贡献度较小,但仍然不可忽视;这七个解释变量对土地财政指标区域差异的影响均为正向作用,尚未发现能够有效抑制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负向作用影响因素。3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政策启示:中央政府应当参考土地财政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贡献度,以差别化的土地、财税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渐进、有序地引导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取向;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需要参考影响各自土地财政指标的因素的作用方向和贡献大小,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和资源禀赋等,合理制定具体的土地、财税政策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青 胡凯
本文使用地方政府财政利益极大化和官员利益极大化假设,研究在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和不完备的财政联邦制情况下,中国土地财政出现的原因和这种体制的社会成本以及土地制度与财政体制交互作用下的改革战略问题。作者提出财政体制的改革应该与土地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以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财政路径依赖。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保障土地产权的社会公平,进而推动构建稳固的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基础。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制度 集团利益 软预算约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娄成武 王玉波
研究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负效应,对于土地财的兴利除弊、实现可持续的地方土地财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土地财政的起源、涵义与性质,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税的财政体制、国家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流转制度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选择,进一步论述了由此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利益受损、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并积累财政金融风险,以及形成届际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的财政等负效应。论述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涵义与存在的困局,在此基础上,从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完善财政体制、推进土地房产税系与农地产权及征用制度改革、改变以土地财政为动力机制的城市化发展、约束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风险性行为等方面,提出后土地财政时代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行为 负效应 转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玉波
[目的]进一步揭示土地财政已存在的区域差异规律,为构建更为科学、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征地→批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文献资料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果]现有研究证实了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程度、财政收入激励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方式、土地财政推动经济增长、土地财政影响居民收入消费及公共品供给、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联动关系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国外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持续的财政资金来源;同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政策工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是以地市为单元,探明各类土地财政构成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及产业服务化、城市公共品供给、城市各类用地规模增长的影响内在机理;构建区域差别化的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征收管理政策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玉波
土地财政规模及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呈现出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趋同的基本区域规律。从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利用未来若干年收益融资本质,阐述土地财政替代融资机制涵义。选取2000—2012年地方财政收支与土地财政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定性方法,将31省区划分为淡出、高度、中度、低度4类融资区域。依据公共财政、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马克思地租(国债国税)理论,构建土地财政替代融资机制政策方案。国家层面:建立财事权相平衡财政体制、完善征地补偿与政绩考核制度、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征收物业税;区域层面:发挥土地整理潜力的财政功效、改变土地财政为动力源泉的城市化、发行地方基础设施债券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融资、发展高端服务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增加税源等。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区域差异 替代融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哲澜 陈东 樊杰
通过构建综合模型分析2010年全国2 074个县级政府(不含市辖区)的财政收入空间格局,以泰尔L指数测度方法,对我国2000—2010年三大地带、各省分层次的县级财政差距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县级财政呈地带性分布,且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差异构成上,省内差距大于区际差异和省际差距,其中江苏、广东、辽宁、陕西、内蒙等省内差距较大,各直辖市、西藏、浙江、江西等省财政较为均衡,但其差距大小和该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无直接关系;在走势上,财政差距整体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但地带间以及西部地区内部仍呈扩大趋势。
关键词:
县级财政 空间格局 区域差距 泰尔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