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61)
2023(14892)
2022(12569)
2021(12110)
2020(10310)
2019(23967)
2018(23248)
2017(44086)
2016(23934)
2015(27062)
2014(26958)
2013(26818)
2012(24878)
2011(22193)
2010(21803)
2009(20224)
2008(20134)
2007(17411)
2006(14813)
2005(13282)
作者
(66632)
(56319)
(55693)
(53357)
(35425)
(26882)
(25677)
(21898)
(21341)
(19863)
(19074)
(18992)
(17731)
(17601)
(17487)
(17450)
(16770)
(16581)
(16087)
(16016)
(13683)
(13658)
(13397)
(12865)
(12657)
(12577)
(12330)
(12091)
(11206)
(11197)
学科
(104440)
经济(104343)
管理(68377)
(62836)
(50372)
企业(50372)
方法(47993)
数学(43224)
数学方法(42737)
(35460)
中国(29406)
(27344)
地方(22998)
(20765)
业经(19900)
(19589)
贸易(19580)
(19512)
(19053)
(18783)
财务(18739)
财务管理(18678)
农业(17815)
企业财务(17769)
(15134)
银行(15105)
环境(14877)
(14681)
(14481)
金融(14478)
机构
大学(335251)
学院(332760)
(143738)
经济(141127)
管理(129552)
研究(114978)
理学(111868)
理学院(110586)
管理学(108712)
管理学院(108085)
中国(89997)
(71703)
(70822)
科学(69608)
(57220)
中心(54505)
(53965)
财经(53682)
研究所(51852)
(49025)
(48956)
业大(48276)
经济学(45526)
北京(45101)
(42653)
农业(42301)
师范(42258)
(41768)
经济学院(41191)
财经大学(39791)
基金
项目(226696)
科学(179593)
基金(167842)
研究(163916)
(146635)
国家(145505)
科学基金(125172)
社会(106261)
社会科(100939)
社会科学(100912)
基金项目(88521)
(85389)
自然(80680)
自然科(78830)
自然科学(78806)
自然科学基金(77394)
教育(74822)
(73388)
资助(69181)
编号(65140)
成果(52641)
(51457)
重点(51316)
(48639)
(46773)
国家社会(45483)
科研(44196)
课题(44155)
教育部(44131)
创新(43924)
期刊
(151554)
经济(151554)
研究(97697)
中国(67274)
(58881)
学报(51040)
科学(48195)
(47506)
管理(44962)
大学(38888)
学学(36617)
农业(32338)
教育(29386)
(29012)
金融(29012)
技术(28356)
财经(26676)
经济研究(25796)
(22978)
业经(22887)
问题(20667)
(18121)
(18081)
统计(18042)
资源(16495)
技术经济(16433)
(15927)
(15905)
世界(15633)
理论(15376)
共检索到495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秀清  
采用2003—2012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资料,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我国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测度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各地市间的土地财政指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一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特征。2从全国层面看,第二产业比重及其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是导致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其对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贡献达到了34.28%;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比重是仅次于第二产业比重的影响因素,它们的贡献水平分别达到了30.44%和18.29%;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土地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开放度这四个因素的贡献度较小,但仍然不可忽视;这七个解释变量对土地财政指标区域差异的影响均为正向作用,尚未发现能够有效抑制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负向作用影响因素。3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政策启示:中央政府应当参考土地财政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贡献度,以差别化的土地、财税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渐进、有序地引导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取向;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需要参考影响各自土地财政指标的因素的作用方向和贡献大小,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和资源禀赋等,合理制定具体的土地、财税政策措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鹏  郭莉  
为了总结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基本特征,为深入推进地方财政转型提供参考依据,从土地财政与地方财政收支特征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1999—2014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将样本数据划分为6种集群类型,并分别定义为:土地财政繁荣区、土地财政次繁荣区、土地财政发展区、土地财政萌芽区、土地财政潜力区和非典型土地财政区。总结各个区域土地财政特点发现:土地财政规模大小整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很大。并不是土地财政规模越大的地方,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越高,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依赖度呈现负向关系。总体上土地财政规模越大,土地财政贡献率越高。但也存在例外。最后,围绕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过高以及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地方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田娜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均土地出让金收入为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过程,为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地方财政转型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研究结论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土地财政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一直是导致土地财政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Kernel核密度估计表明,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波动下降态势;3MarKov链分析表明,不同量级的土地财政类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顾乃华  王小霞  陈雄辉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焱林  李华磊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提出碳生产力变化的六重分解法,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未来中国消减碳强度的路径选择。主要结论有:1980-2008年技术进步与资本累积推动了OECD国家碳生产力的增长,影响中国碳生产力增长的首要因素是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其次是技术进步;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资本累积不利于碳生产力的增长,持续有效地改进技术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环境技术差距,应当成为未来中国消减碳强度的主要政策着力点;实证检验表明,优化能源结构、开展国际贸易以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提升环境技术水平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薇  刘红艺  
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现阶段,土地财政是否已经难以为继?是否"饮鸩止渴"?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采用2003—2011年间全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空间动态与时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在空间动态模型设定下,土地财政对城市化进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即具体影响将受限于地方财政自由度,而对经济增长却存在直接的抑制作用;(2)在时空动态模型的估计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指标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动态效应和"门限效应";(3)通过对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淑燕  赵祚翔  
科技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市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财政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为正,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分区域来看,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东北地区最低;分阶段来看,相较于2007—2012年,2013—2019年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降低。此外,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投入和交通通达度对经济增长表现为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高度重视财政科技投入、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詹新宇  王蓉蓉  
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满足辖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财税体制改革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会对其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产生影响。在测度中国229个地级市公共服务质量与财政压力的基础上,构建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地方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质量产生了非线性影响,当地方政府承压超过一定限度时,财政压力将显著降低辖区公共服务质量;实证结果因地区、城市规模不同而呈现异质性;不同种类公共服务间的质量差异,源于财政压力环境下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行为。为此,应将财政压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质量相对均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充  
在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造成何种影响,是关乎中国经济转型和能否持续增长的的重大问题。首次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公示的2007-2014年间每一笔土地交易信息,构建地级市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出让数据,考察"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构成土地财政的商住用地出让收入可以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第二,土地财政对创新的影响存在"补给效应"机制,即土地财政可以放松财政预算约束,补给科教支出;第三,土地财政对创新的影响存在"补偿效应"机制,即补偿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的成本缺口,低价出让更多的工业用地来进行重点产业、高科技产业的招商引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凌  武凯文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方法及结构方程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地区差异和城市间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同时受地区区位因素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内生性,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赜琳  陈硕  傅冬绵  
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从历史条件、地方政府的收支约束和制度环境三方面对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展开理论分析,然后对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和差异的动态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区域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因素和制度变化因素均是影响中国土地财政变动的重要方面;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前期的增长会形成惯性而影响后期的增长;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缺口、腐败程度、区域竞争和土地融资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在二元土地制度、财政信息披露程度、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显著,只是程度不同。政府在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鲁元平  张克中  欧阳洁  
本文利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2-2012年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显著阻碍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2)土地财政模式下的政府支出偏向、企业创新要素的"挤出效应"、对制度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阻碍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3)土地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土地出让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减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鼓励企业的创新要素投入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是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德凤  彭飞  刘华  
基于2003~2013年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扩张、财政分权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城市人口密度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加重了环境污染;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空间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仍表现较强的持续性;随着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财政分权由加剧环境污染向遏制环境污染方向转变,而在空间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均保持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梅婷  张清勇  
本文构建了2008—2013年262个地级市的土地出让、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数据集,研究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在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锦标赛下,晋升激励、财政分权使土地出让面积、新增出让面积显著增加,并带来滞后期内土地出让面积20%~30%的增加。与"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住用地"的差异化土地出让策略的论断不同,主管官员的晋升激励使"招拍挂"出让面积和出让金额均显著增加,但协议出让面积受影响不显著,地方政府存在差异化的土地出让手法;党委书记的晋升激励使当地土地出让总价格平均降低约1.37%,"招拍挂"出让价格下降约1.28%,工业土地价格上涨不显著,并且土地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比重降低约1%。财政分权程度同样影响了出让行为。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压低土地出让金以"逐底竞争",增加土地出让面积而牺牲了部分土地的价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梅婷  张清勇  
本文构建了2008—2013年262个地级市的土地出让、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数据集,研究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在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锦标赛下,晋升激励、财政分权使土地出让面积、新增出让面积显著增加,并带来滞后期内土地出让面积20%30%的增加。与"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住用地"的差异化土地出让策略的论断不同,主管官员的晋升激励使"招拍挂"出让面积和出让金额均显著增加,但协议出让面积受影响不显著,地方政府存在差异化的土地出让手法;党委书记的晋升激励使当地土地出让总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