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7)
- 2023(12965)
- 2022(10812)
- 2021(9974)
- 2020(8269)
- 2019(18709)
- 2018(18002)
- 2017(34046)
- 2016(18553)
- 2015(20711)
- 2014(20245)
- 2013(20053)
- 2012(18551)
- 2011(16974)
- 2010(16618)
- 2009(15685)
- 2008(15564)
- 2007(13588)
- 2006(11963)
- 2005(10981)
- 学科
- 济(77498)
- 经济(77380)
- 管理(55521)
- 业(50821)
- 企(40730)
- 企业(40730)
- 方法(33179)
- 数学(29936)
- 数学方法(29697)
- 中国(23407)
- 财(22304)
- 农(20581)
- 制(20008)
- 贸(17749)
- 贸易(17737)
- 学(17469)
- 易(17365)
- 业经(15954)
- 银(14371)
- 银行(14324)
- 融(13843)
- 金融(13841)
- 行(13760)
- 体(13581)
- 农业(12950)
- 务(12720)
- 财务(12697)
- 财务管理(12673)
- 环境(12403)
- 企业财务(12098)
- 机构
- 大学(272947)
- 学院(267955)
- 济(120799)
- 经济(118792)
- 管理(100963)
- 研究(100084)
- 理学(87044)
- 理学院(86011)
- 管理学(84760)
- 管理学院(84271)
- 中国(79384)
- 科学(59408)
- 京(58416)
- 财(56946)
- 所(51049)
- 农(51009)
- 研究所(46450)
- 财经(45278)
- 中心(44943)
- 业大(42165)
- 经(41534)
- 农业(40436)
- 经济学(39212)
- 江(38662)
- 北京(36973)
- 院(36380)
- 经济学院(35311)
- 财经大学(34009)
- 范(31975)
- 师范(31543)
- 基金
- 项目(183220)
- 科学(145674)
- 基金(139260)
- 研究(126556)
- 家(125361)
- 国家(124451)
- 科学基金(105192)
- 社会(85725)
- 社会科(81495)
- 社会科学(81476)
- 基金项目(73232)
- 自然(68901)
- 自然科(67324)
- 自然科学(67299)
- 省(66284)
- 自然科学基金(66185)
- 划(58577)
- 教育(56833)
- 资助(56464)
- 编号(46195)
- 部(42678)
- 重点(42401)
- 发(38448)
- 创(38022)
- 国家社会(37914)
- 制(37489)
- 成果(37228)
- 教育部(36299)
- 创新(35966)
- 科研(35774)
- 期刊
- 济(128383)
- 经济(128383)
- 研究(82183)
- 中国(56468)
- 学报(47997)
- 农(45044)
- 科学(44987)
- 财(43882)
- 管理(37434)
- 大学(36038)
- 学学(34623)
- 农业(29921)
- 融(28088)
- 金融(28088)
- 财经(23817)
- 经济研究(22447)
- 经(20500)
- 教育(19212)
- 业经(18563)
- 技术(18239)
- 问题(17436)
- 业(16944)
- 贸(16700)
- 国际(15309)
- 世界(14657)
- 版(13406)
- 资源(12691)
- 技术经济(12446)
- 科技(12315)
- 业大(11998)
共检索到405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根据对土地市场的微观模型和帕累托次优条件下的土地供给模型所进行的分析,农民经济利益的损失是可以通过市场行为来弥补的。我们可以将政府投资于征用土地的基础设施费用计入土地的销售价格,将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于征用土地的基础设施费用计入开发成本和销售价格,按照市场行为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能将此作为城市政府占有农民土地收益的理由。
关键词:
古诺模型 联合市场模型 社会福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忠好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经济分析,重点分析土地征用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在构建土地征用均衡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土地征用非均衡产生的诱因,并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中国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举措。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政府的土地征用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土地征用也存在政策失灵的可能,并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现阶段我国土地征用已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态势。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征用的政策失灵,实现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变,我们需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农民...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均衡 非均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福田 石晓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地非农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征地制度的原因在于,试图在既利用征地制度获取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尽管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但是,在现行行政考核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诱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从而阻碍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新蕾 赵燕霞
[目的]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测度2004—2017年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差异性。[方法]文章运用δ收敛和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以2010年为界限呈现倒"U"型趋势;不同区域的演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区域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东北和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类来看,商服用地市场化程度整体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在2006—2008年上升迅速,住宅用地在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由西到东递增,但区域间和地类间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存在非均衡发展;从收敛趋势来看,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土地市场化程度只存在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3种收敛均存在;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矿仓储用地3种收敛都存在。[结论]对不同区域与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非均衡发展趋势及其收敛性的认识,可为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珍贵
土地征用在美国被称为"最高土地权的行使"。依据美国联邦宪法规定,非依正当法律程序,非有合理补偿,不得征用私有土地供公共使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本文在对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政策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特征,揭示蕴含其中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当事人在一定的制度环境约束下围绕外部利润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外部利润的产生又与制度环境的变化有关,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性,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土地市场化的每一次改革,都是相关制度在边际上调整,并沿着不断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方向演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关键词:
土地市场化 中国改革 特征分析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欣 陈江龙 吕赛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的制度变迁,揭示土地制度的演化方向。研究方法:蛛网模型和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重心从收益、产权制度向价格、公共平台和秩序制度转换。研究结论:未来制度完善的主要方向是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的完善、公共平台的架构以及将产权基础、交易规则等既有的制度应用到农村土地市场中。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制度变迁 演化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海云
文章在回顾和总结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具有实行相当补偿原则、补偿金额较低、重视安置责任等特点。并针对以上特点,从严格土地征用制度、有条件实行完全补偿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征用制度 变迁 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钱忠好 曲福田
研究目的:从理论上研究政府土地征用垄断的经济诱因,分析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垄断制度安排下政府、农民、厂商利益受益或受损状况,进而探讨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垄断。这一制度在保护政府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和厂商的利益。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暴利潜能;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非农建设用地入市等。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征地制度 征地垄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商春荣
土地征用制度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商春荣一土地征用是政府为了公共目的而强制取得私有土地并给予补偿的一种行为,是政府的强制购买。土地征用具有三个要件:政府特有的权力;只用于公共目的;行使这个权力时必须给予合理补偿。征用土地大部分用以发展社会公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郁玲 周勇
采用情景分析法和市场供求均衡分析法,基于对土地市场不同发育程度、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均衡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分析,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表明,随着土地市场由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转变,市场化程度在降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在下降;市场发育越不完善,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干预越过度,越导致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的进一步降低。因此,应转变土地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市场创新,使市场成为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构建以市场配置建设用地为主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尽量消除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失灵,全面提高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缓解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市场均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飞 朱道林 毕继业
由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制度限制集体土地直接入市 ,导致土地市场主体之间尤其是政府和集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本文从寻租经济学的角度 ,对土地征用——出让市场进行经济学分析 ,认为这种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地市场潜在的均衡 ,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福利损失 ,建议政府对集体土地入市的管理工作应从“介入经济关系”转向“只管理 ,不介入”,并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福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永亮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是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其管理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思路与方法,是与市场经济的平等与竞争原则相违背的。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局限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寻求出路,应当要有新思路,用“两条腿”走路。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制度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国健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从建国初期的没收和征收制度,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征用后农民农转非制度,直至改革开放后因公共利益需要征用并合理补偿,充分地体现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的特点。目前的土地征用制度从总体上讲取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