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32)
- 2023(20769)
- 2022(17248)
- 2021(16202)
- 2020(13555)
- 2019(30700)
- 2018(30164)
- 2017(57427)
- 2016(30848)
- 2015(34486)
- 2014(33942)
- 2013(33257)
- 2012(30031)
- 2011(26819)
- 2010(26794)
- 2009(25189)
- 2008(24595)
- 2007(21885)
- 2006(19399)
- 2005(17517)
- 学科
- 济(129068)
- 经济(128894)
- 业(107139)
- 管理(96945)
- 企(87549)
- 企业(87549)
- 方法(53240)
- 农(50955)
- 数学(43877)
- 数学方法(43370)
- 财(38091)
- 中国(37197)
- 业经(36946)
- 农业(33713)
- 制(29356)
- 地方(25844)
- 务(24712)
- 财务(24649)
- 财务管理(24604)
- 贸(24342)
- 贸易(24322)
- 易(23722)
- 企业财务(23301)
- 技术(21689)
- 学(21681)
- 体(21457)
- 和(20650)
- 策(20211)
- 银(20147)
- 银行(20128)
- 机构
- 学院(428130)
- 大学(422311)
- 济(182965)
- 经济(179458)
- 管理(169388)
- 理学(144955)
- 理学院(143466)
- 研究(142392)
- 管理学(141099)
- 管理学院(140297)
- 中国(114292)
- 京(89262)
- 财(85260)
- 科学(83691)
- 农(76322)
- 所(69806)
- 中心(67826)
- 财经(67000)
- 江(65939)
- 研究所(62768)
- 业大(62583)
- 经(61035)
- 农业(58431)
- 经济学(55736)
- 北京(55630)
- 范(53694)
- 师范(53233)
- 州(51713)
- 院(51461)
- 经济学院(50167)
- 基金
- 项目(286399)
- 科学(228284)
- 研究(213344)
- 基金(210241)
- 家(182120)
- 国家(180383)
- 科学基金(156583)
- 社会(139017)
- 社会科(131613)
- 社会科学(131580)
- 省(112045)
- 基金项目(110870)
- 自然(99064)
- 教育(96777)
- 自然科(96743)
- 自然科学(96716)
- 自然科学基金(94972)
- 划(92827)
- 编号(86706)
- 资助(84686)
- 成果(69234)
- 重点(63958)
- 部(63764)
- 发(62244)
- 创(61174)
- 课题(58961)
- 国家社会(58276)
- 创新(56826)
- 制(56690)
- 教育部(55118)
- 期刊
- 济(210608)
- 经济(210608)
- 研究(126148)
- 中国(90610)
- 农(74577)
- 财(67953)
- 管理(64809)
- 学报(60716)
- 科学(60535)
- 农业(50493)
- 大学(48118)
- 学学(45576)
- 融(43656)
- 金融(43656)
- 教育(41199)
- 技术(38498)
- 业经(38454)
- 财经(33146)
- 经济研究(32294)
- 经(28603)
- 问题(28189)
- 业(27557)
- 世界(21905)
- 贸(21558)
- 技术经济(21485)
- 版(20689)
- 资源(19976)
- 现代(19949)
- 统计(19763)
- 国际(19128)
共检索到653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阳 胡继亮
本文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发现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山地面积、耕地所在的地域、国家农业补贴、非农收入以及农户劳动力打工地点等因素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显著,并依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土地规模经营既不是农业机械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其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与土地家庭承包制是相容的,在土地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依然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方平 张喻 裴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卫良 刘承芳 张林秀
本文基于江苏省4个村3期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似不相关托宾模型(SUR TobiT),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机械持有现值和农机服务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农户家庭的农机服务支出显著增加,但是非农就业人数对家庭农业机械的持有现值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公茂刚 张梅娇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资料,采用PSM-DID方法建立面板排序和二值选择模型,分析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双重差分项代表的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以及农业补贴均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三权分置”主要通过增强耕地转入、农业生产专业化、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的边际效应而作用于农业机械化。而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增强了耕地转入、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等对农业机械化的边际效应。承包地“三权分置”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但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均与全国整体一致。农业生产经营收益、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自有与转入土地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量、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户主教育程度、健康程度以及政治面貌等均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延雷 张正岩 王志刚
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从总效应来看,城镇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和农民收入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且前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后者;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城镇化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机制表现为农业劳动力与农民收入的双重中介效应,而中西部地区仅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正向中介效应。混合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据此,我们提出引导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标准以及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机械化 农业劳动力 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金良
本文从理论分析了我国机械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劳动力的替代,但与劳动力、耕地和化肥等生产要素并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因此,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使机械化全面促使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发展 面板模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笑寒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妇女权益也面临流失。因此,建议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土地立法程序,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明确赋予妇女共有产权;同时,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土地调整,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流转方式,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霖 毕艳峰
近代中国学术界从多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转型问题,其中农业机械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文章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的约束条件、农业机械化的路径选择与实施步骤等问题,对当时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针对中国当前的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传统农业 转型 农业机械化 农业工业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路玉彬 周振 张祚本 孔祥智
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市场需求诱致性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共同作用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农业机械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原因。展望未来,"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国家仍将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依循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思路,当前推进农机化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聚焦绿色发展,加强"两个融合",强化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Pavel Kic Retta Zewdie 董洁芳
本文指出,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其庞大的人口都要依靠农产品,但由于农民仍然在采用原始的种植方式,虽然拥有大量的土地,却不能产出足够多且质量好的农产品。本文强调,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总值和产后加工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农机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发展中国家 扶持措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存在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民收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从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并且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B·沙马宁 B·诺维科夫 刘芸芸
在苏联农村,近年来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由于经济组织条件和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变化是符合规律性的。一些先进农庄管理工作的经验确定了完善物质刺激的新的方向,表现在推广各种方式的劳动报酬支付形式,或取决于总收入,或根据租赁承包关系来决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文烈
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制是一种递进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从家庭承包制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直接生产过程变革向农业再生产过程变革的递进;是确立农民作者生产主体向确立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递进;是农业增产向农业增值的递进;是农村经济增长向农村经济发展的递进。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家庭承包制,递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