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4)
2023(11697)
2022(10264)
2021(9920)
2020(8214)
2019(19297)
2018(18959)
2017(36692)
2016(19733)
2015(22311)
2014(22114)
2013(22020)
2012(20268)
2011(18386)
2010(17935)
2009(16366)
2008(15628)
2007(13062)
2006(11339)
2005(9883)
作者
(55416)
(46343)
(45673)
(43746)
(29406)
(22056)
(20784)
(18257)
(17625)
(16210)
(15899)
(15624)
(14549)
(14434)
(14298)
(14046)
(13673)
(13496)
(13153)
(12938)
(11355)
(11251)
(10848)
(10403)
(10254)
(10193)
(10097)
(9970)
(9156)
(8996)
学科
(82740)
经济(82656)
管理(52924)
(48887)
(39472)
企业(39472)
方法(38202)
数学(33729)
数学方法(33419)
中国(23301)
(20780)
(18875)
(17572)
业经(16411)
(16361)
贸易(16353)
(15947)
地方(15289)
农业(13761)
(13173)
环境(13127)
(12771)
理论(11591)
技术(11535)
(11219)
银行(11187)
(10884)
金融(10882)
(10737)
(10725)
机构
大学(280702)
学院(275665)
(114999)
经济(112752)
管理(111588)
理学(97421)
研究(96768)
理学院(96285)
管理学(94772)
管理学院(94290)
中国(72192)
(61077)
科学(59525)
(48742)
(47647)
研究所(43961)
中心(42793)
(42183)
业大(40812)
财经(40429)
北京(38993)
(37126)
(37092)
师范(36822)
(36617)
(35594)
经济学(35160)
农业(33149)
经济学院(31800)
师范大学(30442)
基金
项目(195776)
科学(154888)
基金(144822)
研究(143012)
(126612)
国家(125654)
科学基金(107819)
社会(91410)
社会科(86735)
社会科学(86713)
基金项目(77726)
(72418)
自然(70169)
自然科(68541)
自然科学(68524)
自然科学基金(67282)
教育(64298)
(62556)
资助(59294)
编号(57083)
成果(45970)
(44383)
重点(43368)
(41249)
(40201)
课题(38711)
国家社会(38232)
教育部(38100)
创新(37581)
科研(37250)
期刊
(119945)
经济(119945)
研究(82545)
中国(50947)
学报(42819)
科学(41821)
管理(39057)
(38143)
(33643)
大学(32295)
学学(30266)
教育(27780)
农业(27414)
技术(21788)
(20199)
金融(20199)
经济研究(19843)
财经(19116)
业经(18024)
(16300)
问题(16108)
图书(15168)
(14403)
资源(13920)
科技(13535)
理论(13506)
(13251)
技术经济(13062)
世界(12766)
现代(12367)
共检索到392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美珍  朱国华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地下空间的利用概况,探究中国土地地下空间权利的立法。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对土地空间权利规定的分析,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实行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即城市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农民集体所有;(2)地下空间权利的设立应遵循时间在先、权利在先的原则;(3)经营性开发的地下空间权利设立应由国家统一出让;(4)地下空间权利出让金可随深度递增而递减。研究结论:中国应加快土地空间权利的立法工作,出台地下空间权利专门的法律法规,以解决土地空间交叉使用带来的矛盾争端,促进土地空间的有效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生钰  朱宪辰  
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法律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法律建设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从1997年建设部颁布的有关地下空间的第一部部门规章开始到现在,各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已经有32部,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产权归属、与地表的关系、开发利用规划、交易转让等各个方面。研究结论:与地下空间相关的法律建设速度很快,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覆盖范围小、法律效力低;(2)不同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内容上的冲突;(3)在一些重要内容上缺乏相关规定。因此,进一步完善需要:(1)对已有的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2...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剑   谢小灵  
秋风送爽,正是收获时节。9月29日,一场关于中国土地权利法制建设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法学界、立法机关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专家共20多人,围绕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合作完成的中国土地权利研究课题初步成果展开了研讨。专家们集中就课题研究在我国土地权利法制建设中的意义、我国土地权利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研究课题成果的完善和转化等问题,发表了见解。这次座谈会的成功召开,是我国土地权利法制建设的新起点。从这里出发,可以迈向我国土地权利法制建设的新纪元。本刊现刊出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的座谈会发言摘编,以唤起各方对我国土地权利法制建设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殷秀云  张占录  
研究目的:为保障地下空间合理利用,探讨中国地下空间权的确权登记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定性研究法。研究结果:(1)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地下空间权利性质得以确定,本文从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研究其权利登记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2)中国地下空间权利登记各地情况不一,全国范围内的地下空间权利登记制度尚待建立。研究结论:加快确立地下空间权利登记制度,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推进物权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依标  郑鸿  
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这从法律上明确了地下空间的建设用地属性,为土地三维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土地三维空间利用特别是地表、地上的利用取得了进展,但地下空间的规范利用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找出对策。
关键词: 停车设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任佳  
土地整治概念的分析与界定要研究土地整治的立法情况,加快土地整治的立法步伐,首先必须明确土地整治的概念和内涵。目前,我国土地整治已经进入了综合发展阶段,但是在实践中,除了"土地整治"这一概念以外,还存在着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不同概念。这些概念在不同文件中交替出现,使得土地整治处于一个多概念并存、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但内涵外延界定不清的阶段,不利于土地整治事业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燕  刘安然  梁亚荣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类别地下空间的物品属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其权利结构,为完善地下空间利用立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地下空间在功能区分和时间维度上呈公共物品到私人物品的连续性特点,地下空间权利内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地上权和役权)。研究结论: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入空间权制度,建立完善的地下空间权利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杨  齐红  
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新中国土地立法回顾刘杨,齐红近几年厦门市土地管理局的土地立法和土地监察工作十分出色,走在全国土地立法和土地监察工作的前列,并创造了在土地诉讼案件中始终无一败诉的斐然成绩。图为厦门市土地管理局监察执法大队整装待发。谷岩摄伴随着社会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国萍  黄锡生  
城市地下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立法价值。但目前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立法理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备等制度缺陷,这与其价值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极不相称,因而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立法规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法律制度,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促进法》进行探讨则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当地面空间不够用时,人类开始把触角伸向高空;而当高空的发展也达到一定限度时,人们又把目光转向了另一个空间:地下。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合理、有序地对地下空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确确实实为城市发展解决了很多问题,譬如:发展地下铁路、过道、隧道等,有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清勇  
土地吐生万物,陈列万物。对人类来说,土地是不可或缺的,它是立身之地,是关键的生产要素,是国家的构成要素,是个人、家庭、企业乃至国家财富的重要载体,还是历代很多人的信仰对象和精神寄托。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说,"地者,政之本也"。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提倡平均地权,认为"土地问题能够解决,民生问题便可以解决一半了"。1936年,毛泽东同志对访问陕甘宁边区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
关键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婉静  
本研究以中国全域为研究区,从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生态保障因素3方面构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2001—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04年,土地利用不集约情况下集约度日益下降;2005—2015年,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升,在2015年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达到峰值。(2)在15年的研究时间中,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Ⅳ级优化为Ⅱ级。2001—2010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Ⅳ级,即土地利用不集约;2011—2012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为Ⅲ级,即土地利用基本集约;2013—2015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为Ⅱ级,即土地利用集约。(3)综合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在评价中起主要作用,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支出、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中国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建华  郑国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的不断增多,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镇化,出现很多社会性问题。从土地城镇化的概念、土地城镇化特征、土地城镇化的研究方法以及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已有的土地城镇化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概述,并且提出在今后需要强化对土地城镇化调查与评价、土地城镇化类型及其演进规律、土地城镇化情景模拟与调控以及基于城乡统筹的土地城镇化制度创新四大领域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