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9)
2023(8341)
2022(6979)
2021(6702)
2020(5562)
2019(12937)
2018(12892)
2017(24071)
2016(13150)
2015(14668)
2014(14549)
2013(14194)
2012(13162)
2011(12106)
2010(12013)
2009(11473)
2008(11432)
2007(9799)
2006(8908)
2005(8442)
作者
(34722)
(29562)
(29184)
(28059)
(18676)
(13890)
(13250)
(11351)
(11341)
(10321)
(10282)
(9889)
(9617)
(9607)
(9528)
(9093)
(8640)
(8576)
(8369)
(8149)
(7590)
(7035)
(6884)
(6686)
(6617)
(6573)
(6542)
(6191)
(5824)
(5717)
学科
(54772)
经济(54685)
管理(38961)
(32939)
(27506)
企业(27506)
方法(20682)
中国(18750)
数学(18520)
数学方法(18368)
(17525)
(16119)
(13824)
(12595)
(11932)
贸易(11925)
(11769)
业经(11648)
体制(10871)
(10844)
(10837)
银行(10837)
(10495)
(10130)
金融(10128)
土地(9178)
环境(8846)
农业(8220)
(8181)
财务(8160)
机构
大学(185566)
学院(180961)
(86462)
经济(85079)
研究(70004)
管理(67053)
理学(56782)
中国(56594)
理学院(56093)
管理学(55430)
管理学院(55062)
(42797)
(40800)
科学(37397)
(34469)
财经(32743)
研究所(30820)
中心(30706)
(30031)
经济学(28781)
(26683)
(26595)
北京(26530)
经济学院(25661)
(25652)
财经大学(24497)
(23355)
师范(23176)
业大(22602)
农业(20628)
基金
项目(116900)
科学(93966)
基金(88748)
研究(87942)
(77576)
国家(77018)
科学基金(65621)
社会(59894)
社会科(56948)
社会科学(56937)
基金项目(45767)
(40629)
教育(40478)
自然(39593)
自然科(38646)
自然科学(38635)
自然科学基金(37989)
资助(36131)
(35956)
编号(33221)
(28922)
成果(28644)
(28233)
重点(26934)
国家社会(26840)
中国(25898)
教育部(25340)
(24848)
(24146)
课题(24145)
期刊
(97195)
经济(97195)
研究(63115)
中国(45480)
(33825)
管理(27108)
科学(26339)
学报(24908)
(24727)
教育(20521)
(20346)
金融(20346)
大学(20141)
学学(18738)
财经(17707)
经济研究(16600)
农业(16299)
(15376)
技术(14139)
问题(13010)
(12779)
业经(12644)
世界(11786)
国际(11492)
(9281)
技术经济(8252)
改革(8185)
(8185)
资源(8111)
经济问题(7811)
共检索到292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守英  
土地制度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安排。过去40年,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与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结构变革的发动机,由此形成的"以地谋发展模式"又成为拖累经济转型的重要制度性障碍。随着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平台,结构变革转向城乡互动,土地制度的不适应性凸显,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告别以地谋发展,以土地结构优化促进结构改革,推进以集体地权制度和宅基地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守英  
土地制度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安排。过去40年,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与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结构变革的发动机,由此形成的"以地谋发展模式"又成为拖累经济转型的重要制度性障碍。随着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平台,结构变革转向城乡互动,土地制度的不适应性凸显,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告别以地谋发展,以土地结构优化促进结构改革,推进以集体地权制度和宅基地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焦长权  
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长期“候鸟式”地在城乡之间徘徊,他们只是在就业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和农业,却未能真正在城市中落地扎根,因此中国城镇化仍然只基本走完了上半程。未来的很长时期,中国将经历城镇化的下半程:大规模农民工将逐步回归家乡,在家乡的城乡社会空间体系中重新扎根下来,这将重构一个以县域为中心的新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中国城镇化的上半程是挣脱乡土的过程,下半程的主题则是回归乡土,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焦长权  
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长期“候鸟式”地在城乡之间徘徊,他们只是在就业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和农业,却未能真正在城市中落地扎根,因此中国城镇化仍然只基本走完了上半程。未来的很长时期,中国将经历城镇化的下半程:大规模农民工将逐步回归家乡,在家乡的城乡社会空间体系中重新扎根下来,这将重构一个以县域为中心的新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中国城镇化的上半程是挣脱乡土的过程,下半程的主题则是回归乡土,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琦  王昊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令世界瞩目,但从理想目标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看,目前显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功绩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但从权益公平化及改革成果共享化的角度看,很显然,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困惑。一是土地权利非公平性:二元土地制度下的城乡差异依然严重;二是显失公正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扭曲的收入结构日趋严重;三是体制的缺位与错位:政府职责定位的混乱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四是土地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冲突加重;五是农地流转与城市土地储备: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反向逆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佳飞  杨继瑞  
以分析土地管理制度所处的耕地保护红线、快速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时代背景为逻辑起点,研究了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市场化配置的三种策略:城乡土地流动、耕地资源异地占补平衡和"飞地工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土地改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路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的PPP模式,发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引擎作用,宅基地有限市场化配置和市场化思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最后,提出政府在土地改革制度环境建设中的四个功能:科学规划、搭建市场交易平台、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和风险评估管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绪亚  
土地运行递进“三维空间” 土地是种资源,也是一种资产。土地资产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观念,在历史上早就引起重视,并被历代政府及职能部门所接受。但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或土地经济运行建立在土地资产化基础上,从古到今尚未真正起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土地无偿使用制度,真正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外资投向大陆,各地政府以土地入股或合作的形式建立了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这就是最初的土地价值化动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土地无偿使用制度面临着挑战,旧体制下土地资源浪费与土地不可流转性特征根本无法适应经济改革的要求,于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迅速建立。与之相应,外资企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先进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发展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王先进一、改革缘起和发展进程我国非农业工地使用制度改革是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开始的。酝酿国有工地使用制度改革,始于八十年代初。首先是由于城市经济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而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贵  
我国土地管理权是由土地规划权、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征收权等权力构成的一组权利束结构体系。改革现行土地管理权制度,是修改《土地管理法》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的既有方案,因改革切入口定位不清而存在诸如目标定位模糊、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考量等诸多弊病,并因此陷入了改革困境。以土地开发权为切入口,建立土地开发权制度平台,并将各项具体土地管理权纳入到这一平台上来推动其改革,是走出当下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困境的重要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丽娜  石晓平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出让制度改革中中国省级层面和江苏省地市级层面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各省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江苏省地级市的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平均值高于全国省级平均水平。研究结论:国家政策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和土地出让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不同省份间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存在明显差异,有的省份存在明显的"土地财政"现象;"土地财政"现象在低一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陶然  王瑞民  
中国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核心突破口就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与城郊村地段。城中村、城郊村改造首先要处理好被更新地段土地权利配置问题:以土地国有化为前提,原土地权利人村集体和村民上缴一部分公益事业用地和基础设施融资用地后,对剩余部分土地使用权确权并进行开发,实现公有私用,最终建立政府、原土地权利人、外来人口,乃至开发商多方的利益均衡。中国未来的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实践要处理好所有权人过多导致的钉子户问题和多重政府管制导致的规划建设审批成本过高问题,并全面借鉴国际经验和本土实践,突破既有改造模式的局限,全面有效地处理好小产权房问题,实现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与新型城镇化转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小坚  唐晓莲  
本文通过对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了土地征用权被滥用的法律基础、征地补偿费和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志峰  
在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刘志峰(1994年9月2日)同志们: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现在,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作会议总结,并对如何贯彻会议精神提几点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非...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洁  廖长林  
英、美、法等国实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前提下,将土地发展权独立分离出来,通过土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来实现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并以此来平衡不同用途管制之间的土地各方的利益关系,较好地保护了耕地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合理配置了土地资源,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文章认为,我国应开展土地发展权制度试点,按照土地作为农民集体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把土地发展权制度作为实施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谷家伟  徐霞  
目前我国很多社会、民生问题都与现行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文章从现行的土地制度及存在问题着手,并结合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土地制度和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土地私有制不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选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明确城市土地所有权,实行中央对土地的垂直管理;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形成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