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3)
2023(6779)
2022(5644)
2021(5544)
2020(4458)
2019(10305)
2018(9778)
2017(18645)
2016(10221)
2015(11416)
2014(11275)
2013(11445)
2012(10941)
2011(10331)
2010(10290)
2009(9661)
2008(9591)
2007(8283)
2006(7502)
2005(6918)
作者
(29317)
(24685)
(24581)
(23503)
(15832)
(11885)
(11079)
(9604)
(9587)
(8781)
(8575)
(8420)
(8056)
(7991)
(7871)
(7703)
(7196)
(7172)
(6997)
(6636)
(6238)
(5955)
(5853)
(5700)
(5583)
(5488)
(5371)
(5047)
(4935)
(4886)
学科
(48241)
经济(48185)
管理(23739)
(20607)
方法(18173)
中国(16514)
数学(15999)
数学方法(15835)
(15085)
企业(15085)
(11885)
(11724)
(10572)
(10305)
贸易(10299)
(10082)
(9092)
土地(8908)
业经(8382)
农业(7654)
(7558)
(7541)
金融(7539)
环境(7450)
(7443)
银行(7436)
地方(7292)
(7280)
(6740)
经济学(6524)
机构
大学(158449)
学院(151438)
(70444)
经济(69147)
研究(62448)
管理(51852)
中国(48721)
理学(43324)
理学院(42630)
管理学(42091)
管理学院(41780)
(36346)
科学(35726)
(32042)
(31671)
研究所(28780)
中心(26391)
财经(25669)
经济学(24122)
(23794)
北京(23747)
(23599)
(23572)
师范(23474)
(22710)
经济学院(21593)
(21583)
师范大学(19785)
业大(19508)
科学院(19322)
基金
项目(96847)
科学(77318)
基金(73713)
研究(71354)
(65610)
国家(65157)
科学基金(54234)
社会(48543)
社会科(46123)
社会科学(46112)
基金项目(37718)
自然(32678)
教育(32027)
(32007)
自然科(31911)
自然科学(31902)
自然科学基金(31329)
(30296)
资助(30185)
编号(26464)
(23803)
成果(23368)
中国(22664)
重点(22377)
国家社会(22215)
(21047)
教育部(20320)
课题(19333)
(19055)
人文(18467)
期刊
(78444)
经济(78444)
研究(54162)
中国(35078)
科学(24130)
学报(23938)
(23694)
(21984)
管理(19207)
大学(18114)
教育(16813)
学学(16577)
农业(15427)
财经(14393)
(13543)
金融(13543)
经济研究(13165)
(12564)
(11663)
问题(11583)
世界(10959)
国际(10657)
技术(10352)
(9500)
资源(9136)
业经(8930)
图书(8284)
现代(7335)
技术经济(7119)
统计(7048)
共检索到241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大全  朱世豪  刘涛  
用地指标是我国空间规划实施和国土空间管制的关键政策工具。研究收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用地指标分配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省级和市级因素对指标分配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用地指标分配策略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绝对量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相对量呈现西部和东南高、中部和东北低的空间特征;(2)用地指标分配模式主要受经济发展需求驱动,缺乏对水土等资源环境限制性因素的考虑;(3)快速发展期的省倾向于集中分配策略,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则更为均衡。因此,需坚守资源环境底线,配合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实施差别化的用地指标管理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雅兰  
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普遍存在于现代民主国家之中。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众有权真正的参与到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中,自然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亦需要公众参与。通过介绍美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特点,对比中国目前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分析中国规划的公众参与与美国相比的不同之处,以及美国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祚继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从土地利用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变革,明晰国土空间规划的观念、体系、任务、方法和实施要求,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规划要着力强化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在规划体系建设中处理好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把重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作为新时代规划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空间规划基本理论、基础性方法和前沿性方法研究,创新规划实施的行政、法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产物,既要继承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在内的原有空间规划的优点,也要注意克服其不足,根据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在规划观念、规划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重构性变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张全景  张效军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 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启焰  何挺  
改革开放以来,"规划"取代"计划"成为政府管理的有效工具,各种规划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如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这些规划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空间性规划概念不清、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为此,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从源头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邝敏仪  郝晋珉  丁忠义  杨君  段瑞娟  
研究目的:把概念规划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其编制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概念规划是为城市规划服务的,通过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对比可知,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可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研究结论:引入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强化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引导空间分区,指导用地指标分解以及用途管制规则,促使指标控制与分区控制相结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郑振源  马彦琳  
研究目的:初步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分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总体理论和主题理论三个层次。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包括建立规划模型的方法、编制规划方案的方法以及评价规划方案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物,宜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以及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变革中不断发展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师武军  
研究目的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完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管理体系、规划编制体系。针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建立《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技术规范、地方法规5级规划法规体系;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4级规划编制体系。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基础,中国的规划体系还很不健全,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中...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冰  李升峰  贾克敬  徐小黎  
研究目的:评述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和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理论意义等研究已比较透彻;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和程序清楚,但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等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实际操作性有待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可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论:要加强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婉晶  揣小伟  黄贤金  郭怀成  
研究目的:全面回顾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法,对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评述,梳理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方法及评价流程。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内涵的界定、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级别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和评价方法选择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研究结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系统,建立综合、系统、高效、动态的评价方法体系,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管理体系,促进规划实施评价在规划中的应用等是未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谢俊奇  赵言文  杨枫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利用对比研究宜强化应用导向;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和城市规划相融合的趋势;空间体系的研究受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刚性和弹性将统一在过程规划之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趋向于政策导向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应以空间规划为平台,加强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平  蔡玉梅  
阅读提示:2010年9月2日,全国国土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如何处理好国土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健全完善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中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加拿大BC省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公众参与、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建立了较为成功的机制。研究结论:中国应从重视对规划区域用地冲突问题分析、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健全、融实施评估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公众参与是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公众参与不仅平衡了公众利益与土地产权主体权益的关系,而且为规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公众参与的地位与作用、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公众参与的行为与积极性等方面对海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提出要从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公众参与方式方法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从而提高我国编制规划方案的质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张晓玲  
研究目的:介绍FAO出版的《土地利用规划指南》中规划的空间体系、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并提出对中国的借鉴。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介绍方法。研究结果:中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应加强土地评价,建立规划的空间体系,重视规划的实施和监测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结论:借鉴国际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