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4)
- 2023(12827)
- 2022(10796)
- 2021(10468)
- 2020(8776)
- 2019(20131)
- 2018(20018)
- 2017(37376)
- 2016(20281)
- 2015(23100)
- 2014(22489)
- 2013(21641)
- 2012(20135)
- 2011(18541)
- 2010(18898)
- 2009(17411)
- 2008(17121)
- 2007(15275)
- 2006(13546)
- 2005(12177)
- 学科
- 济(82644)
- 经济(82561)
- 管理(59166)
- 业(56530)
- 企(48027)
- 企业(48027)
- 方法(35744)
- 数学(31251)
- 数学方法(30623)
- 中国(25641)
- 农(21316)
- 学(19259)
- 技术(18993)
- 业经(17566)
- 财(17232)
- 制(17047)
- 贸(16685)
- 贸易(16672)
- 易(16293)
- 理论(14724)
- 银(14274)
- 银行(14235)
- 行(13787)
- 地方(13687)
- 农业(13627)
- 融(13082)
- 金融(13074)
- 技术管理(12797)
- 体(12626)
- 策(12562)
- 机构
- 大学(287722)
- 学院(286178)
- 济(119282)
- 经济(116915)
- 管理(109492)
- 研究(103389)
- 理学(93873)
- 理学院(92750)
- 管理学(90884)
- 管理学院(90334)
- 中国(79665)
- 京(62996)
- 科学(62843)
- 财(52533)
- 所(52439)
- 研究所(47968)
- 农(47858)
- 中心(45563)
- 江(43322)
- 财经(41794)
- 业大(41668)
- 北京(40101)
- 经(38189)
- 范(38187)
- 院(37893)
- 师范(37782)
- 农业(37701)
- 经济学(36610)
- 州(34011)
- 经济学院(32750)
- 基金
- 项目(191323)
- 科学(151795)
- 基金(139732)
- 研究(138943)
- 家(123868)
- 国家(122942)
- 科学基金(104512)
- 社会(88490)
- 社会科(83986)
- 社会科学(83963)
- 省(73701)
- 基金项目(72095)
- 自然(67596)
- 自然科(66197)
- 自然科学(66175)
- 教育(65065)
- 自然科学基金(65039)
- 划(63560)
- 资助(57888)
- 编号(54813)
- 成果(45264)
- 创(44246)
- 重点(43903)
- 部(42927)
- 发(41253)
- 创新(40670)
- 课题(40144)
- 国家社会(37298)
- 教育部(36540)
- 科研(36134)
- 期刊
- 济(131477)
- 经济(131477)
- 研究(85584)
- 中国(66095)
- 学报(45606)
- 科学(44973)
- 管理(44858)
- 农(43881)
- 财(39221)
- 教育(36641)
- 大学(34604)
- 学学(32325)
- 农业(30153)
- 技术(26985)
- 融(25193)
- 金融(25193)
- 经济研究(22094)
- 财经(20926)
- 业经(20545)
- 经(18216)
- 业(17617)
- 问题(16731)
- 贸(15743)
- 科技(15310)
- 技术经济(15033)
- 统计(14927)
- 世界(14604)
- 国际(14358)
- 策(14256)
- 图书(14056)
共检索到437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彦随
研究目的:在分析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宏观背景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战略基本架构和模式体系,拓展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和专家决策支持方法。研究结论:构建了多层次土地利用战略的"环扇模型",包括核心域、目标域、主体域和环境域;揭示了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的多层级、多目标特点,包括宏观战略层、区域调控层和地区操作层;提出了基于不同功能导向的中国土地利用"八大"战略;梳理出不同战略之间的"二层二结一连通"互动关系型式,对深化土地科学理论层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师武军
研究目的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完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管理体系、规划编制体系。针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建立《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技术规范、地方法规5级规划法规体系;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4级规划编制体系。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基础,中国的规划体系还很不健全,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中...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体系建设 对策 中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平 蔡玉梅
阅读提示:2010年9月2日,全国国土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如何处理好国土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健全完善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月卿 吴艳芳 张衍毓 邵晓梅
研究目的:从食物消费需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战略,为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和加强土地资源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呈减少趋势,而对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和水产品消费将会显著增加。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水平地域差异明显。中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增长,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粮食非主产区应转变"主销区"的观念,承担相应的粮食生产任务。中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已由南方向北方、东部向中部推移,应该加强对北方及中部新增长中心的潜力挖掘。研究结论:树立"大食物"观念,着眼于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农用地结构,加强耕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为我国未来法治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新时期土地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以1986年《土地管理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土地法治建设历经了近30年的发展和演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土地法治提出的新要求相比,我国土地法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佑启,PeterH.Verburg,徐斌
通过 GIS建模 ,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的变化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并着重对耕地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 ,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自然与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且区分不同的规模尺度与不同的区域类型 ,将对提高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的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静 陈银蓉 梅昀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发展,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反复博弈,是规划制度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体现了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创新机制。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保护耕地和限制建设用地,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从短期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本文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结果证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在理论上可以达到平衡,但实际情况是中央政府对违反规划的惩罚措施并不具有实质的危险,造成中央政府强化监督的力度和地方政府违法规划的力度都将大大超过理论值。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创新,纠正土地用途管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制度创新 博弈 机制设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曼
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也是企业创造长期利润的源泉之一。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从战略选择和运营方式两个层面进行。其目标是为客户创造成本水平更低或差异化特征更为显著的产品与服务。借鉴平衡计分卡模型,可以从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目标吻合程度、商业模式的运营效率、产品与服务的客户价值及商业模式的财务价值创造等四个方面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商业模式创新 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雅兰
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普遍存在于现代民主国家之中。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众有权真正的参与到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中,自然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亦需要公众参与。通过介绍美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特点,对比中国目前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分析中国规划的公众参与与美国相比的不同之处,以及美国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公众参与 美国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赫 梁红梅 常学礼 崔青春 陶云
基于研究单元全部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碳排放计算模型,估算了中国31个省区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从9.67×108t持续上升至32.37×108t。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7.83%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0%以上。2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差异的影响,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显著,重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北部沿海地区,轻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3全局自相关Moran′s I值从1990年的0.1558持续上升至2008年的0.2734,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在省级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4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较强的规律性。5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碳排放强度高值集聚区和低值集聚区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特征,体现为高值集聚区向沿海集中,低值集聚区向内陆迁移。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空间自相关 空间关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庄大方 刘纪远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极地”模式,并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经度、高程模型。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区域分异模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娓娓
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于2020年实施期满,第四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及实施情况,结合我国当前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索,可为即将开展的第四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评价分析从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到现在,我国共进行了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1986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娓娓
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于2020年实施期满,第四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及实施情况,结合我国当前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索,可为即将开展的第四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评价分析从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到现在,我国共进行了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1986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泓江 闫凤英 尹文超
双碳目标背景下,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碳中和建设、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新阶段的战略重点。然而,目前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缺乏减排目标和低碳规划技术手段的融合,导致国土空间规划控碳的行动路径仍不清晰。为此,针对县级城市,从土地利用视角切入,构建了一套融合“方法—机制”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控碳体系。一方面,开发基于低碳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控碳方法体系,通过对土地利用碳效应的“核算分析—预测评估—干预调整”,为低碳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编管结合”的控碳机制,将减碳目标与低碳技术系统统筹在以空间规划为载体的编制框架内,并为空间规划引领碳中和建设提供公共政策保障和智慧管理平台。研究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进行方法应用与机制探索,证明了县级空间规划控碳体系的有效性,可推广到其他县级城市的碳中和实践中。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廖琦 苏墨 罗罡辉 魏小武
研究目的:整合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促进规划和国土数据融合;根据管理需求细分用地类型,支撑精细化管理。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研、需求分析、对照转换、征求意见、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对整合原则、分类标准异同点、对应关系、地类细分及编码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制定了一套深圳市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地类及其与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论:深圳市2011年调查实践表明,采用工作地类进行调查,不但可以通过一次调查获取两套适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用地审批、执法监察等精细化管理的数据,而且在数据获取源头为规划和国土数据的无缝融合打下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