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0)
2023(16278)
2022(14069)
2021(13237)
2020(10924)
2019(25207)
2018(24890)
2017(47211)
2016(25781)
2015(29145)
2014(28985)
2013(28944)
2012(27057)
2011(24721)
2010(24677)
2009(22390)
2008(21733)
2007(18815)
2006(16777)
2005(15144)
作者
(75731)
(63102)
(62596)
(59485)
(40312)
(30174)
(28424)
(24852)
(24059)
(22495)
(21632)
(21480)
(20113)
(20112)
(19470)
(19378)
(18607)
(18496)
(18027)
(17984)
(15744)
(15587)
(15114)
(14304)
(14169)
(13993)
(13983)
(13781)
(12729)
(12493)
学科
(110624)
经济(110518)
管理(67171)
(64787)
(50786)
企业(50786)
方法(44893)
数学(38931)
数学方法(38548)
中国(33750)
(30319)
地方(26078)
(25784)
业经(23876)
(22852)
(21109)
贸易(21093)
(20458)
农业(20405)
(18890)
环境(17709)
(17224)
银行(17169)
(16995)
(16641)
(16594)
金融(16593)
理论(16322)
技术(16297)
(16039)
机构
大学(368465)
学院(364927)
(149671)
经济(146569)
管理(140573)
研究(134055)
理学(120832)
理学院(119331)
管理学(117318)
管理学院(116667)
中国(100986)
科学(83513)
(81346)
(68579)
(65771)
(63888)
研究所(62749)
中心(59562)
业大(55967)
(53719)
财经(52538)
北京(52307)
(51241)
师范(50748)
农业(50026)
(48703)
(47994)
经济学(45054)
(43093)
师范大学(41406)
基金
项目(249345)
科学(196101)
研究(181700)
基金(180894)
(159297)
国家(157977)
科学基金(134042)
社会(114236)
社会科(108241)
社会科学(108213)
基金项目(96026)
(95464)
自然(86909)
自然科(84851)
自然科学(84830)
自然科学基金(83305)
教育(82750)
(81987)
资助(74289)
编号(73387)
成果(60200)
(56990)
重点(56664)
(55417)
课题(51492)
(51300)
创新(47929)
科研(47551)
国家社会(47264)
教育部(47005)
期刊
(167415)
经济(167415)
研究(112856)
中国(77824)
学报(60161)
(58697)
科学(56936)
管理(51697)
(46361)
大学(45108)
教育(44007)
学学(42141)
农业(41093)
(32452)
金融(32452)
技术(30429)
业经(27175)
经济研究(27120)
财经(25213)
问题(21931)
(21776)
(21657)
图书(20215)
资源(18261)
科技(17976)
(17528)
技术经济(17412)
世界(17043)
理论(16986)
(16458)
共检索到552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研究目的:界定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归纳中国土地冲突的基本特征,剖析中国土地冲突的触发因素。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法,演绎法,图表法。研究结论:在中国,土地冲突是单位或者个人围绕土地而发生的过激行动。土地冲突呈现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的特征,合法的涉地行动可以引发土地冲突,非法的涉地行动也可以引发土地冲突;资源富裕地区可以发生土地冲突,资源稀缺地区也有土地冲突发生。在土地产权确定、土地所有权行使、土地使用、土地流转以及土地征用等环节,都存在众多可能触发土地冲突的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利林  刘彦随  王永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凸显,各类用地矛盾日趋激烈,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却缺少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厘清国内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取得的成效,并通过文献总结和对比分析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首先,在对已有文献中土地利用冲突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指出土地利用冲突是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围绕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所产生的人地之间的空间竞争与权益冲突的现象。其次,从土地利用冲突的理论基础、土地利用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土地利用冲突的识别与强度诊断、土地利用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分类、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土地利用冲突的和解等6个方面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比较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主要方向:①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冲突理论体系的补充与完善;②全球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内容拓展与范式革新;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土地利用冲突的空间正义与效率;④参与式GIS技术支持下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⑤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合下土地利用冲突的协调与权衡;⑥多学科融合视角下土地利用冲突的集成分析与成果应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佳月  李秀彬  辛良杰  
为了在全国尺度上全面了解中国的土地流转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在详细分析中国土地流转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在省级尺度对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提取。结果表明:1)当前中国土地流转发展迅速,2007—2015年,中国土地流转率由5.2%增至33.3%。但土地流转程度区域差异明显,南部与西部地区流转较慢,规模较小,平原地区流转较快,规模较大。2)土地流转对规模经营(经营规模>3.33 hm~2)的促进效果尚不明显,中国规模经营比例仍然偏低,经营规模在3.33 hm~2以上的农户仅有1.42%。3)土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流转交易成本、地权稳定程度、农户流转意愿和交通通达性等方面因素是影响中国土地流转发展的主要因素。4)土地流转条件成熟程度存在区域差异,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最高,贵州、云南、广西最低。政策启示是:交易成本过高阻碍了土地流转效果的实现,土地细碎化是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进行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地承包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流转,可以促进细碎地块的集中,有效降低流转的交易成本,有效地提高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同时,在制定政策推动土地流转时,还应重视土地流转条件成熟程度和土地流转主要限制因素的区域差异,分区制定政策解决影响土地流转的障碍,鼓励适合当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琳  
顾客价值是动态变化的,它反映了顾客对供应商提供的价值的评价以及对环境和供应商的感知不断发生变化的现象。在当前动荡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及时回应顾客价值的变化并给顾客提供优异的价值已成为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文韬  肖兴志  
本文从中国光伏产业出现的"倒闭风波"出发,从产业震荡的角度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理论渊源,梳理总结了触发产业震荡的技术和非技术因素,并对产业震荡由静态最优到动态最优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产业震荡研究的新进展,并提出产业震荡理论分析框架对破解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的启示性作用和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文韬  肖兴志  
本文从中国光伏产业出现的"倒闭风波"出发,从产业震荡的角度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理论渊源,梳理总结了触发产业震荡的技术和非技术因素,并对产业震荡由静态最优到动态最优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产业震荡研究的新进展,并提出产业震荡理论分析框架对破解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的启示性作用和借鉴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伯华  吕昌河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利用冲突的形势会变得越来越严峻,并成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是冲突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并表现为土地利用在经济利益、生态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农牧交错带、水陆过渡带和城乡过渡带则是土地利用冲突发生的热点区域。文章还介绍了参与式调查、多目标规划等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冲突中的可能应用。未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追踪土地利用冲突的动态变化上面,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缓解冲突的发生,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德  徐建春  王莉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近15年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冲突概念演变、类型与区域分布、原因及机制、评价与管理等4个方面。研究结论:在全面评析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应当重点关注5个方面的研究:(1)理论基础和整体分析框架研究;(2)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模型研究;(3)多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综合研究;(4)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情景模拟研究;(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仁军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组织冲突、组织结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假设进行了实证考察,指出了组织冲突水平的衡量标准、管理层次、生命周期阶段、业务流程依存性等组织结构因素与组织冲突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在组织冲突和组织结构因素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翔宇  李新建  
以知识员工为对象,研究其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多重承诺及其冲突问题。在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员工多重承诺的内涵;从静态情境和互动情境的两个视角讨论了知识员工多重承诺之间的独立平行、互补协同及竞争冲突等关系;继而,建立了多重承诺的关系构型,用以分析知识员工多重承诺的三种冲突类型,即:个体导向承诺与关系导向承诺之间的冲突;工作导向承诺与生活导向承诺之间的冲突;以及工作——关系型承诺与生活——个体型承诺、工作——个体型承诺与生活——关系型承诺的组合承诺冲突。该项研究旨在探讨知识员工多角色下承诺冲突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决策行为特征,并为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磊  
土地冲突是世界各国在转型中必将遭遇的重大挑战,但其在各国间的表现形式又有很大差异。通过对国外土地冲突研究的梳理发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早期的土地冲突表现为土地所有制改造中对贫农和原住民的强制剥削,成熟稳定后则表现为土地开发中公私利益的张力和地利共享与利益补偿的价值追求差异;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冲突表现为后殖民时代地权垄断格局下无地农民的反抗和地权流转过程中权力和资本对小农利益的侵害。在不同的发展经验背景下,国外土地冲突治理产生了"市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土地冲突的诱发因素是多样的,基于"国家-市场"地权二元化改革路径通常失效。中国农村土地冲突与国外土地冲突既有相似又有很大不同,应走出地权改革的"国家-市场"二元化困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永德  
云端产业具备基础设施、云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终端产品、智能管道、应用接口等六个基本要素,体现出集聚性、开放性、兼容性、增值性等四个基本特征。基于云端产业的特性,构建了一套评价体系,并按照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推演。推动云端产业发展,应科学布局云端产业,系统谋划云端产业链条,大力推动云端产业应用,建立健全云端产业制度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凌云  杨娜  王珏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迅猛增长,但其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失败案例比比皆是,造成大量国内资源浪费。研究者们试图从企业微观特征和东道国制度特征层面对中国企业OFDI投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提供建议,但多数研究忽视了"人"这一复杂不可控的主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中国5000多家海外投资企业、140多个海外东道国(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四个维度的文化指标度量东道国文化特征及与中国的文化冲突,研究文化特征和冲突对中国企业OFDI投资策略的影响。检验证明,面对权力距离越高,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倾向、和谐主义倾向越低的文化环境,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的进入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赜琳  陈硕  傅冬绵  
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从历史条件、地方政府的收支约束和制度环境三方面对我国地方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展开理论分析,然后对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和差异的动态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区域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因素和制度变化因素均是影响中国土地财政变动的重要方面;土地财政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前期的增长会形成惯性而影响后期的增长;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缺口、腐败程度、区域竞争和土地融资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在二元土地制度、财政信息披露程度、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显著,只是程度不同。政府在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廉思秋  高山行  舒成利  郝志阳  
如何有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性创新,彻底打破国际技术封锁,抢占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这是困扰中国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难题。本文首先从历史发展视角评述中国新型举国体制。其次,依托创新国家意志论,以全面触发高新技术突破性创新为目的,以新型举国体制的"双轮"驱动为背景,通过划分高新技术类型(重大战略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构建"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囊括政府、国辖组织、中小型企业协同创新的‘扇形’触发模式"。最后,依托"扇形"模式,从创新动机、创新能力、创新权责利分配3个方面详细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创新的产生。文章构建的触发中国高新技术突破性创新的"扇形"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型举国体制的特色制度优势,为政府和市场创新主体参与触发高新技术突破性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和管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