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2)
2023(13211)
2022(11050)
2021(10333)
2020(8226)
2019(18972)
2018(18870)
2017(34940)
2016(19181)
2015(21463)
2014(21388)
2013(20906)
2012(19854)
2011(18186)
2010(18387)
2009(17072)
2008(16995)
2007(14959)
2006(13706)
2005(13071)
作者
(53118)
(44503)
(44312)
(42251)
(28439)
(21176)
(20144)
(17236)
(17172)
(15957)
(15476)
(15000)
(14532)
(14478)
(14285)
(13810)
(13133)
(12952)
(12797)
(12634)
(11572)
(10857)
(10610)
(10257)
(10033)
(10010)
(9979)
(9872)
(8982)
(8852)
学科
(84018)
经济(83899)
管理(52302)
(46980)
(36820)
企业(36820)
中国(29823)
方法(26134)
(23809)
数学(22630)
数学方法(22420)
(21957)
地方(21137)
(20242)
业经(19851)
(16661)
(16657)
银行(16646)
贸易(16638)
(16218)
(16195)
(16014)
金融(16011)
(15739)
农业(15442)
(15283)
(14278)
环境(13874)
体制(12270)
技术(11692)
机构
大学(266495)
学院(265939)
(118343)
经济(116014)
研究(102795)
管理(94858)
中国(81986)
理学(79026)
理学院(77998)
管理学(76928)
管理学院(76399)
(59710)
(57918)
科学(57702)
(51851)
研究所(46180)
中心(45854)
财经(43492)
(42497)
(42372)
(39538)
北京(39218)
(37705)
经济学(37642)
(37524)
师范(37358)
业大(34254)
经济学院(33529)
(33338)
农业(32613)
基金
项目(167393)
科学(132420)
研究(128662)
基金(120678)
(104765)
国家(103871)
科学基金(88005)
社会(83403)
社会科(79095)
社会科学(79080)
(63408)
基金项目(62168)
教育(59650)
(54109)
自然(52243)
编号(51649)
自然科(50944)
自然科学(50930)
自然科学基金(50033)
资助(49038)
成果(44233)
(41456)
重点(38793)
(38782)
课题(38314)
(36207)
国家社会(35716)
(34956)
发展(34169)
(33609)
期刊
(143825)
经济(143825)
研究(92773)
中国(70720)
(44373)
(41349)
管理(39404)
教育(38303)
科学(37679)
学报(36902)
(31986)
金融(31986)
大学(29384)
农业(27955)
学学(27029)
技术(24191)
经济研究(23608)
财经(22763)
业经(22450)
(19792)
问题(18782)
(16637)
世界(15689)
(15339)
国际(15224)
(12347)
论坛(12347)
技术经济(12265)
资源(12042)
改革(12005)
共检索到442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先进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发展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王先进一、改革缘起和发展进程我国非农业工地使用制度改革是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开始的。酝酿国有工地使用制度改革,始于八十年代初。首先是由于城市经济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而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洁  廖长林  
英、美、法等国实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前提下,将土地发展权独立分离出来,通过土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来实现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并以此来平衡不同用途管制之间的土地各方的利益关系,较好地保护了耕地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合理配置了土地资源,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文章认为,我国应开展土地发展权制度试点,按照土地作为农民集体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把土地发展权制度作为实施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仇叶  
基于乡村工业化历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土地利用与土地价值上出现显著分化,引发了土地制度实践的东西区域差异。总体而言,中西部的土地制度实践主要涉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而东部地区则在国家与集体间重新配置土地开发权。两者均是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而非原因,如果简单将东部的制度实践照搬到中西部地区可能导致土地制度改革陷入困境。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二元地权结构有较强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应当持续发挥公有制的统筹协调功能,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创新机制,以应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经济社会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鑫  
土地及其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近些年,各地在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推动了统筹城乡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和流转,因征地、流转而引起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推进改革、加快土地制度创新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志峰  
在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刘志峰(1994年9月2日)同志们: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现在,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作会议总结,并对如何贯彻会议精神提几点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绪亚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亟待新的理论的支撑,仅仅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在土地是商品,可以通过市场实现产权置换和流动这一理论基础上是不够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呼唤着大土地概念上的多极理论。在土地价值化运行过程中,揉进土地资源价值、资产价值的含义,使土地资源配置遵循土地资源、土地商品、土地资产关联的三维并联思路,可能有助于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守英  
土地制度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安排。过去40年,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与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结构变革的发动机,由此形成的"以地谋发展模式"又成为拖累经济转型的重要制度性障碍。随着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平台,结构变革转向城乡互动,土地制度的不适应性凸显,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告别以地谋发展,以土地结构优化促进结构改革,推进以集体地权制度和宅基地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琦  王昊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令世界瞩目,但从理想目标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看,目前显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功绩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但从权益公平化及改革成果共享化的角度看,很显然,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困惑。一是土地权利非公平性:二元土地制度下的城乡差异依然严重;二是显失公正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扭曲的收入结构日趋严重;三是体制的缺位与错位:政府职责定位的混乱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四是土地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冲突加重;五是农地流转与城市土地储备: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反向逆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佳飞  杨继瑞  
以分析土地管理制度所处的耕地保护红线、快速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时代背景为逻辑起点,研究了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市场化配置的三种策略:城乡土地流动、耕地资源异地占补平衡和"飞地工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土地改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路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的PPP模式,发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引擎作用,宅基地有限市场化配置和市场化思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最后,提出政府在土地改革制度环境建设中的四个功能:科学规划、搭建市场交易平台、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和风险评估管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守英  
土地制度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安排。过去40年,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与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结构变革的发动机,由此形成的"以地谋发展模式"又成为拖累经济转型的重要制度性障碍。随着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平台,结构变革转向城乡互动,土地制度的不适应性凸显,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告别以地谋发展,以土地结构优化促进结构改革,推进以集体地权制度和宅基地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绪亚  
土地运行递进“三维空间” 土地是种资源,也是一种资产。土地资产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观念,在历史上早就引起重视,并被历代政府及职能部门所接受。但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或土地经济运行建立在土地资产化基础上,从古到今尚未真正起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土地无偿使用制度,真正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外资投向大陆,各地政府以土地入股或合作的形式建立了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这就是最初的土地价值化动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土地无偿使用制度面临着挑战,旧体制下土地资源浪费与土地不可流转性特征根本无法适应经济改革的要求,于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迅速建立。与之相应,外资企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贝鸥  彭炳泉  
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贝鸥彭炳泉文章认为,土地有偿使用和住房商品化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两大政策支柱。由于这两大政策本身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因而导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起伏性。一方面,虽然目前我国城市土地的“双轨”流转机制是...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熊柴  蔡继明  刘媛  
我国长期陷入"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即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进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村户均土地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为此,要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入市,让土地资源在城市内部和乡村内部、城市之间和乡村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人口与土地的空间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