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6)
2023(13912)
2022(11511)
2021(10761)
2020(9039)
2019(20831)
2018(20552)
2017(40083)
2016(21908)
2015(25161)
2014(25244)
2013(25229)
2012(23541)
2011(21148)
2010(21441)
2009(20161)
2008(20349)
2007(18482)
2006(16524)
2005(15317)
作者
(62957)
(53317)
(52737)
(50740)
(33507)
(25475)
(23967)
(20657)
(20187)
(18908)
(18274)
(17809)
(16944)
(16791)
(16658)
(16465)
(15754)
(15507)
(15318)
(15277)
(13354)
(13230)
(12974)
(12202)
(12056)
(12023)
(11804)
(11682)
(10811)
(10732)
学科
(99881)
经济(99784)
(61915)
管理(55005)
(48725)
(39410)
企业(39410)
方法(38277)
数学(34207)
数学方法(33891)
农业(32012)
中国(31141)
业经(23918)
(23312)
(21114)
(20401)
贸易(20391)
地方(20280)
(19915)
(18977)
(16552)
银行(16526)
(15878)
(15735)
(15308)
金融(15306)
(14641)
环境(13743)
(12994)
(12579)
机构
学院(316232)
大学(315530)
(141814)
经济(139114)
管理(117398)
研究(115329)
理学(99764)
理学院(98647)
管理学(97087)
管理学院(96504)
中国(92654)
(68765)
(67965)
科学(67673)
(64147)
(59652)
中心(53854)
研究所(53544)
农业(52955)
财经(49906)
业大(49497)
(49293)
(45455)
经济学(44687)
北京(43472)
(41861)
师范(41530)
经济学院(40448)
(40341)
(38247)
基金
项目(202316)
科学(159269)
研究(151109)
基金(147653)
(128279)
国家(127175)
科学基金(107683)
社会(98316)
社会科(92872)
社会科学(92845)
(77515)
基金项目(77344)
教育(67810)
自然(65851)
(65353)
自然科(64275)
自然科学(64255)
自然科学基金(63115)
编号(61641)
资助(60214)
成果(51085)
(46682)
(45872)
重点(45834)
课题(42650)
国家社会(41759)
(41401)
教育部(39567)
(38975)
创新(38928)
期刊
(163884)
经济(163884)
研究(98453)
中国(72036)
(69933)
学报(48981)
(48552)
农业(47193)
科学(46252)
管理(39479)
大学(37686)
(36240)
金融(36240)
学学(35410)
教育(31735)
业经(29705)
技术(25946)
经济研究(25493)
财经(25080)
(24017)
问题(23558)
(21680)
世界(19125)
(18866)
国际(16731)
(16540)
技术经济(16091)
农村(15791)
(15791)
资源(15561)
共检索到496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红  
本文根据中国的现实背景界定了土地"非农化"、劳动力"非农化"以及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协同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即土地过速"非农化"与劳动力职业"非农化"滞后情况并存,对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几种典型模式如浙江模式、咸嘉模式、南海模式、厦门"金包银"模式和三联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桉  
日本在资源贫乏、人多地少的背景下,走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第三产业发展之路,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其中,政府教育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借鉴日本经验,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关键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持续的增长,然而关于劳动力非农化的研究,目前主要局限在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或者劳动力流动方面,同时由于受到数据资料的限制,已有的对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历史变化的研究大多都是利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和估计,或者从不同来源统计中进行估算和汇总,实际上很难进行历史动态的连续时间序列动态进行分析。本研究从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概念入手,利用同一来源的现有统计资料,通过简单计算,得到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农村非农转移的规模变化过程,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作了全面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中伟  
基于文献查阅与分析,对农地流转滞后的影响、原因、对策农地流转模式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与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农地流转滞后对农业发展影响具有阶段性差异;农地流转滞后是由农地流转市场中供给不足、需求不足和供求交易障碍状况导致的,分析这三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是解决农地流转滞后的关键;农地流转供求状况因劳动力分化、农地异质和区域分异性存在差异;现有农地流转模式实用性存在区域差异。最后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提出我国农地流转应推行渐进式分类发展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聪群  王玉钏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问题。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不仅要排近忧 ,更要解远虑 ,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领域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症结。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 ,是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少元  
本文介绍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历史经验,特别是20 世纪60年代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干预举措或政策措施,立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教育与培训的多种需求,从国外经验或教训中,寻求借鉴和启示,在比较中提出了某些对策建议,加深了对科技进步与教育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良性转移的重要保证的认识,对有关决策和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艳  范静  
劳动力迁移问题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越南Die PPhan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迁移与信贷约束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用的数据。本文针对越南诸多此领域的学者对该问题的不同见解和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及阐述,借鉴了其中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信贷约束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朱延红  郑冬冬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术界对此研究很多,然而由于对农村非农化劳动力的概念以及基本数据等方面存在不统一等问题,因此一些基本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而关于未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则缺乏专门的系统定量研究。本文通过未来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变动预测、农业劳动力需求预测以及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趋势分析及综合比较,测算了中国未来20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研究发现,未来中国农村每年农业剩余的劳动力规模将逐年减少,到2030年农村剩余总的劳动力将在1亿~2.5亿之间。而近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存量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因为其在今后10年内将超过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潜力,从而增长将会趋于停止,同时农村剩余的可供转移的劳动力也将在5~10年内趋于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梦根  牛华  马艳昕  
劳动力月度调查能反映一国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特征,就业失业统计是分析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数据。美国劳动力月度调查主要包括当前人口调查和当前就业调查,两大项目在指标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发布与修订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学详细的方案。而我国就业失业统计制度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考虑借鉴美国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力月度调查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与指标体系,更好地监测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可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比较研究的独特视角,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政策予以研究,在综合、归纳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宝元  王泽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以及年龄大小;而在劳动者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帆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主要机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产业、空间、身份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具有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三重内涵。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推演逻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特征事实,但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过程,而是存在着依次递减、多种落差的结构特征,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化具有契合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这种结构特征导源于我国实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应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释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演变进程。依据这种理解,逻辑一致地提出后续改进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相应理论和政策含义:重视非农化笼统表述背后的结构特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阐释非农化问题;从全面深化改革视角改进非农化进程;注重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重点关注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俊霞  索志林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3个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梳理与比较,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