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3)
- 2023(7660)
- 2022(6616)
- 2021(6321)
- 2020(5622)
- 2019(13379)
- 2018(13057)
- 2017(24929)
- 2016(13844)
- 2015(16213)
- 2014(16330)
- 2013(16608)
- 2012(15916)
- 2011(14559)
- 2010(14512)
- 2009(13716)
- 2008(14005)
- 2007(12517)
- 2006(10629)
- 2005(9758)
- 学科
- 济(63787)
- 经济(63728)
- 管理(33832)
- 业(33444)
- 方法(31630)
- 数学(28732)
- 数学方法(28535)
- 企(25049)
- 企业(25049)
- 中国(18771)
- 农(16708)
- 贸(15158)
- 贸易(15153)
- 易(14829)
- 财(14629)
- 学(13867)
- 制(11319)
- 业经(10759)
- 农业(10719)
- 地方(10264)
- 银(9887)
- 银行(9851)
- 融(9649)
- 金融(9647)
- 行(9471)
- 和(9243)
- 环境(8757)
- 出(8365)
- 务(8165)
- 财务(8150)
- 机构
- 大学(214210)
- 学院(209102)
- 济(95160)
- 经济(93547)
- 研究(79305)
- 管理(75492)
- 理学(64918)
- 理学院(64118)
- 管理学(63100)
- 管理学院(62703)
- 中国(60359)
- 科学(48615)
- 京(46353)
- 所(41876)
- 财(41184)
- 农(41073)
- 研究所(38452)
- 中心(35261)
- 财经(33386)
- 业大(33056)
- 农业(33006)
- 经济学(31468)
- 经(30480)
- 江(29959)
- 北京(29899)
- 经济学院(28596)
- 院(27589)
- 范(26919)
- 师范(26588)
- 财经大学(24807)
- 基金
- 项目(137375)
- 科学(106576)
- 基金(100941)
- 研究(97031)
- 家(89759)
- 国家(89100)
- 科学基金(73711)
- 社会(62162)
- 社会科(58948)
- 社会科学(58931)
- 基金项目(52531)
- 省(50516)
- 自然(47110)
- 自然科(46034)
- 自然科学(46015)
- 自然科学基金(45219)
- 教育(44350)
- 划(44175)
- 资助(43351)
- 编号(37564)
- 部(32345)
- 重点(31787)
- 成果(31589)
- 发(30197)
- 创(27832)
- 中国(27817)
- 教育部(27219)
- 科研(26996)
- 国家社会(26871)
- 创新(26322)
共检索到309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康奇 林勇 庞海峰 韦孜娜 覃俊奇 黄姻 陈忠 杜雪松 文露婷 周明瑞 许艺兰 李文红 邓潜 潘贤辉
为探究不同生长阶段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的肌肉营养价值和消化能力,分别对中国圆田螺幼螺和成螺的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消化酶进行测定。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成螺粗蛋白和灰分含量高于幼螺,幼螺水分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成螺;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显示,中国圆田螺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成螺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支链氨基酸(BC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呈味氨基酸(FAA)均高于幼螺。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在胃、肠、肝胰脏中的α-淀粉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均为幼螺高于成螺;在肠、肝胰脏中的β-淀粉酶活力均为幼螺高于成螺,而在胃组织中则成螺高于幼螺,且在成螺和幼螺组织中两种淀粉酶活力均表现为肝胰脏>胃>肠,纤维素酶活力表现为胃>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力在三个组织中均为成螺高于幼螺,且在成螺和幼螺组织中均表现为肠>肝胰脏>胃。结果表明,中国圆田螺成螺蛋白质营养价值比幼螺更高,在幼螺阶段可能对淀粉和纤维物质的消化能力较强,对蛋白的消化能力较弱;而在成螺生长阶段则截然相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辉 陈李婷 敬庭森 孙文波 李哲 周明瑞 覃俊奇 杜雪松 文露婷 潘贤辉 周康奇 樊荟慧 叶华 宾石玉 林勇
为了研究田螺科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4种螺的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国标法对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4种螺的肌肉中除灰分外,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肌肉水分以中国圆田螺最高,为81.28%,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蛋白质以中华圆田螺最高,为13.11%,显著高于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肌肉脂肪含量以梨形环棱螺最高,为1.05%,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4种螺的肌肉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此外,4种螺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均超过40%,且谷氨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15种氨基酸。4种螺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在33%以上,其中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在35%以上,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标准(35.38%)相近,但4种螺EAAI值较低,均不到80分,其中梨形环棱螺的EAAI值最高,达到74.86。本研究表明,4种螺类肌肉营养组成较丰富,氨基酸比例均衡,均属于优质蛋白原。尤其是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调味品开发和深加工价值。另外本研究阐明了4种螺成体的营养组成,可为其饲料配制提供参考依据,亦可为居民日常膳食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舒妙安 马有智 张建成
对黄鳝的稚鳝 (体重 9.2~ 15 .5g)、幼鳝 (体重 6 2 .3~ 76 .0g)、小成鳝 (体重 10 8.3~ 12 1.4g)和大成鳝 (体重 2 2 2 .8~ 2 42 .8g)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黄鳝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18.79%~ 19.93 % ,脂肪含量较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 19.15 %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40 .98% ,谷氨酸的含量很高 ,为氨基酸总量的 16 .95 %。
关键词:
黄鳝 蛋白质 脂肪 脂肪酸 氨基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郜卫华 田罗 廖艳琴 罗凯 胡伟 曹志华 许巧情 田娟
本研究利用常规生化和物理分析方法对红色斑点叉尾(Red Ictalurus punctatus)(简称红)和黑色斑点叉尾(Black Ictalurus punctatus)(简称黑)背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黑水分显著高于红,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红。红肌肉咀嚼性显著高于黑。红和黑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含量占鲜肉的15.75%和15.07%;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8%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曾本和 廖增艳 向枭 何文萧 岑敏 何善成
为研究胆汁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3.11±0.58)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分别饲喂胆汁酸添加量为0、75、150、225、300、375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含量34.56%,总能13.54 k J/g),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胆汁酸浓度的增加,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胆汁酸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立新 郑尧 艾闽 王汉勇 杨辉 陈婵娟 易晓贵 赵柯洋
【目的】评价大鲵的营养价值,为其营养需要的确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鲵肌肉和尾脂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按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cid score index,EAAI)标准进行品质评定。【结果】新鲜大鲵肌肉中水分含量为82.04%,粗蛋白含量为17.15%,粗脂肪含量为1.73%,灰分含量为0.65%;矿质元素中,Ca含量为162.15μg/g,Zn含量为15...
关键词:
大鲵 肌肉 尾脂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晋祯 郑惠娜 任鼎鼎 杨文 曹文红 林海生 秦小明 章超桦
为分析深圳大鹏湾和海南琼海塔形马蹄螺(Tectus pyramis)的营养成分与品质,采用国标法检测了2种塔形马蹄螺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部分矿物元素含量,氨基酸评价采用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方法。结果显示,海南琼海捕捞的塔形马蹄螺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深圳大鹏湾海域,其他基本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深圳大鹏湾和海南琼海塔形马蹄螺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45±0.13) g/100g和(18.83±0.03) 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27%,支链氨基酸含量超过13%,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5%;2种塔形马蹄螺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48%,其中深圳大鹏湾塔形马蹄螺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海南琼海海域,且DHA+EPA含量高达11.79%;检测的3种矿物元素中,含量最高的均是常量元素钙(Ca),微量元素铁(Fe)次之,最低的是微量元素锌(Zn),且海南琼海塔形马蹄螺肌肉的钙和锌含量显著高于深圳大鹏湾海域。结果表明,2种塔形马蹄螺蛋白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肌肉营养价值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研究数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岛礁海域新型螺类食品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广军 关胜军 吴锐全 谢骏 余德光 简清 牛纪锋 胡朝莹
对三种不同来源(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冰鲜下杂鱼饲养和野生捕捞)的大口黑鲈成鱼的含肉率、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中国花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来源的大口黑鲈蛋白质含量在17.97%~20.15%,脂肪含量在0.81%~6.41%,灰分含量1.24%~1.41%,水分含量72.12%~79.98%,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19%~16.47%,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以上,表明大口黑鲈肌肉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源。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的大口黑鲈与使用冰鲜下杂鱼饲料饲养的大口黑鲈其肌肉营养成分以及...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含肉率 肌肉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秋白 李有根 陈云香 李琳 周利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佳喜 闵文强 胡少华 管敏 韩育章 黄畛 任洁 刘慧集
对 13尾丁鱼岁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 ,并将其与国内外部分淡水经济鱼类相比较 ,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综合评定。丁鱼岁的平均含肉率为 72 4 % ,明显高于同科的鲤鱼和鲫鱼 ,且差异明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 18 85 % ,粗脂肪 1 73% ;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 18 0 3% ,其中 9种必需氨基酸的总含量为 9 2 4 % ,占氨基酸总含量的 5 1 2 5 % ;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四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 6 97% ,低于异育银鲫而高于鳜鱼、黄颡鱼、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
关键词:
丁鱼岁 含肉率 营养成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松良 汪亮 李杰 李金忠 刘慧集 蔡聪梅 卢伶俐 温周瑞
测定了鳡(Elopichthys bam busa)的含肉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鳡的含肉率达77.61%。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77.08%、18.82%、1.28%、1.65%和1.17%。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外)的鲜样含量为18.57%,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24%,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7.52%。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都高于FAO/WHO提出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6.32,氨基酸分和化学分分别为84和63,缬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宏伟 韩志忠 康志平 曲立 郭维士 杨成辉 邹作宇
测定了10尾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含肉率、肌肉营养成分及其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匙吻鲟含肉率达62.72%;鱼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5.55%,脂肪为11.06%,灰分为1.28%,水分为72.08%,无氮浸出物为0.43%;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5.04%(鲜样),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5.3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兰 卢智发 杨家坚
为六须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六须鲶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六须鲶含肉率为68.76%;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5.67%、17.89%、5.20%和1.10%;肌肉中17种常见氨基酸(除色氨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79.07%。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6.51%,占氨基酸总量的46.1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85.78%;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9.70%,占氨基酸总量的37.56%。必需氨基酸指数(以WHO/FAO标准为参照)为86.60。异亮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颉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六须鲶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刘永士 陆根海 严银龙 谢永德 徐嘉波 刘建忠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著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著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著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著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林 王万良 王且鲁 曾本和 刘海平 牟振波 周建设
为评价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价值差异,分别对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驯养组肌肉粗脂肪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野生组(P0.05);各氨基酸质量分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与驯养组之间,必需氨基酸(EAA)质量分数、总氨基酸(TAA)质量分数、EAA与TAA质量比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1.10和58.63;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驯养组硬脂酸(C18∶0)、花生一烯酸(C20∶1)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野生组(P<0.01),ARA(C20∶4)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野生组(0.01≤P<0.05),十七碳一烯酸(C17∶1)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野生组(0.01≤P0.05)。总体而言,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较小,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均较高,野生组和驯养组分别为68.59%、74.50%,均富含EPA、DPA、DH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