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9)
2023(5877)
2022(4845)
2021(4819)
2020(3930)
2019(9222)
2018(9034)
2017(16741)
2016(8722)
2015(10118)
2014(9827)
2013(9969)
2012(9558)
2011(9267)
2010(8941)
2009(8495)
2008(8343)
2007(7141)
2006(6615)
2005(6393)
作者
(24465)
(20686)
(20413)
(19798)
(13322)
(9844)
(9339)
(8106)
(8021)
(7270)
(7152)
(6961)
(6468)
(6433)
(6413)
(6411)
(6348)
(5974)
(5844)
(5797)
(5544)
(4899)
(4881)
(4822)
(4754)
(4426)
(4368)
(4339)
(4110)
(4090)
学科
(40993)
经济(40954)
管理(20617)
(18963)
方法(17952)
数学(15443)
数学方法(15364)
中国(14601)
(13203)
企业(13203)
(12429)
(11510)
图书(10243)
(9796)
贸易(9789)
书馆(9730)
图书馆(9730)
(9635)
农业(7915)
业经(7431)
工作(7245)
(6975)
(6935)
(6769)
(6664)
银行(6657)
理论(6611)
(6598)
(6139)
金融(6139)
机构
大学(141924)
学院(130950)
(65288)
经济(64362)
管理(50919)
研究(50265)
理学(43425)
理学院(42918)
管理学(42497)
管理学院(42212)
中国(39501)
(30620)
科学(27270)
(26794)
(24241)
经济学(22509)
研究所(22305)
财经(22285)
中心(21753)
图书(20876)
(20668)
书馆(20314)
图书馆(20310)
经济学院(20105)
(19950)
北京(19843)
师范(19839)
(19780)
(17484)
(17162)
基金
项目(85189)
科学(68448)
基金(66299)
研究(65230)
(57785)
国家(57406)
科学基金(48872)
社会(45161)
社会科(42889)
社会科学(42884)
基金项目(33995)
教育(28441)
自然(28302)
自然科(27701)
自然科学(27693)
自然科学基金(27279)
编号(26790)
资助(26670)
(26667)
(24276)
成果(24246)
(21311)
国家社会(21090)
中国(20541)
教育部(18858)
重点(18858)
(17794)
人文(17658)
大学(17103)
(16980)
期刊
(66433)
经济(66433)
研究(41759)
图书(28838)
中国(24518)
书馆(23140)
图书馆(23140)
学报(21632)
(18541)
科学(18381)
(16927)
大学(16467)
管理(16180)
学学(13127)
财经(12206)
经济研究(11916)
教育(11857)
农业(11824)
(10938)
金融(10938)
(10760)
(9821)
世界(9552)
问题(9363)
(8997)
论坛(8997)
国际(8636)
情报(8536)
技术(8485)
(7367)
共检索到208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灿兴  
文章回顾了几十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用户研究和用户理论角色的演变,认为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即虚拟期、影子期、孕育期、成形期和深化期。虚拟期有用户研究意识而无实际研究;影子期以读者工作研究为主,用户角色少有提及;孕育期产生了用户理论框架和有意义的论题,用户的理论角色是与用户研究相脱离的读者主体观;成形期形成了以用户群体分析为主要特征的理论成果,催生了读者资源观;深化期开始从用户群体分析走向关注用户个体特征的收集和分析,认为用户是图书馆共同体构建者。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佀静华  张利兵  
当代西方图书馆学的变革,是与西方整个图书馆事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随之出现的"知识大爆炸",迫使传统图书馆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对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等一系列新的情报技术和情报学理论的探索中,西方理论图书馆学领域出现了众多新的学说,这些新的理论和学说分别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对中国图书馆学产生了诸多影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老槐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刘国钧提出“什么是图书馆学”开始,到80年代后期一批概论性教材出版,整整一代人在图书馆学基础领域研究体系与概念。 近两年,终于看到一种新的图书馆学形成了。于良芝的《图书馆学导论》表现出对图书馆职业的透彻思考,李超平将对此作出有深度的呼应;程焕文对图书馆精神研究很早,据说最近开始研究图书馆职业精神,将有大作问世,这种与图书馆权利相联系的职业精神,已不同于程早期将图书馆精神当作“爱国爱馆爱书”的认识层面,范并思最近也将有与图书馆权利相关的文章发表;李国新、陈传夫的图书馆法研究,将图书馆法从“图书馆工作大全”层面提升到真正的法理层面;李国新的图书馆自由是图书馆法的自然延伸,...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仲强  
中国是一个有着辽阔的领土、多样的自然风物和多民族的大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的文化形态的古国。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不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图书馆学,就是在这个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历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慰慈  许桂菊  
本文总结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具体归纳在7个主要方面。在介绍成果和进展情况的同时,提出未来展望中的热点课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余光  
1925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呼吁,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明确指出"须要对于中国的目录学(广义的)和现代的图书馆学都有充分智识"之人,才能将中国的图书馆学建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中国的图书馆学"[1]。自此之后,几代图书馆学人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国图书馆学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自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起,中国古代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经验与整理理论;数千年来,一代代爱书人聚书万卷、丹黄不辍,谱写了世界文化史中关于书的学问最为华彩的篇章。近百年来,数代图书馆学家筚路蓝缕,将中国传统藏书管理、整理的方法和理念,与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相结合,完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本土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论、著作、学术流派,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以及学科教育、学术组织、刊物等,都属于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重视学科史,既为表彰前辈学人开山辟路之功,同时也要在回顾成就的基础上,为中国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厘清思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事业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邱景华  
中国图书情报学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越来越明显,但误读颇多。后现代理论核心是非中心论,否定二元对抗;方法是多元并置,而不是直线进步。蒋永福建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采用的不是后现代的思维和方法,是线性进化论的旧思维模式,以新代旧,犯了用"一个中心"代替另"一个中心"的错误。郑敏的结构-解构理论,真正做到"视界融合",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图书馆学融合后现代理论,提供成功范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全太  
本文反思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和发展的深层次历史和现实问题,提出应加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原创性的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康  李卓卓  
[目的/意义]图书馆学专业教材作为学科记忆的重要组成,对其历史脉络的钩沉是推动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发展的重要参考,对管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正规化、规模化和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通过文献调查法与网络调查法所获805种图书馆学专业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分期,将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区分并归纳了不同时期教材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结论/发现]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材的百年发展具有以下演进规律:教材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知识体系从链条走向板块;内容理性从技能转向科学;从单向引入走向多元融合。[创新/价值]研究对百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建设的整体状况、发展阶段、研究特点等作了较为清晰描绘,既有阶段性叙事,也有对图书馆学专业教材的书目信息描述与统计分析,以期为图书馆学教育史和教材史研究提供新的洞见和线索。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范并思  
中国当代图书馆学自1956年起步,经历了60年艰难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图书馆学报》及其他刊物已发表论文的分析,揭示中国图书馆学60年的发展道路和取得的成就。文章将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置于历史环境和国际环境中,分迟到的起点、持续的徘徊、艰难的起步、漫长的重建、迷茫中破局、新世纪的理论光辉等不同阶段,考察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进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慰慈  杨文祥  
通过对综述性研究现象 ,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学术反思 ,对建立面向2 1世纪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时代呼唤 ,2 1世纪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方向、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 ,2 1世纪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与新的学科知识生长点等问题的讨论 ,概述了 1996~ 2 0 0 0年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所呈现出的从传统图书馆学向现代图书馆学转型与过渡的这一历史特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恒通  
文章对新中国 50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主要方面 :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图书馆属性和学科性质等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关思雨  
[目的/意义]学界对图书馆学史基本问题的认识具有历史性,目前对“古代校雠学”与“中国图书馆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停留在经验性的认可,有必要在逻辑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书写“中国图书馆学史”可能的突破方向。[研究设计/方法]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方面打破“古代校雠学”与“中国图书馆学”之间的学科壁垒。[结论/发现]在本体论层面论证“古代校雠学”与“中国图书馆学”之间具有互包性的交叉关系;在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层面论证“古代校雠学”与“现代图书馆学”之间客观存在实践上的连续性,“古代校雠学”的部分观念具有广泛的价值共性。并在“古代校雠学”具有图书馆学合法性的基础上,提出书写“中国图书馆学史”的突破方向,论证“知识论”是古今图书馆学的同源本体、一致认识、共同价值和系统方法。[创新/价值]本研究在逻辑上论证了“古代校雠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图书馆学”之间的承续性,并在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层面论证“知识论”作为图书馆学的本质贯通古今图书馆学学科史的可行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袁咏秋  
文章回顾了新时期 1 0年的《图书馆学通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成骥  
本文试分析国内目前关于图书馆学史分期的几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并从理论创新角度认为我国图书馆学的历史就是模仿西方图书馆学的历史,由此得出中国图书馆学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