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3)
- 2023(14511)
- 2022(12353)
- 2021(11810)
- 2020(9957)
- 2019(23381)
- 2018(23110)
- 2017(42879)
- 2016(23106)
- 2015(26780)
- 2014(26673)
- 2013(26430)
- 2012(24729)
- 2011(22379)
- 2010(22140)
- 2009(20548)
- 2008(20349)
- 2007(17708)
- 2006(15082)
- 2005(13648)
- 学科
- 济(99758)
- 经济(99657)
- 管理(64638)
- 业(59142)
- 方法(48908)
- 企(47865)
- 企业(47865)
- 数学(43186)
- 数学方法(42596)
- 中国(27824)
- 贸(27021)
- 贸易(27009)
- 易(26284)
- 财(24698)
- 农(24512)
- 学(20488)
- 业经(19169)
- 制(17333)
- 地方(17144)
- 环境(17069)
- 融(16021)
- 金融(16018)
- 农业(15787)
- 和(15508)
- 银(15477)
- 银行(15444)
- 务(15174)
- 财务(15123)
- 财务管理(15082)
- 行(14779)
- 机构
- 大学(336284)
- 学院(331807)
- 济(145107)
- 经济(142446)
- 管理(126886)
- 研究(116446)
- 理学(109263)
- 理学院(108030)
- 管理学(106016)
- 管理学院(105391)
- 中国(90029)
- 京(71499)
- 科学(69230)
- 财(64085)
- 所(58248)
- 中心(54155)
- 农(53505)
- 研究所(53031)
- 财经(51577)
- 业大(47860)
- 江(47415)
- 经(47030)
- 经济学(45686)
- 北京(45360)
- 范(42797)
- 师范(42368)
- 农业(42320)
- 院(42096)
- 经济学院(41331)
- 财经大学(38320)
- 基金
- 项目(221925)
- 科学(174699)
- 基金(163874)
- 研究(160358)
- 家(143408)
- 国家(142348)
- 科学基金(121513)
- 社会(102492)
- 社会科(97357)
- 社会科学(97331)
- 基金项目(85490)
- 省(82964)
- 自然(78539)
- 自然科(76749)
- 自然科学(76727)
- 自然科学基金(75351)
- 教育(73751)
- 划(71703)
- 资助(68674)
- 编号(63751)
- 成果(51867)
- 部(50465)
- 重点(50447)
- 发(47375)
- 创(45504)
- 国家社会(43824)
- 科研(43529)
- 教育部(43397)
- 课题(43316)
- 创新(42812)
共检索到496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爱军 吴国松
国际贸易引起的碳排放日益受到重视,量化计算、分析进出口贸易导致的碳排放及其变动原因,是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采用国际标准,以中澳贸易为例,首次计算双边贸易导致的CO2排放量,应用分解分析方法,进一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方面分析碳排放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资源类商品进口、限制高排放商品出口、以技术进步降低商品生产的碳排放强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碳排放 分解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学良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9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加权物流总里程、货物周转量、进出口总额分别对应衡量物流供给、物流需求、国际贸易,通过VECM来探求国际贸易、物流供给、物流需求三者的短期行为、长期均衡以及短期向长期均衡的动态调整机制。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应该持续提升物流水平,为其他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提供良好平台,虽然作用有限但不可或缺。
关键词:
物流供给 物流需求 国际贸易 实证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丽丽 王媛 毛国柱 赵鹏
本文基于简化的非竞争型可比性价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2年-2007年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呈上升状态。其中,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1928.93Mt)是2002年(615.12Mt)的3倍多。出口隐含碳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加的原因,本文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我国的出口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出口结构、出口总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除了CO2碳排放强度效应为负值外(-20.00%),其余三种因素的效应均为正值,出口总量是导致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媛 王丽丽 何彧 程曦 王文琴
本文采用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数据,比较了国内外在测算贸易隐含碳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方法:直接排放测算法、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方法。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生产加工部门(如石油加工业等)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明显小于其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外,其余行业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和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都是比较接近的,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②直接净出口隐含碳(7.50Mt)<完全消耗净出口隐含碳(277.30Mt)<完全需求净出口隐含碳(408.95Mt)。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上来看,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基于一次能源行业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都反映了对于能源的间接消耗,其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媛 魏本勇 方修琦 和夏冰 杨会民
对国际贸易产生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对隐含碳的研究。以中国2005年为例,对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进行估算,应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LMDI)对影响隐含碳净转移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因生产排放碳量远大于其消费需要排放的碳量,从国外净转移到中国的隐含碳为395.66MtC;净转移隐含碳影响因素中强度效应(进出口商品完全碳排放系数差异)贡献率为60%,规模效应(进出额差异)贡献率为55%,结构效应(进出口结构差异)贡献率为-14%,此结果表明中国相比国外的高碳排放强度是造成目前碳转移额外增加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构效应发现中国主要净出口行业大部分不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而净进口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红蕾 翟婷婷
文章应用投入产出法建立一个测算中澳两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模型,分别运用双区域和单区域投入产出表估算两国贸易商品的碳排放系数,并采用两国近10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及其对中国"碳排放"的净影响。研究发现,以2007年为分界点,中国在中澳贸易中由隐含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隐含碳净进口国;这意味着中国通过中澳贸易向其转移了碳排放,即中澳双边贸易有利于中国经济"节能减排"、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文章最后分析了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从行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上述变化的原因;并阐述了本研究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中澳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失衡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志萍 廖秋敏
基于联合国班轮航运双边连通性指数(LSBCI)数据,刻画了2006—2020年中国海运连通性的特征,采用拟泊松极大似然估计(PPML)考察了海运连通性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6—2019年中国海运连通性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出现骤降,整体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点。海运连通性具有显著贸易增长效应,在替换因变量和考虑滞后影响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海运连通性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和增强双边市场引力两个渠道来实现中国国际贸易增长。海运连通性的贸易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内外、不同时段和不同收入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海运连通性 国际贸易 贸易成本 中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举 向其凤
本文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并结合国际双边贸易数据,对世界主要碳排放大国2005年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给出了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内需求碳排放以及贸易内涵排放。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排放了数量巨大的CO2,中国不是其碳排放的唯一责任方。文章同时对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进出口差额进行了分解,并计算了各国贸易中CO2净转移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纯技术效应和汇率效应,给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说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波 任亚运 宋帅
近年来,国际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如何合理准确计量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成为各国争论的焦点,原因在于核算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而影响到各国碳排放的责任分担和气候变化会议的谈判。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国际贸易碳排放的测度方法主要有IPCC法、投入产出法和生命周期法。基于此,文章对这三种测度方法各自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在对国际贸易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时找到合适的测度方法,为我国制定低碳贸易政策和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波 张强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环境问题从不同视角的研究深入,有关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污染责任认定原则研究也经历了从"生产负责"到"消费负责"再到"共同负责"的嬗变。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发现相关学者就贸易碳排放污染先后提出了生产者负责原则、消费者负责原则和共同负责原则三种划分方式。而在这一系列有关国际贸易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生产者负责,还是消费者负责抑或共同负责,有一点是不变的,即碳排放污染产生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的消费或财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晓峰 姚传高
在世界服务贸易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基于1995~2009年的国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对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发现,在全样本区间内,服务贸易开放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依收入水平分组的实证检验发现,高收入国家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低收入国家则不显著,而中高收入国家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
关键词:
服务贸易开放度 碳排放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晓峰 姚传高
在世界服务贸易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基于1995~2009年的国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对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发现,在全样本区间内,服务贸易开放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依收入水平分组的实证检验发现,高收入国家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低收入国家则不显著,而中高收入国家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
关键词:
服务贸易开放度 碳排放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树全 高旻
本文基于增值贸易和参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视角,以贸易收益为纽带,从4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出口国中国、德国和美国进行比较来分析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1)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2)国外消费需求引致的国内就业和收入;(3)国内增值占进口国最终产品需求的比重;(4)GVC收入显示性比较优势。研究表明,尽管国际贸易给中国带来了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但由于中国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下游和国际生产价值链微笑曲线的底端,从增值贸易的角度看,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不大。要提高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就必须要实施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出口的国内增值。
关键词:
增值贸易 中国 国际贸易竞争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本刊讯
本刊讯:11月16至17日,20 18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会议的主题是:"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国际经贸合作新格局——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及主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秘书长刘明国主持,王俊文会长致辞,他在讲话中希望到会的专家学者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导,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潜心学习,争
关键词:
国际贸易学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洁洁 孙根年 黄柳芳
以1990~2009年香港—大陆旅游与贸易的关系为对象,选取有关统计数据并通过两个断面四组指标的分析,揭示香港—内地进出口贸易与出入境旅游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在香港—大陆进出口贸易与出入境旅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推拉模型;(2)从香港断面来看,香港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和旅游偏好均在增长,说明香港无论在贸易还是旅游上对大陆的依赖程度都在升高;(3)从大陆断面来看,大陆对香港的贸易依存度和旅游偏好皆呈现出逐步下降的态势,说明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和旅游偏好有着更高的多样性。
关键词:
大陆—香港 旅游 贸易 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温州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基于2009—2018年数据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的隐含能源流动及隐含碳排放——以RCEP为例
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基于1978~201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信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2-2009年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模式:金融制度效应的分析视角
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基于1981~2009年数据的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争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改进及其影响评估
上海对外贸易利益分析:基于2002~2008年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