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3)
2023(8131)
2022(6817)
2021(6585)
2020(5419)
2019(12540)
2018(12166)
2017(23272)
2016(12465)
2015(14206)
2014(13668)
2013(13625)
2012(13155)
2011(12031)
2010(12410)
2009(11543)
2008(11392)
2007(10090)
2006(9179)
2005(8571)
作者
(32997)
(27369)
(27328)
(26325)
(17982)
(13028)
(12529)
(10581)
(10439)
(9936)
(9465)
(9035)
(9024)
(8948)
(8754)
(8499)
(8322)
(8015)
(7983)
(7642)
(7184)
(6568)
(6515)
(6333)
(6319)
(6235)
(6010)
(5922)
(5551)
(5461)
学科
(53745)
经济(53687)
(35961)
管理(35704)
(29079)
企业(29079)
方法(21431)
中国(18966)
数学(18777)
数学方法(18598)
(15661)
贸易(15652)
(15444)
(15039)
(14675)
(12301)
(12068)
业经(10781)
(10554)
银行(10554)
(10415)
金融(10414)
(10272)
农业(9507)
地方(9080)
关系(8250)
(8238)
(8155)
(8044)
及其(8027)
机构
大学(178641)
学院(177263)
(88712)
经济(87284)
管理(68139)
研究(68099)
理学(57511)
理学院(56906)
管理学(56414)
管理学院(56035)
中国(55587)
(41131)
(38310)
科学(34177)
(33166)
财经(31869)
中心(29768)
研究所(29642)
(29284)
经济学(28439)
经济学院(25559)
北京(25491)
(25420)
(24481)
财经大学(23709)
(22796)
(22729)
师范(22697)
(20100)
科学院(19692)
基金
项目(108654)
科学(87781)
研究(85395)
基金(82214)
(70201)
国家(69662)
科学基金(59698)
社会(57426)
社会科(54756)
社会科学(54747)
基金项目(41168)
教育(38660)
(37203)
资助(34921)
自然(34823)
自然科(34032)
自然科学(34025)
编号(33682)
自然科学基金(33512)
(32939)
成果(29336)
(26937)
国家社会(25139)
中国(24876)
重点(24450)
(24432)
教育部(23945)
课题(23719)
(23203)
人文(22632)
期刊
(99513)
经济(99513)
研究(62372)
中国(37230)
(30170)
管理(27444)
(23208)
金融(23208)
科学(22110)
(21436)
学报(19774)
教育(19301)
经济研究(17323)
国际(16455)
财经(16436)
大学(16416)
(16222)
学学(15151)
农业(14858)
(14316)
业经(13931)
技术(13845)
问题(13501)
世界(13079)
技术经济(8895)
(8849)
(8577)
论坛(8577)
现代(8433)
经济问题(7857)
共检索到286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平  庄宏韬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在国际权力结构中地位和影响力的体现。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程度提升,但在国际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与国家实力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掣肘,包括西方官方话语的打压、西方媒体的歪曲、发展中国家的不信任、国际话语规则的制约、中国学术话语的乏力等。因此,通过明确话语定位、提升话语质量、改进传播手段、开展"特色外交"、寻求联合"发声"、拓展话语平台等方面的举措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雅丽   史丁莎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波谲云诡的国际格局带来国际秩序的深层次变化。面对纷繁复杂、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视野,守正创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支柱,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逐渐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增强中国的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对于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引领者,更好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的内涵与历史逻辑出发,总结中国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的现状,紧扣国家战略导向,提出准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依托平台等措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商光美  李裴馨  
大众的自由表达塑造了自媒体空间平民化、碎片化和意见群体化的话语特点,也使得各种思想文化在自媒体空间的碰撞加剧。自媒体的普及造成社会话语权被重置,造成自媒体舆论空间话语权的激烈争夺,以及主导话语权面临被弱化和挤压的挑战。为提升自媒体空间的主导话语权,需要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增强话语力量;把握传播规律和大众心理内涵,创新话语方式;加强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打造清朗话语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胜利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本文阐释了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粮食产量基本呈上涨趋势,粮食安全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强、财政支粮力度不足、复杂多变的国际粮食市场冲击等现实挑战,最后提出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等措施,进而促进粮食安全的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华黛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我国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治理的理论基础。我国能源转型话语权提升面临来自外部的多维度风险。提高我国能源转型话语权,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促进文化交流,提升理念认同;依托“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国际能源治理体系;通过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我国能源转型治理方案与成效,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尔升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处于话语权垄断地位,金融话语权更是如此,中国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处于失语状态,由此面临巨大的困境。(1)在国际金融游戏规则制订方面,没有发言权或发言权很小,人家说话我们听。(2)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和成本损失。(3)无端受到指责和攻击。(4)被随意妖魔化。中国被逼无奈,不得不寻求突破,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启动可以为中国构建国际金融话语权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本文借鉴建构主义理论,以角色定位-凝聚共识-规则制订-机制完善为分析框架,探讨了文本话语权、网络话语权的构建策略,以及构建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文化策略。为了提高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构建效果,本文强调要加强裁体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光明  王立勇  
国际贸易史上围绕国际贸易话语权的博弈从未停止过,近年来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中国的国际贸易话语权长期受制于西方国家,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梳理了近代以来各历史阶段中国国际贸易话语权发展的特点,发现中国当前国际贸易话语权建设存在缺乏原创性国际贸易理论、权威国际传播平台以及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不足的问题。未来,中国需要构建原创性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国际传播平台,同时在已有多边框架下引领发展中国家重构国际贸易规则、国际分工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国际贸易计价与结算体系,推行制度型开放,由国际贸易规则接受者转变为规则提供者,将当前西方国家的对华遏制转化为机遇,巩固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志雄   李桂锋   黄国坤  
在新时代下,网络已然成为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平台,其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是适应社会发展、传播现代价值观、弘扬正确舆论导向的迫切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快捷化。如何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文章围绕此目标,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了剖析,探讨有效措施,为全面提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燕  李文珍  
政府主导性渐进式改革依据中国国情,致力于建设发达的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中国转型发展的特点与制度保证。已经取得的改革业绩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信号,但一些深层次矛盾也在积累,"中国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仍将经历长期的结构调整与体制完善的过程。继续提升改革绩效有赖于制度协调变革的持续推进、恰当定位市场与政府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市场化推进以及公民社会培育等几方面的策略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伍胜  
对于加入WTO ,中国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其原则与利弊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加入WTO后到底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等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或冲击 ,中国的民族产业将如何直面WTO ,直面国际市场 ,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入WTO后对国内经济带来的益处 ,最大限度地避免加入WTO后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冲击 ?套用句俗话就是“如何迎接挑战” ?本文所要回答的便是以上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志中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强,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国际经贸规则中的领导地位受到了挑战。为此,美欧等发达国家希望重塑国际经贸规则,重新掌握国际经贸规则的领导权,抑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日益上升的影响力。面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贸新规则,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提升在国际经贸新规则中的话语权。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付树林  刘馨颖  梁若莲  何杨  毛晓红  刘书因  
本文对税收话语权内涵与本质进行了探讨,在总结中国国际税收话语权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并从税收话语基础、话语平台、话语议题、互联网+税务、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国国际税收话语权的战略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昱东  崔日明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系统分析了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定价话语权的重要意义,并基于我国出口贸易定价权面临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等三个阶段性对策建议,近期建议主要围绕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等内容展开;中期建议主要包括引导中资企业步入技术研发与市场研发的良性互动轨道等方面;远期建议主要围绕打造中资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这一最终目标展开。以期为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定价话语权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谊  
中国电影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在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时代,然而在向国外拓展业务市场中,由于存在高端人才缺乏,技术相对落后、"文化折扣"和外国文化保护等因素,仍然没有较大的突破,海外票房收入和票房年增长率都远远落后于国内市场。在当今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之际,中国电影的"走出去"对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和企业长期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电影企业应该制定合适的国际营销策略,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和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提高承担应有的责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邹太龙   戚冠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直接关系到能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巩固和提升思政课教师话语权,是增强思政课育人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内在诉求。迈入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内涵经历着话语阐释权由知识话语向生活话语转移、话语主导权由教学领地向多维空间覆盖、话语引导权由价值规劝向事实澄清过渡的三维嬗变。在全媒体的冲击下,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面临着话语时空无限敞开、外赋性权威不断消解、数字青年引发文化反哺和教学话语缺乏现实关切等挑战。为此,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话语表达范式,引领全媒体话语空间;注重实际权威的加持赋能,增强教师话语信服力;立足青年学生实际生活,增强教学话语转译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