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1)
- 2023(7551)
- 2022(6079)
- 2021(5991)
- 2020(4659)
- 2019(10979)
- 2018(10538)
- 2017(20220)
- 2016(10611)
- 2015(11946)
- 2014(11503)
- 2013(11579)
- 2012(10814)
- 2011(9885)
- 2010(9830)
- 2009(9150)
- 2008(8785)
- 2007(7427)
- 2006(6720)
- 2005(6366)
- 学科
- 济(48858)
- 经济(48819)
- 管理(25228)
- 业(24616)
- 方法(20714)
- 数学(18666)
- 企(18640)
- 企业(18640)
- 数学方法(18482)
- 中国(17147)
- 贸(13889)
- 贸易(13882)
- 易(13701)
- 农(12825)
- 财(11156)
- 制(10303)
- 融(9709)
- 金融(9708)
- 业经(9415)
- 银(8980)
- 银行(8971)
- 行(8746)
- 农业(8140)
- 地方(7754)
- 出(7721)
- 学(7696)
- 体(7512)
- 关系(7193)
- 产业(7122)
- 环境(6915)
- 机构
- 大学(153606)
- 学院(151383)
- 济(75956)
- 经济(74926)
- 研究(59221)
- 管理(54705)
- 中国(47242)
- 理学(46839)
- 理学院(46311)
- 管理学(45795)
- 管理学院(45504)
- 财(33543)
- 京(32713)
- 科学(31685)
- 所(29111)
- 财经(26933)
- 研究所(26511)
- 经济学(25951)
- 中心(25375)
- 经(24879)
- 经济学院(23381)
- 北京(21630)
- 院(21393)
- 农(21281)
- 财经大学(20283)
- 江(19695)
- 范(19129)
- 师范(18960)
- 业大(18206)
- 科学院(17718)
- 基金
- 项目(99349)
- 科学(79579)
- 基金(75180)
- 研究(74656)
- 家(65753)
- 国家(65285)
- 科学基金(55256)
- 社会(50889)
- 社会科(48549)
- 社会科学(48537)
- 基金项目(37972)
- 省(34291)
- 教育(34019)
- 自然(32699)
- 自然科(31975)
- 自然科学(31968)
- 资助(31886)
- 自然科学基金(31462)
- 划(30587)
- 编号(28040)
- 部(24291)
- 成果(23679)
- 中国(23166)
- 重点(22999)
- 国家社会(22869)
- 发(22624)
- 教育部(21324)
- 创(20536)
- 课题(20247)
- 人文(19775)
共检索到232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优化和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已成重要的一环。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收支结构,中国经历了"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上个世纪80年代)与"经常项目顺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骏
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是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已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不良影响,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科学、合理的路径,即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实施"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取消"敞口"引进外资政策,遏制"热钱"的流入;积极推进汇率改革,多策并举化解储备风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等。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不平衡 双顺差 解决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
1各国(地区)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特点(1)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统计架构是:商务部经济分析局通过调查取得直接投资和非贸易数据.财政部提供储备项目和证券投资数据,调查统计署、联邦储备委员会等多个部门提供其他相关数据。该国"国际贸易劳务和投资统计法"规定了各部门的统计义务和职责,各部门在一套严谨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下,借助电子信息化手段和先进的人员培训体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统计任务。这种统计模式保障了美国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泰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矛盾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他相关负面影响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见图1),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但从效果来看尚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丽
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高额外汇储备在增强国力、提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压力。本文在回顾我国国际收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国际收支双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负效应,并就如何平衡国际收支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曙军
本文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的大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全球流动性膨胀的美元主导因素,并着重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提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路径,从根本上解决一直困扰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膨胀问题。
关键词:
国际收支 顺差 虚拟经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永定
本文首先简单分析得出中国作为长期净债权国,投资收益为负的原因为中国"双顺差"造成的海外资产以美国国债为主、负债以FDI为主的资本结构,指出中国调整海外资产负债结构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上的两项缺口对比得出,中国近几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资本外逃,并提出资本外逃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赖于中国经济体制、金融体系和汇率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国际收支结构 资本外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康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呈现出“超前”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按照“两缺口”模型,这种态势说明中国没有引资的必要,但中国目前却成为世界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同时又跻身于资本净输出国行列。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超前”的国际收支结构还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因此我国引资战略应在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形式和政策上作相应调整,以实现国际收支结构的合理转型。
关键词:
国际收支结构 引资政策 战略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由政府主导的管理平衡阶段(1978~2000年);第二个阶段是由返销式直接投资主导的国际收支非均衡扩张阶段(2001~2014年);第三个阶段是由市场主导的再平衡阶段(2015~2018年)。文章分析了这三个阶段的内涵和形成的动因。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国际收支 直接投资 经常收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982年到1993年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发生逆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了长达13年(1998年除外)的持续"双顺差"。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十多年较长时期内持续保持双顺差乃至"三顺差",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国际经验看都属于特殊现象。为此,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实践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的事实表现、特殊属性、发生根源和调整对策。
关键词:
国际收支结构 双顺差 调整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小五 王旭祥
本文从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局面的形成原因入手,主要探讨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失衡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形式具有较大的潜在不稳定性,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还不够充分时,资本项目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出的管制不宜过快放开。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 双顺差 资本管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一文对 1 982— 1 999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差额项目进行了分析。它揭示了这一时期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差额的变动趋势 ,阐述了这些主要差额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我国储备资产变动的原因。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差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