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57)
- 2023(4447)
- 2022(3710)
- 2021(3721)
- 2020(3066)
- 2019(7291)
- 2018(7011)
- 2017(13005)
- 2016(6789)
- 2015(8055)
- 2014(7690)
- 2013(7928)
- 2012(7721)
- 2011(7227)
- 2010(7074)
- 2009(6614)
- 2008(6339)
- 2007(5171)
- 2006(4584)
- 2005(4366)
- 学科
- 济(33134)
- 经济(33101)
- 方法(14877)
- 管理(14215)
- 数学(13432)
- 数学方法(13382)
- 业(13312)
- 中国(12535)
- 贸(11477)
- 贸易(11472)
- 易(11348)
- 企(9200)
- 企业(9200)
- 农(7200)
- 融(7092)
- 金融(7092)
- 关系(6696)
- 出(6495)
- 财(6284)
- 银(6224)
- 银行(6212)
- 行(6122)
- 制(5989)
- 学(5947)
- 环境(5277)
- 口(4981)
- 业经(4980)
- 出口(4979)
- 出口贸易(4979)
- 发(4868)
- 机构
- 大学(104180)
- 学院(99696)
- 济(54856)
- 经济(54286)
- 研究(45476)
- 中国(37092)
- 管理(34914)
- 理学(29791)
- 理学院(29369)
- 管理学(29128)
- 管理学院(28930)
- 科学(24219)
- 京(23800)
- 所(23397)
- 财(22637)
- 研究所(21541)
- 经济学(19172)
- 中心(18632)
- 财经(18298)
- 经济学院(17295)
- 经(17149)
- 院(16267)
- 北京(16200)
- 科学院(14729)
- 农(14624)
- 财经大学(13988)
- 范(12862)
- 师范(12785)
- 研究中心(12680)
- 研究院(12327)
- 基金
- 项目(65933)
- 科学(53160)
- 基金(52144)
- 研究(47862)
- 家(46839)
- 国家(46580)
- 科学基金(38602)
- 社会(33255)
- 社会科(31733)
- 社会科学(31729)
- 基金项目(26446)
- 自然(23567)
- 自然科(23057)
- 自然科学(23052)
- 自然科学基金(22690)
- 资助(22214)
- 教育(20986)
- 省(19282)
- 划(19143)
- 中国(18583)
- 部(17180)
- 编号(16659)
- 国家社会(15853)
- 重点(15662)
- 教育部(14832)
- 发(14641)
- 成果(13932)
- 创(13301)
- 人文(13196)
- 重大(13190)
共检索到158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起飞的特定形势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国际收支总额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的80%。尽管2003年年初美伊战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短期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2003年四季度开始,在经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由政府主导的管理平衡阶段(1978~2000年);第二个阶段是由返销式直接投资主导的国际收支非均衡扩张阶段(2001~2014年);第三个阶段是由市场主导的再平衡阶段(2015~2018年)。文章分析了这三个阶段的内涵和形成的动因。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国际收支 直接投资 经常收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丽
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高额外汇储备在增强国力、提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压力。本文在回顾我国国际收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国际收支双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负效应,并就如何平衡国际收支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人民币汇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小五 王旭祥
本文从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局面的形成原因入手,主要探讨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失衡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形式具有较大的潜在不稳定性,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还不够充分时,资本项目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出的管制不宜过快放开。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 双顺差 资本管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一文对 1 982— 1 999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差额项目进行了分析。它揭示了这一时期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差额的变动趋势 ,阐述了这些主要差额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我国储备资产变动的原因。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差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付海燕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会影响东道国国际收支,也会对投资母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投资效应、利润汇回效应和贸易效应所包含的7种渠道影响母国国际收支;对外直接投资初期会造成母国国际收支净效应为负的情形,但伴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累积,国际收支净效应会逐步为正。最后本文测算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际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大于国内投资收益率;近年来国际收支净效应持续为负,但对改善"双顺差"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收支 净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路
本文研究了国际收支从10%盈余到基本平衡的过程中,经济中的产出、投资、消费、就业会出现何种变化。本文发现经常账户的盈余会造成投资水平的下降,进而会影响到真实经济增长。如果我国能把国际储备转换成真实对外购买,则消费率和真实经济增长率都会得到提高。另外,人民币真实汇率年调整7%-10%对就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宏观经济 汇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丁剑平 曾芳琴 许滋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蔡兴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不少国内学者对这个"双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首先是一个汇率体制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对各国近年来汇率体制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优化和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已成重要的一环。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收支结构,中国经历了"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上个世纪80年代)与"经常项目顺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骏
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是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已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不良影响,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科学、合理的路径,即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实施"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取消"敞口"引进外资政策,遏制"热钱"的流入;积极推进汇率改革,多策并举化解储备风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等。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不平衡 双顺差 解决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