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7)
2023(13302)
2022(11624)
2021(11167)
2020(9319)
2019(21739)
2018(21589)
2017(41148)
2016(22535)
2015(25623)
2014(25569)
2013(25567)
2012(23609)
2011(21555)
2010(21550)
2009(20021)
2008(19384)
2007(16763)
2006(14855)
2005(13549)
作者
(63851)
(52779)
(52448)
(50273)
(33914)
(25295)
(23986)
(20774)
(20128)
(18828)
(18126)
(17853)
(16860)
(16623)
(16399)
(16301)
(15751)
(15408)
(15223)
(15100)
(13309)
(12944)
(12625)
(12072)
(11815)
(11773)
(11733)
(11658)
(10671)
(10438)
学科
(91987)
经济(91867)
管理(61913)
(57317)
(47616)
企业(47616)
方法(42175)
数学(35899)
数学方法(35512)
中国(27038)
(23421)
(21852)
(20185)
(19984)
贸易(19972)
业经(19630)
(19504)
(17692)
地方(16803)
理论(16380)
(15737)
银行(15702)
(15606)
金融(15603)
(15373)
农业(15372)
(15077)
环境(14061)
教育(13189)
技术(13145)
机构
大学(323867)
学院(317680)
(133323)
经济(130562)
管理(125970)
研究(111443)
理学(108334)
理学院(107132)
管理学(105438)
管理学院(104875)
中国(86106)
(70400)
科学(66282)
(60549)
(55481)
研究所(50550)
中心(50200)
财经(48448)
(47003)
北京(45531)
(45341)
(44207)
业大(44140)
(43067)
师范(42744)
经济学(40924)
(40116)
(37017)
经济学院(36801)
农业(36664)
基金
项目(213062)
科学(167788)
研究(158881)
基金(155953)
(135248)
国家(134142)
科学基金(114779)
社会(100339)
社会科(95075)
社会科学(95053)
基金项目(82030)
(79208)
自然(73165)
教育(72910)
自然科(71464)
自然科学(71447)
自然科学基金(70177)
(68118)
资助(65133)
编号(64494)
成果(54221)
(48577)
重点(47496)
(45052)
课题(44588)
(43749)
教育部(42093)
国家社会(41620)
创新(40816)
大学(40713)
期刊
(145615)
经济(145615)
研究(100855)
中国(61283)
学报(48224)
管理(46613)
科学(45286)
(43885)
(42777)
教育(38641)
大学(36941)
学学(34130)
(30991)
金融(30991)
农业(29979)
技术(26563)
财经(23683)
经济研究(23603)
业经(20969)
(20284)
问题(19402)
图书(19142)
(18366)
国际(17349)
理论(16433)
(16070)
世界(15781)
技术经济(15069)
实践(14827)
(14827)
共检索到478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卢锋  
本文研究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特征含义、发生根源及其与汇率失衡的关系。首先以国际收支结构变动和外汇储备增长作为观察背景,从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角度考察中国双顺差现象的特征含义。然后从加工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组合效应角度分析产生双顺差现象的直接原因,从产品内分工时代条件与中国经济开放成长道路阶段性特点角度考察其深层根源。最后探讨双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关系,着重分析近年人民币汇率低估对双顺差规模激增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巴劲松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外汇储备及其变动已经成为国内金融政策和对外金融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作为一种存量 ,是一国对外经济往来流量累积的结果 ;外汇储备既是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运行的结果 ,又是在一定条件下对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运行构成的约束。这使得外汇储备的形成及其管理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连。本文通过实证研究 ,分析了当前中国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波动的中长期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珍  
截至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18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那么,我国外汇储备在今后几年能否一如既往地保持目前的增速呢?由于外汇储备来源于一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与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彦红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施建淮  
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运用成为近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同样成为关注焦点的是中国外汇储备惊人的增长幅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晓华  
本文运用我国1997~2007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考察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情况,认为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对外间接投资渠道单一,外汇储备收益率低;对外直接投资严重不足,用汇需求低;进口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的消费作用难以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运用我国外汇储备的思路:通过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增加国家的战略储备等方式开拓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通过增加间接投资中股票投资的比重、投资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行业等方式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少强  焦武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本文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及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传纶  闫先东  
外汇储备来源:外汇收支和国际收支角度的分析王传纶闫先东从我国的结售汇报表来看,1995年贸易顺差151.01亿美元,非贸易顺差148.99亿美元,资本项目逆差50.61亿美元;1996年贸易顺差183.86亿美元,非贸易顺差150.25亿美元,资本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鸿飞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的顺差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采取适度有效措施,实现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红夏  
截至2004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额达4398亿美元,国际收支的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变动直接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进行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政  
本文从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入手,总结了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现状及决定因素。根据中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情况,分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从权变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理论上的决定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鹏  
改革开放以后的1979—1993年,中国外汇储备一直在200亿美元以下徘徊,储备规模在波动中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1994年,我国政府实施了包括外汇体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方案,从而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外汇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而94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尤为引人关注,截止97年年底,已达1430亿美元,再次成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通过外汇体制改革,国内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的信心增强,资本外逃有所减少,出口结汇的比重大大上升,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太峰  
本文认为,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国外汇储备尽管已逾8000亿美元,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外汇储备已经“过多”;外汇储备的增减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要外汇储备增长的同时,国内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就应当认为这种增长是正常的、合理的;外汇储备增长并不是通货膨胀、汇率升值的决定因素,也不存在资源浪费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已接近4万亿美元,继续高居全球榜首。巨额的外汇储备引发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市场与决策层对外汇储备管理的新一轮讨论。在这一关键时刻,我国著名国际金融学家吴念鲁的专著《中国外汇储备研究——考量与决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8月)正式出版了。应该说,这本专著的问世恰逢其时。《中国外汇储备研究——考量与决策》一书从国际储备的变迁史入手,深入分析了主要经济体外汇储备管理的原则与理念;系统地梳理了新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制度与外汇储备数量的变迁历史,反思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