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6)
- 2023(8397)
- 2022(6951)
- 2021(6729)
- 2020(5364)
- 2019(12356)
- 2018(11912)
- 2017(22618)
- 2016(11925)
- 2015(13519)
- 2014(13058)
- 2013(12941)
- 2012(12338)
- 2011(11396)
- 2010(11532)
- 2009(10746)
- 2008(10418)
- 2007(9084)
- 2006(8168)
- 2005(7561)
- 学科
- 济(50285)
- 经济(50234)
- 管理(31118)
- 业(28877)
- 企(21726)
- 企业(21726)
- 方法(20029)
- 中国(18631)
- 数学(17801)
- 数学方法(17617)
- 贸(15695)
- 贸易(15689)
- 易(15463)
- 农(14826)
- 财(12466)
- 制(10521)
- 策(10253)
- 融(10062)
- 金融(10062)
- 银(9914)
- 银行(9914)
- 业经(9856)
- 行(9692)
- 农业(9240)
- 环境(8272)
- 出(8228)
- 关系(8134)
- 地方(8083)
- 学(8064)
- 及其(7918)
- 机构
- 大学(169556)
- 学院(169405)
- 济(83798)
- 经济(82433)
- 研究(66011)
- 管理(62772)
- 理学(53035)
- 中国(52893)
- 理学院(52452)
- 管理学(51863)
- 管理学院(51525)
- 财(38200)
- 京(36489)
- 科学(34061)
- 所(32253)
- 财经(29576)
- 研究所(29050)
- 中心(28893)
- 经济学(27349)
- 经(27256)
- 经济学院(24589)
- 北京(24251)
- 江(23949)
- 院(23871)
- 范(22716)
- 师范(22612)
- 农(22277)
- 财经大学(22031)
- 科学院(19183)
- 州(18819)
- 基金
- 项目(106586)
- 科学(85959)
- 研究(83664)
- 基金(79885)
- 家(68659)
- 国家(68136)
- 科学基金(58120)
- 社会(55514)
- 社会科(52855)
- 社会科学(52848)
- 基金项目(39998)
- 教育(38553)
- 省(37007)
- 自然(34254)
- 资助(33937)
- 自然科(33471)
- 自然科学(33462)
- 编号(33167)
- 划(32909)
- 自然科学基金(32908)
- 成果(28381)
- 部(26116)
- 重点(24335)
- 中国(24311)
- 国家社会(24253)
- 发(24222)
- 课题(23938)
- 教育部(23079)
- 性(22166)
- 创(21864)
共检索到269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国际收支双顺差 演进前景 政策涵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从2012年起,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已经逐渐消失。在未来,随着经常账户内部货物贸易顺差继续下降以及服务贸易逆差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及高杠杆导致国内储蓄投资缺口收窄甚至倒挂,中国的经常账户可能呈现出短期顺逆差交替、中期转为持续逆差的格局;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资本管制程度的下降,中国的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可能呈现出余额变动不居的特点;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常账户余额最终由正转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藏汇于民格局的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中期内有望逐渐下降。中国国际收支格局变化导致的政策涵义至少包括:第一,无论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还是中国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在未来均会显著增强;第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将会发生深刻改变;第三,各种资金频繁的大进大出将会增加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内外部冲击;第四,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投资需求将会发生趋势性下降,中期内美国国债市场存在显著调整的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蔡兴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不少国内学者对这个"双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首先是一个汇率体制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对各国近年来汇率体制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骏
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是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已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不良影响,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科学、合理的路径,即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实施"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取消"敞口"引进外资政策,遏制"热钱"的流入;积极推进汇率改革,多策并举化解储备风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等。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不平衡 双顺差 解决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志华 张会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了物价上涨、贸易摩擦和国民福利损失。需要资本账户逐步开放与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改革相互协调来缓解当前通货膨胀压力,同时需要在金融体制、财政体制、要素市场等方面不断进行制度安排创新,提高国内支出水平,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少强 焦武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本文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及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曙军
本文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的大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全球流动性膨胀的美元主导因素,并着重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提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路径,从根本上解决一直困扰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膨胀问题。
关键词:
国际收支 顺差 虚拟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腾龙 邵臻励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巨额累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造成流动性过剩,使得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预期,央行数量型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封存"过剩流动性乃至消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才能彻底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威胁。从双顺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双顺差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机制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顺差 成因 影响 再平衡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生蕾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形成的双顺差盈余所导致的。大量积累的外汇储备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信誉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使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改变人为推动的贸易顺差格局;改善内部经济失衡状况,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放宽外汇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引导资金有序流出;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等。
关键词:
国际收支顺差 产业结构调整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志芬
国际收支持续大规模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迫使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过量供应。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汇率政策的制约,货币政策陷入了因双顺差持续增长带来的汇率、利率、市场流动性、经济增长的协调困境。本文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转变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困境。
关键词:
国际收支 顺差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速,形成了严重的外部经济失衡。本文在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利弊影响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缓解“双顺差”的经济政策,提出了我国未来时期外汇储备控制的思路、规模和政策选择。
关键词:
双顺差 政策变量 外汇储备规模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薇 陈仲常 Nicole Quan Kep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一方面,这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在分析国际收支顺差与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正在以廉价劳动力、环境的恶化、外汇储备过高等方面为成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顺差 劳动力 环境 外汇储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