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2)
2023(6961)
2022(5775)
2021(5574)
2020(4651)
2019(10565)
2018(10421)
2017(19173)
2016(10335)
2015(12193)
2014(12019)
2013(11840)
2012(11233)
2011(10451)
2010(10359)
2009(9629)
2008(9274)
2007(8067)
2006(7132)
2005(6651)
作者
(29780)
(24979)
(24670)
(23728)
(15811)
(11786)
(11380)
(9811)
(9576)
(8684)
(8658)
(8370)
(8129)
(8018)
(7985)
(7688)
(7429)
(7240)
(7075)
(6896)
(6482)
(5993)
(5989)
(5735)
(5551)
(5463)
(5458)
(5319)
(5181)
(5007)
学科
(43446)
经济(43389)
管理(23686)
(22045)
方法(18057)
中国(17300)
数学(15957)
数学方法(15867)
(14965)
企业(14965)
(12772)
(12555)
贸易(12549)
(12373)
(10613)
(9842)
金融(9835)
(9825)
(9110)
银行(9096)
(9005)
(8917)
(8445)
农业(8308)
关系(7534)
业经(7526)
(6940)
理论(6500)
地方(6385)
环境(6307)
机构
大学(150897)
学院(147495)
(71501)
经济(70322)
研究(61640)
管理(51298)
中国(48962)
理学(43342)
理学院(42774)
管理学(42118)
管理学院(41833)
科学(34003)
(33974)
(31620)
(31302)
研究所(28583)
中心(26686)
(25375)
财经(24811)
经济学(23917)
(22960)
北京(22353)
(22129)
经济学院(21510)
(20434)
农业(19938)
业大(19681)
(19387)
师范(19161)
财经大学(18578)
基金
项目(96479)
科学(76342)
基金(72235)
研究(71767)
(64235)
国家(63782)
科学基金(52969)
社会(47415)
社会科(45063)
社会科学(45057)
基金项目(36617)
(33190)
教育(32779)
自然(31846)
自然科(31153)
自然科学(31139)
资助(30710)
自然科学基金(30611)
(29957)
编号(27345)
成果(23862)
(23358)
中国(22512)
重点(22475)
国家社会(21475)
(21330)
课题(20120)
教育部(20081)
(19445)
(18767)
期刊
(77646)
经济(77646)
研究(50083)
中国(35106)
学报(24303)
(23510)
(22735)
科学(22599)
管理(19769)
大学(18788)
学学(17622)
教育(17598)
(16496)
金融(16496)
农业(16225)
经济研究(14218)
国际(13566)
(13151)
财经(12944)
技术(11640)
世界(11513)
(11420)
问题(10881)
业经(9815)
(9606)
统计(6808)
(6695)
(6657)
论坛(6657)
技术经济(6586)
共检索到237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内需复苏与国际人员往来恢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规模有望显著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大概率呈现上半年逆差、下半年顺差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继续维持经常账户顺差、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的“一顺一逆”格局。经常账户盈余较同期显著扩增,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持续较大逆差,储备资产存量小幅下降,净误差与遗漏项季度数据顺逆交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玉超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相对平稳,保持基本平衡,体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支撑作用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2022年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企、货币政策加快紧缩,地缘政治更趋紧张,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诸多困难挑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经济顶住压力保持增长。2022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关键词: 国际收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2001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依然表现良好,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2001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依然保持增长,但是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2001年1月-9月,我国外贸出口达到1948亿美元,增长6.9%;进口达到1814亿美元,增长11.2%,进出口顺差134.4亿美元,同比下降30%。贸易顺差的进一步缩小将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进一步缩小。 其次,2001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有扩大趋势。2001年上半年我国服务项目收入与支出均平稳增长,服务项下逆差为32亿美元。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小五  王旭祥  
本文从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局面的形成原因入手,主要探讨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失衡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形式具有较大的潜在不稳定性,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还不够充分时,资本项目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出的管制不宜过快放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一文对 1 982— 1 999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差额项目进行了分析。它揭示了这一时期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差额的变动趋势 ,阐述了这些主要差额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我国储备资产变动的原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付海燕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会影响东道国国际收支,也会对投资母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投资效应、利润汇回效应和贸易效应所包含的7种渠道影响母国国际收支;对外直接投资初期会造成母国国际收支净效应为负的情形,但伴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累积,国际收支净效应会逐步为正。最后本文测算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际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大于国内投资收益率;近年来国际收支净效应持续为负,但对改善"双顺差"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丁剑平  赵建晖  
自2001年以来,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顺差的指数型增长将我国推向了全球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的风口浪尖。在国际金融危机频发、跨境流动资金波动剧烈的背景下,我国反常顺差所具有的潜在风险非常值得关注。鉴于此,文章的研究重点在于:(1)采用涉及27个国家股票市场的数据,构建并计算了反映国际投资者情绪变化的风险偏好指数;(2)将国际市场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影响国际资金在我国跨境流动的驱动因素,以辨别跨境资金中的不稳定成分,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管涛  贾宁  谢月兰  
2012年中国对外经济部门进一步趋向平衡,经常项目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增长大幅放缓,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国际收支平衡仍面临各种体制机制和市场障碍,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阳  王波  
本文在对2001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外部经济中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内部经济中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之后探讨了中国内外经济不均衡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蔡兴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不少国内学者对这个"双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首先是一个汇率体制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对各国近年来汇率体制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