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8)
- 2023(6616)
- 2022(5279)
- 2021(5139)
- 2020(3895)
- 2019(9096)
- 2018(8633)
- 2017(16003)
- 2016(8304)
- 2015(9765)
- 2014(9313)
- 2013(9337)
- 2012(8823)
- 2011(8164)
- 2010(8012)
- 2009(7392)
- 2008(7085)
- 2007(5979)
- 2006(5298)
- 2005(4946)
- 学科
- 济(39147)
- 经济(39108)
- 管理(19054)
- 业(17599)
- 方法(16512)
- 中国(14943)
- 数学(14926)
- 数学方法(14829)
- 贸(12832)
- 贸易(12826)
- 易(12685)
- 企(12499)
- 企业(12499)
- 农(10131)
- 融(8113)
- 金融(8112)
- 财(8082)
- 制(7516)
- 银(7441)
- 银行(7441)
- 行(7284)
- 业经(7278)
- 关系(6980)
- 出(6962)
- 农业(6564)
- 环境(6345)
- 发(6115)
- 学(5433)
- 口(5228)
- 出口(5227)
- 机构
- 大学(122130)
- 学院(120123)
- 济(63001)
- 经济(62219)
- 研究(48767)
- 管理(42634)
- 中国(39689)
- 理学(36265)
- 理学院(35864)
- 管理学(35532)
- 管理学院(35306)
- 财(26996)
- 京(26442)
- 科学(24702)
- 所(23677)
- 经济学(21920)
- 财经(21657)
- 研究所(21580)
- 中心(20908)
- 经(20162)
- 经济学院(19821)
- 北京(17811)
- 院(17537)
- 财经大学(16396)
- 范(15605)
- 师范(15524)
- 农(15472)
- 江(14984)
- 科学院(14803)
- 研究中心(13961)
- 基金
- 项目(78535)
- 科学(63402)
- 研究(61036)
- 基金(59919)
- 家(52225)
- 国家(51863)
- 科学基金(43692)
- 社会(42081)
- 社会科(40130)
- 社会科学(40124)
- 基金项目(29998)
- 教育(27877)
- 省(25926)
- 资助(25090)
- 自然(24679)
- 自然科(24127)
- 自然科学(24121)
- 自然科学基金(23734)
- 划(23716)
- 编号(22849)
- 中国(20235)
- 部(19755)
- 成果(19552)
- 国家社会(19347)
- 重点(18231)
- 发(18185)
- 教育部(17497)
- 课题(16742)
- 创(16305)
- 性(16298)
共检索到188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骏
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是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已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不良影响,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科学、合理的路径,即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实施"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取消"敞口"引进外资政策,遏制"热钱"的流入;积极推进汇率改革,多策并举化解储备风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等。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不平衡 双顺差 解决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曙军
本文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的大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全球流动性膨胀的美元主导因素,并着重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提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路径,从根本上解决一直困扰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膨胀问题。
关键词:
国际收支 顺差 虚拟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腾龙 邵臻励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巨额累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造成流动性过剩,使得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预期,央行数量型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封存"过剩流动性乃至消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才能彻底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威胁。从双顺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双顺差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机制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顺差 成因 影响 再平衡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晓华
本文运用我国1997~2007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考察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情况,认为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对外间接投资渠道单一,外汇储备收益率低;对外直接投资严重不足,用汇需求低;进口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的消费作用难以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运用我国外汇储备的思路:通过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增加国家的战略储备等方式开拓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通过增加间接投资中股票投资的比重、投资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行业等方式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蔡兴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不少国内学者对这个"双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首先是一个汇率体制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对各国近年来汇率体制与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志华 张会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了物价上涨、贸易摩擦和国民福利损失。需要资本账户逐步开放与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改革相互协调来缓解当前通货膨胀压力,同时需要在金融体制、财政体制、要素市场等方面不断进行制度安排创新,提高国内支出水平,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少强 焦武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本文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及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国际收支双顺差 演进前景 政策涵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余永定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既是宏观经济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或资源跨境配置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发生了畸变,从经常项目逆差变成了经常项目顺差,其原因之一是防范危机的宏观政策目标压倒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国长期存在的"双顺差"说明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高度不合理,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国际收支的合理平衡。但是,中国国际收支的不合理状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综合问题,而货币政策只能影响某些变量的某些方面。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第一步应该是停止干预外汇市场,让人民币尽快升值到位,使中国能够首先把资源用于满足国内需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博资 谭小芬
201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开始呈现出由"双顺差"向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新常态转变之趋势。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日益明显,外汇储备增长大幅放缓,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收支的改善总体上属于结构性调整范围,新形成的对外贸易态势不会发生大幅度反弹。但国际收支平衡仍面临着各种体制机制和市场障碍,应该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加快建立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动态平衡。
关键词:
经济再平衡 结构性调整 国际收支平衡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力 刘振林
作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近二十多年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无疑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进入“入世”后过渡期以来,FDI利润和红利等的汇出给收益项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却在日益增加,致使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日渐脆弱和不稳定。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预防风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泰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矛盾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他相关负面影响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见图1),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但从效果来看尚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