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9)
2023(8088)
2022(6525)
2021(6178)
2020(5209)
2019(12007)
2018(11288)
2017(21895)
2016(11298)
2015(12948)
2014(12346)
2013(12577)
2012(11876)
2011(10687)
2010(10867)
2009(10498)
2008(9595)
2007(8238)
2006(7485)
2005(7149)
作者
(30930)
(25695)
(25553)
(24565)
(16442)
(12315)
(11795)
(9920)
(9756)
(8951)
(8693)
(8415)
(8340)
(8267)
(8103)
(8101)
(7572)
(7502)
(7239)
(6899)
(6337)
(6201)
(6055)
(5853)
(5834)
(5754)
(5672)
(5241)
(5160)
(5118)
学科
(51884)
经济(51836)
(31406)
管理(29553)
(27425)
金融(27425)
(25482)
企业(25482)
(23818)
银行(23813)
中国(23728)
(23153)
方法(23069)
数学(21144)
数学方法(21041)
(16798)
(14636)
贸易(14622)
(14460)
(13456)
(11593)
中国金融(11302)
(11181)
财务(11167)
财务管理(11154)
企业财务(10812)
业经(9636)
地方(9425)
(8715)
关系(8224)
机构
大学(162640)
学院(159214)
(83326)
经济(82156)
研究(61112)
管理(57590)
中国(56413)
理学(48940)
理学院(48448)
管理学(47920)
管理学院(47649)
(39291)
(34230)
财经(31355)
科学(30964)
(30131)
经济学(29040)
中心(28879)
(28868)
研究所(27191)
经济学院(26369)
财经大学(23854)
(23657)
金融(23280)
(22704)
北京(22682)
(21485)
(20557)
(19974)
银行(19250)
基金
项目(100994)
科学(81592)
基金(78876)
研究(74738)
(68414)
国家(67945)
科学基金(58245)
社会(51458)
社会科(49324)
社会科学(49314)
基金项目(40091)
自然(35361)
自然科(34633)
自然科学(34627)
(34103)
自然科学基金(34080)
资助(33569)
教育(33263)
(30390)
编号(27058)
(24774)
中国(23719)
国家社会(23554)
重点(23170)
成果(23025)
(22326)
教育部(22050)
(21408)
(20405)
人文(20398)
期刊
(85065)
经济(85065)
研究(55747)
(35482)
金融(35482)
中国(31114)
(30104)
管理(22001)
学报(21881)
科学(21407)
(20530)
大学(17283)
财经(16644)
学学(16470)
经济研究(16234)
国际(16196)
(15142)
(14392)
农业(13234)
世界(12078)
问题(11878)
技术(10880)
教育(10535)
业经(9645)
(8145)
技术经济(8006)
统计(7860)
理论(7732)
(7002)
贸易(7002)
共检索到256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立晟  陈思翀  
本文估算了中国1998年至2011年间基于市场价值的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季度数据,并运用Gourinchas&Rey(2007a)的现值模型量化分解了中国外部失衡调整中金融和贸易两种调整渠道的贡献度。结果表明,中国持续的外部失衡中存在显著的估值效应损失,在2011年末达到4212亿美元,占对外净资产总额的25%;金融调整渠道能显著地解释约12%的外部失衡动态变化,并且与贸易调整渠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在我国外部失衡持续为正值的条件下,不但我国未来净出口增长率会下降,而且还将经历更低的对外净资产回报率。因此本文建议,在短期内应改善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在中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汪洋  
近年来,国家外管局连续公布了2004—2006年中国国际投资头寸统计数据[1]。统计表明,2006年末对外金融净资产6621亿美元,2005年末对外金融净资产4226亿美元,涨幅分别达到57%和44%。如何理解近年来中国金融净资产的迅速增加?为什么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涛  周济  
我国外来投资主要是股权投资,而对外投资主要是债权投资。按照市场规律,前者投资回报通常高于后者,这就造成我国投资收益较低甚至略有逆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伟  贾林果  
近二十年来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全球贸易与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资本流动的加剧,这些都会使一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为这种不确定性风险进行衡量和控制,编制一个完整的国际帐户体系就变得必不可少。通常我们所说的国际帐户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简称BOP),然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一个完整的国际帐户体系不仅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还应包括一个反映一国是否为债权国或债务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简称ⅡP)。本文阐述了国际投资头寸表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关系、ⅡP的编制原则;在此基础上...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学智  张明  
随着中国对外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资产存量价值变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金融账户而非经常账户出发来对中国对外资产价值变动情况进行考察,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差,也可以在各子项下开展细化分析。总体而言,在2009-2017年期间,中国对外资产获得了轻微的估值收益。其中对离岸金融中心"直接投资"的估值收益较高。但我们判断这并非由汇率因素和价格因素所致。将中国大陆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直接投资数据剔除后,中国对外资产的估值收益为负。具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虽未获得良好的估值收益,但也并未遭受损失;证券投资中的股权投资获得较好的估值收益,但由于占比过低,因而影响有限;中国对外债权投资和"其他投资"估值损失较高,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数量的其他变化"应是致其流失的重要原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宁殿霞  
21世纪的人类处在一个深度金融化的生存世界中,几乎所有财富都通过金融的运作进入流通领域,资本金融体系在最大化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造成的不平等也史无前例。《21世纪资本论》用"财富=资本"揭示了资本金融化带来代际不平等的现实,然而作者用各国资本"头寸相等"遮蔽了头寸背后的资本与资源的双向流动机制,导致他只看到不平等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比皮凯蒂揭示的一国内部的富人和穷人之间因"承袭"带来的不平等更为惊心动魄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家内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一国外部失衡调整的渠道主要包括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其中贸易渠道一直是外部调整的主渠道。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部失衡调整的金融渠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我国外部失衡调整渠道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美国大平稳时期的结束以及中国在近期成为新兴的不成熟的债权国,估值效应等金融调整渠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但究其根源仍在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以及中国特殊的对外资产偏向结构。因此,改革对美元过度依赖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逐步调整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结构是未来我国进行外部调整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黄忠平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的“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 ,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 ,利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虽然能使人民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的影响 ,但这种手段极不经济 ,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 ,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力求使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实现国际收支真实的平衡、内容的平衡和主动的平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  周学智  
尽管美国净对外负债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对外债务问题不断严重的背景下,美国却可以通过"存量调节"渠道予以缓解。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国对外资产与对外负债之间存在着结构差异。美国对外资产中的高风险、高收益类资产比重较高,对外负债中的安全类资产比重较大。前者在"存量调节"中更具优势。与此同时,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国向美国输出资产对美国的对外负债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量"上加速美国对外负债状况恶化的同时,却从"质"上优化了美国对外负债的结构,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有助于美国对外负债的调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强  
文章基于美国1976-2014年度数据,使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美国国际投资债权头寸、债务头寸和净头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美国经济规模、对外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能够对美国国际投资净头寸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美元指数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能够对美国国际投资净头寸产生负向显著影响。近年来,我国国际投资发展迅速,但在国际投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较慢,文章通过研究美国国际投资,借鉴其有利的发展模式,启发并建议中国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承明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It explores the quat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and Balance of Payments.Finally, it estimat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hina by using balance of payments accumulative total and world average rate of asset return.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青  陆茸  
本文在对主要经济体外部失衡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量化了金融调整渠道和贸易调整渠道对外部失衡调整的重要性,并基于PVAR的估计结果验证了一国低于趋势水平的负向外部失衡需要未来净出口增长上升或预期未来更高的净外部资产收益率来进行弥补。方差分解结果表明,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在外部失衡调整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前者解释了约46.23%外部失衡指标的动态变化,后者则为53.77%,金融调整渠道作为一种新型调整渠道对外部失衡动态调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未预期的估值损失比例较大,外部头寸的估值损失随着未预期风险事件的增加而加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圆圆  张明  
近年来,G20国家海外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金融一体化程度持续提高,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并未显著缓解。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海外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海外资产增长主要源自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项目,而后者的外汇储备项目是资产增长最重要的形式,此外,外国直接投资是后者海外负债增长的主要形式。海外资产负债的结构差异,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经常账户余额的波动、投资收益的变化,以及估值效应等因素,共同导致G20国家海外净资产头寸波动性的加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