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6)
2023(6807)
2022(5729)
2021(5479)
2020(4676)
2019(10930)
2018(10520)
2017(19802)
2016(10769)
2015(12570)
2014(12096)
2013(12315)
2012(11738)
2011(10959)
2010(10968)
2009(10155)
2008(10071)
2007(8623)
2006(7714)
2005(7037)
作者
(32130)
(26956)
(26950)
(25474)
(17290)
(12853)
(12186)
(10453)
(10350)
(9545)
(9508)
(9199)
(8681)
(8659)
(8577)
(8303)
(8000)
(7813)
(7777)
(7692)
(7029)
(6620)
(6445)
(6230)
(6114)
(5996)
(5947)
(5659)
(5492)
(5475)
学科
(49931)
经济(49869)
管理(24562)
(24149)
方法(23444)
数学(20817)
数学方法(20656)
(17826)
企业(17826)
中国(15731)
(13800)
贸易(13795)
(13556)
(12572)
(10401)
(9889)
(9116)
金融(9115)
业经(8813)
(8500)
(8277)
银行(8252)
农业(8096)
(8067)
关系(7546)
环境(7517)
(7242)
(6732)
(6661)
地方(6497)
机构
大学(168043)
学院(161984)
(77645)
经济(76592)
研究(65526)
管理(58189)
理学(50214)
中国(50209)
理学院(49530)
管理学(48777)
管理学院(48469)
科学(37967)
(36731)
(33874)
(32667)
研究所(31222)
(29415)
中心(27463)
财经(26669)
经济学(26127)
(24683)
北京(23755)
业大(23690)
经济学院(23624)
农业(23314)
(22867)
(22221)
(22094)
师范(22021)
科学院(20372)
基金
项目(108172)
科学(86264)
基金(82824)
研究(77300)
(74111)
国家(73609)
科学基金(61360)
社会(52054)
社会科(49571)
社会科学(49558)
基金项目(42928)
自然(38555)
自然科(37735)
自然科学(37720)
自然科学基金(37133)
(36948)
教育(35349)
资助(34574)
(33780)
编号(28069)
(26530)
重点(25236)
中国(24214)
成果(24140)
国家社会(23579)
(23428)
教育部(22751)
(21919)
大学(20867)
人文(20857)
期刊
(81208)
经济(81208)
研究(52439)
中国(31735)
学报(27910)
科学(26589)
(26097)
(22856)
大学(21164)
管理(20552)
学学(19858)
农业(18399)
(15458)
金融(15458)
教育(15376)
经济研究(14438)
国际(14232)
财经(13906)
(13873)
(12133)
世界(12086)
问题(11571)
技术(11482)
(11233)
业经(9690)
技术经济(8247)
(7792)
统计(7767)
资源(7747)
业大(6619)
共检索到246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彭支伟  张伯伟  
本文通过一个两国模型推演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国际分工收益决定机制,发现一国所得实际产出份额在加工贸易下等于该国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与其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之积,在一般贸易下等于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与其在使用国的生产网络关联度之积。基于1995—2014年中国数据的模拟表明,中国在国内外的分工收益主要源自一般贸易,外国从中国所得收益在2003年以前1/2以上来自加工贸易,但2004年起跌破50%。2011年以前中国加工部门国产中间品数量渗透比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均趋于提高,但后者对收益提升贡献更大;2012年以后加工收益份额略降,主因是国产中间品数量渗透比下降。一般贸易部门的国内收益份额以2007年为界,先降后升。国产中间品的国内网络关联度受样本期内3轮危机及中国"入世"冲击短暂下降,其他年份均上升,并在2006年以后推动了对进口中间品的替代;一般贸易出口中间品的外部网络关联度在样本期间大幅上升,显著推动了中国的海外分工收益的提升。外国在中国两大部门所得收益均相对倚重中间品数量的支撑。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应优化创新环境以促进本土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国产中间品的生产网络关联度或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国内地区生产网络融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勇兵  钱意  张相文  
本文运用1998-2006年CEPII-BACI数据库考察了HS6分位产品层面中国进口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中国进口持续时间的中位值为1年,均值为2.26年,中国进口贸易关系的危险函数同样也具有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性。我们运用离散时间cloglog模型考察了进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传统的引力模型变量对持续时间具有与贸易流量类似的影响。同时,汇率波动、初始贸易额和产品差异化等因素都对中国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在进口贸易政策调整过程中必须重视进口持续时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绪才  徐丹  刘嫣红  
基于有关数据资料和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法,试图对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时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国际游客数增长较为迅速,但与法国、美国、西班牙等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在世界国际旅游市场总规模中所占份额偏少。(2)中国国际游客的空间分布集中度较高,从洲际视角分析,亚洲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客源地区,欧洲和美洲分别为中国第二、三大国际客源地区;从国家层面分析,多年来,中国前15位国际客源国变化不大,但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空间分布的集中度有所减小。(3)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和距离对客源国来华旅游的游客数有明显的影响和作用,但作用强度和性质不同,进出口总额影响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华林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研究已渐成气候,其决定因素的理论概括和实证分析却颇为匮乏。本文从物理、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概括了九个基本决定因素,并利用中国的零部件进出口数据作为对产品内贸易的近似度量对这些基本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扩展的引力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大部分因素对不同分类的产品具有相似的效应,某些因素对进口和出口的效应差异明显。综合而言,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潜力巨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程名望  Jin Yanhong  盖庆恩  史清华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FY方法和MS方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进行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区域差异是造成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产等微观因素,以及家庭特征、行业、职业等因素;制度与政策、政治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限。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鼓励农户非农就业,提供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的教育和卫生服务,是降低中国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有效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学昌  
本文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从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对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决定因素作了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选取中国2000-2009年间29个省份的加工贸易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技术,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发现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制造业参加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对其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而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备状况、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水平等也对中国制造业参加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佟家栋  张亚  
高等教育具有多种社会属性,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性反映着高等教育与生产交换的一种关系,是高等教育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高等教育贸易性,是指高等教育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交易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即参与国际贸易的潜在能力和可贸易程度。其决定因素有产业性因素、比较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干沁雨  
权益资本成本是公司财务的一个核心问题,但其决定因素学术界尚未系统探讨。文章认为,企业风险水平是其决定性因素,公司治理机制、投资者保护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知  
本文基于1992-2005年我国14个FDI主要来源国和地区的数据分析了FDI流入我国的原因。无论是在所有国家样本中还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样本中,资本来源国的市场规模和双边贸易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资本来源国相对劳动成本的提高会增加亚洲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资本来源国贷款成本的相对降低会增加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曦  陈中飞  
本文在传统城镇化理论模型中引入城镇聚集成本和农村人口迁移成本,建立了城镇化水平决定的预期收益一成本(非)均衡模型。然后基于92个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和制度两方面揭示决定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参与率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民众自由度越大,高等教育普及率水平越高,一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而无论是根据OECD国家还是非OECD国家的经验,中国的实际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国际经验下的合意城镇化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阻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并非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因素,而是诸如人口户籍管理这样的制度性因素,因而破除户籍制度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金奇  段娣桃  
采用2002年1月-2017年5月面板数据模型,对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有效汇率、失业率、CPI和我国对其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总量而言,各地区实际有效汇率和我国对其进口总额呈负相关,各地区失业率、CPI和我国对其进口总额呈正相关。就地区而言,各地区汇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对其的进口;大部分地区失业率的提高引发了收入减少效应,进而促进了我国对其的进口。其政策含义在于,应控制人民币汇率,监测其他国家和地区失业率,以适时调节我国相关行业的进口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施炳展  王有鑫  李坤望  
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均收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逐渐引起学界和政府的重视;在开放条件下,出口产品品质是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在表现。与技术复杂度和广度边际等角度不同,本文从品质(quality)这一崭新视角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并采用嵌套Logit模型克服了将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产品品质的方法缺陷。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产品品质呈下降趋势;行业资本密集度越高,行业技能密集度越高,中国出口产品品质越低;与技术复杂度和单位价值指标相比,中国出口产品品质没有明显超出其人均收入对应的水平。加工贸易占比下降、外资企业竞争效应以及资本劳动比上升是出口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盛煜辰  沈瑶  
文章基于中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测度了“商业存在”形式的中国服务贸易壁垒指标,发现1995~2021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壁垒在总体上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不同行业之间的限制程度差别较大。从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中国服务贸易壁垒决定因素的计量回归分析表明,就业占比越低、国有化程度越高、FDI比重越高、贸易竞争力越低、进口渗透率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的服务行业的贸易保护水平越高。这是政府对服务经济与服务贸易产业政策战略考量与不同服务行业差别性利益反映的综合结果。文章对合理设定中国服务贸易保护水平、逐步降低服务贸易壁垒、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锦军  谷娟  
文章以行业集中度、企业规模、研发费用、企业进入数量及增长速度、产业利润率、生产能力利用率等六大指标作为判断基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六大指标综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标准得分,从而实现对中国37个行业竞争状况的定量分析和排序分类,并依据该得分将37个行业划分为垄断性、垄断竞争型、一般过度竞争型和严重过度竞争型四种类型。验证了垄断因素对于行业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证明了所构建的判断行业竞争状况的指标的合理性,从而为消除垄断,缩小收入差距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