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2)
2023(12380)
2022(10325)
2021(9901)
2020(8168)
2019(18804)
2018(18328)
2017(33530)
2016(17658)
2015(19764)
2014(19684)
2013(19165)
2012(17737)
2011(16084)
2010(16203)
2009(15386)
2008(14506)
2007(12572)
2006(11491)
2005(10944)
作者
(46568)
(38674)
(38158)
(36965)
(24647)
(18494)
(17653)
(14989)
(14793)
(14079)
(13173)
(13014)
(12429)
(12428)
(12212)
(12011)
(11214)
(11197)
(11145)
(10734)
(9879)
(9266)
(9124)
(9010)
(8721)
(8610)
(8592)
(8415)
(7838)
(7572)
学科
(70334)
经济(70250)
管理(46726)
(44815)
(36665)
企业(36665)
中国(31488)
(27516)
金融(27515)
(25852)
银行(25842)
方法(25473)
(25076)
数学(22059)
数学方法(21836)
(21788)
(20243)
(19993)
业经(16535)
(16131)
贸易(16111)
(15819)
地方(14780)
(13532)
农业(13191)
(12443)
财务(12408)
财务管理(12367)
理论(12071)
(11862)
机构
大学(236690)
学院(234346)
(108682)
经济(106655)
研究(89052)
管理(84837)
中国(77584)
理学(70588)
理学院(69755)
管理学(68775)
管理学院(68283)
(54100)
(51848)
科学(47282)
(43945)
中心(42496)
财经(40931)
研究所(38923)
(37500)
(36108)
经济学(35708)
北京(34257)
(33495)
(32059)
经济学院(32055)
(31852)
师范(31624)
财经大学(30641)
(29399)
业大(27233)
基金
项目(146282)
科学(116152)
研究(115498)
基金(106663)
(91703)
国家(90895)
科学基金(77555)
社会(75131)
社会科(71319)
社会科学(71306)
基金项目(54681)
(53864)
教育(52687)
编号(46451)
(45989)
自然(44844)
自然科(43847)
自然科学(43834)
资助(43335)
自然科学基金(43088)
成果(40099)
(34158)
重点(33766)
(33000)
课题(32964)
国家社会(32811)
(31956)
(30887)
中国(30604)
教育部(30245)
期刊
(124511)
经济(124511)
研究(85387)
中国(60569)
(43342)
(40699)
金融(40699)
管理(34656)
教育(33521)
学报(31002)
(30875)
科学(30507)
大学(25045)
学学(22500)
经济研究(21523)
财经(21359)
技术(20800)
农业(19878)
(18686)
业经(17828)
(16518)
问题(15783)
国际(15401)
世界(14329)
图书(12658)
理论(12236)
(12075)
论坛(12075)
(11895)
技术经济(11493)
共检索到399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肇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由单一面向国防建设服务转向面向四个现代化服务、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样一个改革路径。这个历程使国防资金的形成渠道和机制多元化了,使科技和金融、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成为可能。本文拟从国防科技工业30年改革演进特征入手,考察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演进的推动因素及对未来发展新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新时期的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范肇臻  
国防科技工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以及回收期长的特征决定了其发展必须依赖金融组织的支持。通过对美国国防科技工业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经验研究,发掘出值得借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途径,从而可以为构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金融支持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旭东  李东  
国防科技工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国防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国防科技工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的多个领域,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国家国防利益,又要保证体制的效率。国防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国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围绕这个核心,通过完善金融供给体系和改革国防采购体制,完成国防投融资体制的重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荣明杰  闵功灵  
本文认为,从理论、实践等几方面因素考虑,把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具体设定为“国有独资公司”是不合适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保军的任务不同,改革发展现状各异,所以从横向看,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模式,必须根据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组织形式。从纵向看,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分层次的,过于强调其特殊性止步不前是没有前途的,而任何试图“一步到位”也是不可能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高原   李仁传   张轩豪  
划清军民融合边界,判断哪些领域适合军民融合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军地活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有序发展的第一步。基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现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融合边界博弈模型,确定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边界条件,并引入补贴惩罚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算例对博弈模型结论和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边界由风险成本、协同收益、补贴惩罚机制和初始状态决定,同时影响系统演化合作稳定状态的因素包括互补性可分享资源总量、协同性影响水平、合作风险系数和补贴惩罚机制,资源转化利用水平和合作成本系数不影响演化趋势,并且政府的补贴惩罚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军地合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慧源  张跃东  林波  
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效率风险相关概念、根源等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从竞争与垄断、生产规模、分工、多元化等四个方面分析军民融合资源效率风险的关系和发生机理。为规避军民融合资源效率风险,需遵循军民融合发展规律,健全融合管理机制,净化军民市场环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魏慧源  张跃东  熊薇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持续向多层次、全要素纵深发展。"民企参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传统的军工企业依托自身固有的优势加速向民品市场拓展,新时期军民科研生产组织的融合度达到新高度。目前,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实践中,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某些效率风险已孕育甚至是凸显或发生,军民融合资源效率遭受损失。需规避军民融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效率风险,最大化资源融合效率,使军民融合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强国战略、兴国之举和强军之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新闻  王艳  侯光明  
本文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结合国防科技工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述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首先,在对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关系深刻理解基础上,给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分析论证了"三化"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式系统互联和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并阐述了"三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过程;最后,就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每两化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义文  黄金明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是最大化满足国防建设需求。国防建设对各个不同产业需求与该产业的生产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就是为了均衡这种差异,以求达到供求平衡。这种调整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进行。宏观层次的调整是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微观层次的调整是在同一产业内部进行。在调整优化过程中同时兼顾国防建设需求和企业利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凌  
加入WTO,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国防科技工业的本质特征出发,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薪玉  李湘黔  孙浩翔  
作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军民两用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吸引军民高端要素集聚及聚合区域创新动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政策—技术—产业”4个维度分析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内在机理,提出完善基于系统耦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基于区位优势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形成基于完整价值链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形态以及构建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等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工业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龚国平  
国防科技工业应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军工企业的优势,推动军工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本文指出了国防科技工业参与中部崛起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参与中部崛起的三个切入重点和三项推进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钦军  
文章认为,加快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是贯彻落实军委“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着一些困境和矛盾,必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军情而且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为此,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结合能力。针对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