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8)
2023(12373)
2022(10826)
2021(10252)
2020(8595)
2019(20208)
2018(19792)
2017(38513)
2016(20600)
2015(23342)
2014(23046)
2013(23162)
2012(21218)
2011(19264)
2010(18853)
2009(17328)
2008(16623)
2007(14119)
2006(12155)
2005(10734)
作者
(58156)
(48188)
(47849)
(45768)
(30937)
(22984)
(21752)
(19043)
(18378)
(17032)
(16558)
(16278)
(15172)
(15034)
(14931)
(14748)
(14344)
(14063)
(13773)
(13662)
(11855)
(11775)
(11482)
(10803)
(10740)
(10710)
(10521)
(10381)
(9613)
(9473)
学科
(88632)
经济(88537)
管理(57621)
(54725)
(44578)
企业(44578)
方法(44567)
数学(39781)
数学方法(39446)
中国(24444)
(21857)
(20616)
(18097)
贸易(18088)
(17615)
业经(17612)
(17090)
地方(15768)
农业(14587)
(14392)
环境(13299)
(13233)
(12776)
财务(12714)
技术(12710)
财务管理(12691)
(12653)
银行(12621)
(12610)
金融(12609)
机构
大学(297502)
学院(292429)
(125933)
经济(123621)
管理(119426)
理学(104652)
理学院(103558)
管理学(102050)
管理学院(101538)
研究(99852)
中国(75013)
(63252)
科学(59570)
(54719)
(48833)
财经(45469)
研究所(44891)
中心(44222)
(43309)
业大(42105)
(41709)
北京(40442)
经济学(39308)
(38710)
(37595)
师范(37295)
(36163)
经济学院(35692)
财经大学(34246)
农业(34058)
基金
项目(205464)
科学(162876)
基金(152580)
研究(150972)
(132583)
国家(131574)
科学基金(113416)
社会(97366)
社会科(92465)
社会科学(92444)
基金项目(80866)
(76114)
自然(72952)
自然科(71281)
自然科学(71266)
自然科学基金(70028)
教育(68414)
(65182)
资助(63616)
编号(59854)
成果(48411)
(47036)
重点(45450)
(43197)
(42340)
国家社会(41028)
教育部(40870)
课题(40540)
人文(39547)
创新(39521)
期刊
(127931)
经济(127931)
研究(88147)
中国(49811)
学报(44462)
管理(42177)
科学(42109)
(38566)
(38424)
大学(34043)
学学(31938)
教育(29047)
农业(27427)
(24255)
金融(24255)
技术(23779)
财经(22094)
经济研究(21914)
业经(18917)
(18792)
问题(17010)
图书(15116)
(14949)
理论(14770)
(14695)
技术经济(14458)
世界(13609)
科技(13541)
实践(13267)
(13267)
共检索到414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曙明  
国民储蓄是资本投资和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内在的资本资源。文章用滞后分布模型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运行中国民储蓄的形成、储蓄决定投资、资本形成、金融机构信贷和经济增长等数量规律,从而得出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论,有利于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储蓄与信贷、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一、引言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KlausSchmidtMebbel等人(1994)的研究表明,储蓄、投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穆怀朋(1993)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储蓄和经济增长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Hoggarth(...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而现有文献对此现象还缺乏足够的解释。本文利用2008—2016年资金流量表数据,分解了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研究发现,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较大,居民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民储蓄率的下降可归因于居民储蓄动机的变化、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和红利支出的增加、政府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和政府消费的刚性上升。由于剩余劳动力减少、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上述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因素都将是长期趋势。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这就需要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扩大消费和改善投资效率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本文利用储蓄函数 ,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对近年相关政策进行了评析 ,并对扩张内需 ,抑制储蓄过快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程漫江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私人储蓄的急剧增长。经济发展本身,早已就超越了储蓄是否“笼中虎”之类的传统观念,而要求经济理论深入分析储蓄与消费、收入和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确立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胡颖  齐旭光  
社会保险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对一国社会保险政策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下的OLG模型,分析"统账结合"制度下社会保险的储蓄效应,结论是中国的社会保险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但缺乏弹性,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此观点。当前应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使社会保险能够发挥降低储蓄率以促进消费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定义了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并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估计了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在1 997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后,本文又在短期动态消费函数(ECM )中引入了代表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解释变量,对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做出了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1 997年以来,农村服务项目费用飞涨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滑是农户预防性储蓄骤然增加、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利益,其价格上涨对消费的负影响远远大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静  朱俊杰  
到底我国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如何?本文采用居民一年期储蓄增加额、年均收入水平、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数据,对传统货币需求模型进行调整,运用J 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储蓄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时差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储蓄与利率之间的滞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名义利率对储蓄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滞后一期效应,但实际利率对储蓄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涛  姜树广  
文章着眼于全球经济中储蓄率的决定及其延伸问题,主要讨论跨国国民储蓄率以及居民消费率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针对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之间的关系,重点引入全球价值观调查(WVS)中有关家庭价值观念的数据,从经验的角度揭示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率、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家庭价值观念的影响。文章以国别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尊重父母的观念显著地正向影响国民储蓄率对老年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国民储蓄率对少儿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爱护子女的观念显著地负向影响居民消费率对少儿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居民消费率对老年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相关经济变量和家庭价值观差异后,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云赟  
文章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社会背景,运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设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参数值,研究衡量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使2007年我国私人消费从92168亿元上升至97059亿元,国民储蓄从122234亿元下降至117343亿元,国民储蓄率从48.99%下降为47.02%。因此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并不大,而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提高却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该继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本文从不确定性收入、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对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界定,并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检验了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稳健OLS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的估计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收入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在各分位处,不确定性收入均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的上升而下降;而在储蓄率分布的0.5及以上中高分位处,参加养老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的储蓄率;在储蓄率分布的顶端,参加医疗保险也与城镇居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杰平  陈国权  
本文利用1978-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从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分析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在中国居民消费储蓄决策中所起的作用。通过选取不同分位点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城乡居民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均受到了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者环境和完善保障体系等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