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0)
2023(13392)
2022(11031)
2021(10268)
2020(8426)
2019(19288)
2018(18640)
2017(35813)
2016(19042)
2015(21977)
2014(21742)
2013(21732)
2012(20845)
2011(19292)
2010(19409)
2009(18625)
2008(18541)
2007(16642)
2006(15064)
2005(14140)
作者
(56445)
(47274)
(47227)
(45083)
(30531)
(22429)
(21298)
(18287)
(18001)
(16838)
(16740)
(15947)
(15459)
(15429)
(15306)
(14647)
(13879)
(13814)
(13784)
(13060)
(12307)
(11481)
(11444)
(10894)
(10847)
(10655)
(10559)
(9959)
(9473)
(9230)
学科
(105957)
经济(105827)
管理(57500)
(51068)
(43413)
企业(43413)
方法(41794)
数学(37348)
数学方法(37098)
中国(26997)
(26873)
(24065)
银行(23918)
(23489)
(22572)
业经(21351)
(21166)
地方(20453)
(20305)
(19142)
金融(19139)
(17589)
贸易(17575)
(17073)
(16235)
环境(14390)
(14086)
制度(14051)
农业(13923)
地方经济(13557)
机构
大学(298598)
学院(290935)
(140279)
经济(137910)
管理(108854)
研究(107392)
理学(92268)
理学院(91194)
管理学(90034)
管理学院(89456)
中国(89043)
(67203)
(62820)
科学(58540)
(53560)
财经(53053)
(48289)
研究所(48127)
中心(47745)
经济学(47094)
(44210)
(43886)
经济学院(42252)
北京(40304)
财经大学(39691)
(37935)
(37085)
师范(36757)
业大(36524)
农业(34533)
基金
项目(184397)
科学(147781)
基金(139930)
研究(135880)
(121122)
国家(120225)
科学基金(103099)
社会(93293)
社会科(88756)
社会科学(88736)
基金项目(71924)
(66209)
自然(62518)
教育(62105)
自然科(61061)
自然科学(61042)
自然科学基金(60066)
资助(58129)
(56946)
编号(50736)
(44123)
成果(43739)
重点(42186)
国家社会(41278)
(39810)
教育部(38948)
(38847)
(37687)
人文(36904)
中国(36826)
期刊
(159105)
经济(159105)
研究(99632)
中国(58960)
(51854)
(43492)
金融(43492)
学报(42626)
管理(42612)
科学(41783)
(39883)
大学(33517)
学学(31635)
财经(29398)
经济研究(26810)
教育(25317)
(25288)
农业(25154)
技术(22989)
问题(21169)
业经(20477)
(19327)
国际(17809)
世界(17417)
技术经济(15994)
统计(14873)
理论(13824)
(13520)
(12981)
经济问题(12842)
共检索到464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德伦  张显球  
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从实证的角度探求中国国有银行制度演进的逻辑。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对前半部分的结论进行经济学理论论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烨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国国有银行同样经历了一场渐进演进的逻辑过程。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然形成,如何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整体框架下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如何随着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而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有银行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改革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应该立足于培育国有银行的金融功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念鲁  杨海平  
本文分五个阶段回顾了新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变迁及外汇储备数量变化的历史,并从外汇储备数量与外汇管理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外汇管理制度与外贸制度、外资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和市场力量的消长、外汇储备与对外经济开放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外汇储备制度演进和数量变化的经济学逻辑。这一历史演进所蕴含的经济学逻辑启示我们:应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在中国改革的大背景下、放在内外部双重失衡调整的大背景下、放在释放市场活力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羽  李黎  
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平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将中国渐进的金融深化作为制度背景,将中国加入WTO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海外业务既是国有银行为捕捉新的获利机会而进行的诱致性变迁,也是迫于市场压力而产生的强制性变迁,是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一种复合型制度变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国英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微观经济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愈来愈变得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在新旧体制交换的过程中,新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与旧的操作惯例、理念不时地发生冲突,风险就此产生,除了产生巨额不良资产外,近几年经济案件此起彼伏,极大地破坏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生产力,影响恶劣。总的看来,形成案件的因素很多,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本文试图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缺陷方面寻找原因,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提出加入WTO后完善相关制度的对策,供商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随着改革步骤的逐步推进,涉及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选择新的分析角度,阐述公有制经济中银行制度改革的实质。 一、对银行制度改革既有过程的考察 (一)公有金融产权:概念的简要说明。 在改革前的公有制经济框架中,存在着单一的国有银行制度。如果我们认定那一块公有权是由不同类型的公有权“子块”组成,那么,与国有银行制度相对应的便是公有金融产权。无疑地,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就主要针对于此而展开。 (二)对公有金融产权的简单分解:变革过程及其绩效。 概括地说,在既有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作过的事情是对那一块公有金融产权进行了简单分解,具体表现为,从独此一家的中...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超  陈婕  
中国经济的顺利转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金融控制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承担着“准财政职能”和商业经营职能,经营目标多元化,客观上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和信号混乱。股份制改造成为国有银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退出“锁定”的外在力量。目前,股份制改造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汇金公司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二是上市地的选择问题;三是股权多元化与引入战略投资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类承曜  
本文通过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重点分析了国有银行改革的三个关键领域:股份制改革、市场化和财务重组,分析各个领域改革背后的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结论是尽管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政府更多地考虑了自身的成本和收益,改革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回避了深层次的本质问题,而且政府追求短期化目标的结果是短期内银行财务状况的改善是以长期内风险累积为代价。最后得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在国有银行改革中,两个基本价值判断始终存在。第一,中国的经济运行是否需要国有银行?第二,如果需要,那么,我们应建立怎样的国有银行体系?以上两个基本价值判断必然涉及改革的逻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本文旨在构建考察国有银行存差逻辑及性质的新视角和新框架 ,并试图透过这种框架进一步窥探国有银行制度的未知结构。本文讨论的逻辑次序是 ,首先借用了Mishkin假设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并将其扩展形式应用于对国有银行情形的解释 ,在此过程中凸显的问题饶有意味 :国有银行比一般商业银行需要更多的存款。究其原因 ,国有银行的特殊资本结构使其存款一直充当着弥补资本金不足的角色。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并证明了三个重要命题。第一个命题表明 ,在国家声誉入股的场合 ,国有银行的存款需求是一般商业银行的两倍。国家声誉入股意味着国家要对存款的流动性负最后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 ,国有银行吸收存款就等于是在获取免费资本 ...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霖  
从清末(1884~1911年)、北洋政府(1911~1927 年)到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组织形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推动了中央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国银行制度的选择?在既有的主流经济学框架中,我们一时难以找到满意的答案。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合作能力变量,将政府因素内生化于主流范式,从而初步修复了经济学对银行制度选择问题的解释能力。基于一个制度有效组合视角,本文发现,不同的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合作能力决定政府因素与私人因素的不同比例,并由此定义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会对银行制度提出各异的需求;不同的银行制度之间不存在先验的优劣之分。这一逻辑推论是如此重要,它使我们得以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某些思维定势。首先,让国有银行制度与以私人主导型市场经济为依托的银行制度“接轨”并不必然带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