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9)
2023(17040)
2022(14645)
2021(13814)
2020(11617)
2019(26946)
2018(26246)
2017(50202)
2016(27044)
2015(30647)
2014(30077)
2013(29755)
2012(27196)
2011(24460)
2010(23987)
2009(21787)
2008(20991)
2007(17878)
2006(15484)
2005(13407)
作者
(78025)
(64937)
(64214)
(61236)
(41116)
(31024)
(29254)
(25536)
(24768)
(22791)
(22086)
(22081)
(20443)
(20250)
(20136)
(19938)
(19437)
(19302)
(18569)
(18538)
(15987)
(15804)
(15694)
(14811)
(14453)
(14313)
(14287)
(14043)
(13073)
(12762)
学科
(110190)
经济(110070)
管理(75958)
(71229)
(60240)
企业(60240)
方法(52415)
数学(46266)
数学方法(45676)
中国(29968)
(28586)
(27084)
业经(25584)
(23661)
(21049)
贸易(21038)
(20501)
地方(19279)
农业(19106)
(19086)
理论(17122)
(16662)
环境(16646)
(16452)
财务(16380)
技术(16349)
财务管理(16343)
(15654)
银行(15593)
企业财务(15487)
机构
大学(384269)
学院(380025)
(155998)
经济(152972)
管理(150412)
理学(131550)
研究(131130)
理学院(130089)
管理学(127676)
管理学院(127014)
中国(97141)
科学(82178)
(81957)
(68079)
(65276)
(64644)
研究所(60249)
业大(59482)
中心(58792)
财经(55720)
(52451)
北京(51645)
农业(51157)
(51102)
(49505)
师范(48935)
经济学(47944)
(47937)
经济学院(43294)
(42295)
基金
项目(270141)
科学(212862)
基金(198555)
研究(193603)
(175314)
国家(173937)
科学基金(148813)
社会(123049)
社会科(116640)
社会科学(116606)
基金项目(104815)
(103000)
自然(98134)
自然科(95900)
自然科学(95870)
自然科学基金(94166)
教育(88993)
(88158)
资助(82245)
编号(76789)
成果(61541)
重点(60956)
(60217)
(57115)
(56076)
课题(52850)
创新(52435)
科研(52378)
国家社会(51674)
教育部(51549)
期刊
(161121)
经济(161121)
研究(109919)
中国(69046)
学报(64836)
科学(59247)
(57477)
管理(54404)
(50802)
大学(49256)
学学(46436)
农业(40424)
教育(40050)
技术(32257)
(28507)
金融(28507)
经济研究(27280)
财经(27278)
业经(25467)
(23489)
(21523)
问题(20981)
图书(18898)
科技(18266)
(18210)
技术经济(17982)
理论(17375)
(17200)
业大(16702)
资源(16602)
共检索到541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  
该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行政垄断、要素非对称扭曲二者与中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两部门)的工资差距及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国有部门的要素非对称扭曲并不必然引起两部门的工资差距,行政垄断和要素非对称扭曲的结合才是引起两部门工资差距的根本原因。同时,分地区的实证检验结果还发现,越落后的地区,行政垄断和要素非对称扭曲的程度越高,其对于两部门工资差距(及其失业率)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该视角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同时说明两部门工资差距的时空差异。因此,打破行政垄断,纠正国有部门的要素非对称扭曲将有利于缩小工资差异和提高就业率,实现两部门协调、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林  罗莉娅  康妮  
政府干预与要素市场之间的关系是近期学界的热点。有研究发现,政府对市场准入的干预(即所谓的行政垄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中国式市场准入规制中的行政审批程序包含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要素市场扭曲、行政垄断又与经济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为更好地寻找行政垄断制度的代理变量并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首先使用1998—2007年中国172个工业行业的企业层面大数据,测算出国有与民营部门之间的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程度,然后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对行政垄断与要素市场扭曲的统计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经济的市场价格扭曲现象客观存在——资本价格扭曲呈先降后升的"U"型态势,劳动价格扭曲则呈直线上升态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振兵  张诚  
中国工业部门工资扭曲的影响因素众多,但现有研究尚未从环境规制的视角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1-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扭曲指数,进而采用能够有效控制"内生性"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对工资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中国工业几乎所有行业均出现了实际工资低于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向下扭曲"现象,且工资扭曲指数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倒U形"演化趋势,不同行业的工资扭曲程度差异较大;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一方面增强了劳动边际产品价值,另一方面抑制了实际工资增长,并因此加剧了工资扭曲程度;而行业竞争强度、创新投入、外资比重和行业的资本化程度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本文建立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中工资方程的双重样本选择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性别工资差异分解方法,用于分析东北地区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国有部门还是在非国有部门,女性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工资水平,前者的性别工资差异明显低于后者的性别工资差异;性别歧视是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国有部门中的性别歧视程度明显高于非国有部门中的性别歧视程度;在国有部门中性别歧视主要来源于部门内部同工不同酬的工资歧视,而在非国有部门中性别歧视主要来源于劳动参与和部门选择带来的就业歧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罗润东  付光新  李煜鑫  
本文利用2004和2009年CHNS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工资决定及工资差异的变动。工资决定的分位数回归表明,在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部门之间存在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分解表明,部门间的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劳动力禀赋特征的差别。本文通过教育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因素对部门工资决定和差异进行分析,阐释了中国经济市场化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层面显露的新特征及其理论含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福前  武文琪  
本文利用近十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数据,对工资决定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国有与非国有部门间与部门内的蓝领和白领职业工资差异,以及跨年度的表现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白领职业劳动者的工资优势中约70%以上来自人力资本优势,约30%来自报酬率差异,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割较为明显,同时,人力资本因素和报酬率因素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不均匀。在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更多地由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和补偿性工资差异决定:而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更多地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并且其工资结构显示出集中性,在其工资分布的低端,白领劳动力工资的制度性溢价明显,而在其工资分布的高端,一系列规范政策的出台使得白领劳动力工资较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知  刘卫群  
要素市场化的滞后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则是其重要表现。文章从国有企业的视角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的原因。一方面,金融抑制和所有制歧视使得国有企业以低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获得了大量资本,加剧了资本价格的负向扭曲;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提供的社会保障、收入调节功能以及工会的作用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劳动力价格高于非国有企业,反而有可能改善劳动力价格的负向扭曲。本文测算了171个三位数行业的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指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越严重,但是劳动力价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程名望  史清华  
本文从广义视角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调要素市场扭曲不仅通过影响在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会通过垄断势力改变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若资本市场扭曲得到改善,样本期间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57.79%,其中通过直接效应提高31.46%,间接效应提高26.32%;若劳动力市场扭曲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33.12%,其中通过直接效应提高11.42%,间接效应提高21.69%。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劳动力收入份额、国有企业以及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证明了模型和结论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小马  邢建武  黄鑫  周雯  
针对以往关于中国能源替代问题的研究未考虑价格扭曲因素的不足,本文以超对数成本函数为基础,对中国工业部门要素价格扭曲进行测度,并计算要素自价格弹性及要素间替代弹性。研究发现,能源的相对价格存在严重扭曲;能源自价格弹性在2004年前为正,其原因是价格管制与市场不完善阻碍了其调节功能的发挥;资本与能源间并不存在确定的替代关系,劳动与能源间在近期表现为替代关系,而其他投入与能源间表现为互补关系。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新宇  郑国强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指数,从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双重视角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倒"V"型变化特征。劳动力配置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均会显著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TP)上。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户籍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的改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将得以缓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陈霄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37个工业行业1996到2016年的要素配置扭曲变动及其构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平均为0.28,行业间扭曲平均为0.22,行业内扭曲平均为0.08;行业间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5和0.17,行业内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2和0.07。本文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工业中依然存在明显的要素配置扭曲,扭曲在行业间与行业内具有相似特征:资本扭曲均是其主要扭曲形式并且也是中国工业扭曲的主要来源。本文认为,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与宏观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与偏向性政策有关:依靠部分行业和国有部门执行"增长政策"虽然在短期可以刺激增长,但长期来看其代价是要素扭曲的上升和效率的损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伟  刘爱军  
中国的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而存在一定的工资差异。根据1999~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由于不同所有制部门的融资能力不同,金融发展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的影响,显著扩大了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尤其是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中的集体经济部门的工资差异。这一结论说明金融发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优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帅  
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收入存在着明显的分配差异,这些差异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所有制结构上存在着市场分割。引起这一问题的因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引起的工资差异是合理的分配差异,而非经济因素引起的工资差异,会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偏离市场化水平,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劳动力市场效率,是不合理的分配差异,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目标;遵循市场原则,强化人力资本报酬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创建公平市场环境;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余向华  陈雪娟  
从行业工资决定因素分析的视角,在考虑到样本自选择偏差校正的情况下构造了Treat-ment-effects模型作为行业工资决定因素的微观计量模型,并利用CHARLS数据分析检验了垄断对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行业的垄断性对于行业工资决定进而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较大且显著;即使是校正了自选择偏差之后,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依然高于非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大约39%。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兰品  陈锡金  唐留昌  
本文按照国有经济比重和垄断程度对工业部门内主要行业进行排序,并分为国有垄断行业、国有竞争性行业和非国有竞争性行业三种类型;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离各行业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贡献,并通过不同类型行业各自主要生产要素回报与其贡献偏离状况和程度的比较,揭示中国国有垄断行业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垄断行业在要素收入分配中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偏差;与另两类行业相比,国有垄断行业主要要素的回报与其贡献严重偏离,甚至完全背离;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的垄断和国有化程度高。因此,降低进入壁垒,提高市场化程度,调整国有垄断行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对于实现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