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0)
2023(11015)
2022(9194)
2021(8646)
2020(7159)
2019(16309)
2018(16259)
2017(29898)
2016(16221)
2015(18503)
2014(18303)
2013(17854)
2012(16740)
2011(15158)
2010(15243)
2009(14286)
2008(14276)
2007(12813)
2006(11283)
2005(10552)
作者
(46812)
(39240)
(38989)
(37366)
(24852)
(18665)
(17589)
(15157)
(14926)
(13899)
(13650)
(13190)
(12734)
(12657)
(12614)
(12114)
(11661)
(11472)
(11288)
(11012)
(9991)
(9608)
(9562)
(8961)
(8781)
(8766)
(8692)
(8477)
(7887)
(7840)
学科
(63625)
经济(63513)
管理(50124)
(43418)
(37963)
企业(37963)
方法(24301)
(21589)
中国(21463)
数学(21084)
数学方法(20928)
(20564)
(16419)
业经(15840)
(15733)
银行(15709)
(15696)
(15083)
(14105)
金融(14098)
(13952)
(13532)
贸易(13523)
(13269)
体制(12409)
(12251)
财务(12217)
财务管理(12182)
企业财务(11642)
环境(10283)
机构
大学(233233)
学院(229446)
(101250)
经济(99265)
研究(87441)
管理(83168)
中国(71688)
理学(69634)
理学院(68814)
管理学(67821)
管理学院(67381)
(52093)
(50980)
科学(49803)
(44433)
研究所(39992)
财经(39931)
中心(39319)
(37697)
(36467)
(35014)
北京(32970)
经济学(32885)
(32149)
业大(31003)
财经大学(29844)
农业(29506)
经济学院(29459)
(28969)
师范(28637)
基金
项目(150193)
科学(119137)
基金(111785)
研究(110683)
(98989)
国家(98244)
科学基金(82810)
社会(72522)
社会科(68824)
社会科学(68813)
基金项目(57765)
(54339)
自然(51607)
教育(50413)
自然科(50364)
自然科学(50349)
自然科学基金(49491)
(47783)
资助(45676)
编号(42708)
成果(36847)
(35518)
重点(35119)
(32821)
国家社会(31781)
(31750)
(30964)
课题(30915)
中国(30761)
教育部(30508)
期刊
(113816)
经济(113816)
研究(75531)
中国(53479)
(42784)
学报(37093)
科学(34871)
(34294)
管理(33264)
大学(28601)
(27682)
金融(27682)
学学(27033)
教育(24582)
农业(22852)
财经(21306)
经济研究(19154)
(18389)
技术(17948)
业经(15688)
问题(14949)
(14487)
世界(13338)
国际(13263)
(13206)
(11037)
会计(10355)
理论(10113)
技术经济(10020)
现代(9774)
共检索到366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炜  李伟健  綦好东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基于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要求,国资监管体制的核心要素——政资关系、政企关系及其监管架构几经变革,进而使国资监管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直接管理、商品经济体制时期的两权分离和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授权经营的"管企业""管资产""管资本"五个历史阶段。国资监管体制的演进历程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国资监管制度的若干重要特征:在监管架构上,从阶段改革到顶层设计,逐渐明晰委托代理关系;在监管效率和效益上,从系统谋划到重点突破,循序推进市场化管理方式;在监管内容上,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推进,统筹构建国资监管新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国荣  
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在新时期积极探索研究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国有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炜  逄锦彩  
由于各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因素的不同,各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在国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统一模式。因此,中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建立切不可照搬照抄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监管体制模式,应在充分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建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及本土化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樊纲  高明华  
本文认为,从国有资产所有者角度,要根据全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不断地对多种形态的国有资产进行调整,尤其是进行经营性资产向非经营性资产的转化。相应的,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应立足于规则制定、规则执行和资产运营的分离,同时实现多种形态国有资产监管的统一性和监管方式的多样化。要通过国有资产预算编制,使全体人民对国有资产的使用享有知情权,编制预算的目的不是为增值而增值,而是监督国有资产是否真正为民所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毅  
1.国有金融产权被分割,任何部门都不对国有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经营成果承担责任,没有明确的专门机构在内部监督和管理国有金融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并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时至今日,没有一个确定部门对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即使对某一具体金融企业来说,也找不到一个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虎  徐建英  
现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存在着终极委托人的缺位,国资委定位不明确,政资不分,政企不分,对监管者缺乏监督机制等制度缺陷。因此,必须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一个委托代理链条完整的、两职分离的制衡监管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亮  姚俊生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新政策新形势要求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从现有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体制出发,提出在监管对象、监管方式、监管过程、绩效评价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自应  
在目前国有外经贸企业的改革中,如何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企业享有全部法人财产权;同时又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切实保证出资人的资产安全和增值,这是外经贸企业和主管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外经贸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伟  洪梅初  
经过十几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海目前形成了"两级管理"、"三个层次"、"三位一体"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框架。上海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是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基础上进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发展过程,在借鉴其他国家董事会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将把一个原先被动性的董事会发展成为一个策略性的董事会。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李粟  魏朝辉  
国有资产主要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3大类。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经营性组织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权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各级党的机关、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文化教育和卫生等事业单位所占有的国有资产,以及由社会大众共同使用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等国有资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新宇   吴岩   徐少康  
问询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常用监管手段,对我国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和落实具体规划要求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文章从问询函的创始阶段、信息披露改革阶段、试点注册制阶段以及全面实施注册制阶段,分析了中国问询函监管的发展历程及演进特征,并对其背后的演变原因加以探讨。文章通过对问询函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回顾,以期为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提升监管有效性、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地  刘佳丽  
我国国有资产具有存量巨大、形态各异、分布领域和使用性质差异化以及资产运营目标多元化等特点,这决定了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应该既体现国有资产监管的一般原则,又必须针对不同类别国有资产,采取差异化监管的机制、体制和制度安排。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与经营性国有资产既有共性,又有区别,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同样重要,而且可能更为集中折射出国有资产监管的机制、体制和制度设计水平。我国现存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水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脱节,呈现滞后性与不适应性。相关领域暴露出的腐败案例表明,该领域监管尚有盲区。因此,必须对现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监管机制以及监管制度作出重大的调整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课题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建文  刘继广  
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下,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1.国资委受政府委托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的职能行使如何与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相协调。2.如何建立一个既有利于市场化的有序退出,又有利于市场化的便利进入的国有资本流动机制。3.国有资本运营收益的使用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滨  
监管当局需要关注金融业经营模式变化、金融行业的关联性、宏观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将金融体系视作一个整体,运用宏观审慎理念和方法予以监管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金融监管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着良好的表现,人们对于这一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并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