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32)
2023(18033)
2022(15244)
2021(14199)
2020(12028)
2019(27640)
2018(27127)
2017(51859)
2016(28278)
2015(31809)
2014(31452)
2013(31413)
2012(28840)
2011(26135)
2010(25949)
2009(24493)
2008(24361)
2007(21646)
2006(19343)
2005(17765)
作者
(83071)
(69117)
(68685)
(65303)
(44130)
(32901)
(31053)
(26896)
(26308)
(24795)
(23712)
(23407)
(22260)
(22041)
(21715)
(21107)
(20703)
(20208)
(19862)
(19788)
(17182)
(17093)
(16701)
(15823)
(15529)
(15418)
(15384)
(15281)
(13930)
(13679)
学科
(119884)
经济(119710)
(102446)
管理(96814)
(91755)
企业(91755)
方法(52898)
数学(42827)
数学方法(42411)
(37520)
(35144)
业经(34726)
中国(32060)
(27594)
(25636)
财务(25566)
财务管理(25529)
企业财务(24231)
农业(24007)
(22803)
(21968)
贸易(21954)
技术(21788)
(21394)
(21105)
理论(20543)
(20230)
地方(20003)
(19862)
(19015)
机构
大学(411382)
学院(410495)
(172144)
经济(168757)
管理(163315)
研究(140693)
理学(140159)
理学院(138667)
管理学(136638)
管理学院(135905)
中国(109466)
(88910)
科学(84922)
(81579)
(71201)
(70719)
研究所(64462)
财经(64353)
中心(62505)
业大(61219)
(61180)
(58606)
北京(56570)
农业(55722)
经济学(52134)
(50772)
(50184)
师范(49650)
(48375)
财经大学(47750)
基金
项目(272528)
科学(215397)
基金(200053)
研究(199108)
(175012)
国家(173561)
科学基金(149148)
社会(127308)
社会科(120690)
社会科学(120657)
基金项目(105230)
(104497)
自然(96706)
自然科(94462)
自然科学(94435)
自然科学基金(92824)
教育(89746)
(88053)
资助(82591)
编号(79300)
成果(64538)
重点(60981)
(60978)
(58296)
(57828)
课题(54616)
创新(53977)
国家社会(53065)
(52341)
教育部(52267)
期刊
(194559)
经济(194559)
研究(125776)
中国(81097)
(65676)
(65373)
管理(65195)
学报(64576)
科学(60907)
大学(49404)
学学(46692)
农业(45221)
教育(40732)
(37661)
金融(37661)
技术(35662)
财经(32811)
业经(31583)
经济研究(30943)
(28179)
(26164)
问题(25141)
技术经济(21794)
(20212)
世界(19845)
现代(19606)
科技(19312)
理论(19129)
(18947)
图书(17928)
共检索到619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涛  刘宽斌  熊雪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国有和民营制造业上市企业2009~2014年的生产效率,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研究发现:在剔除环境因素以及随机误差干扰的影响后,测算得到国有制造业企业平均综合效率为0.685,民营企业平均综合效率为0.722,这表明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相较于国有企业有微弱优势。另外,在纯技术效率方面,民营企业占据较大优势,比国有企业高7.3%,而国有企业在规模效率上占有优势,较民营企业高2.8%。研究创新:采用了"经济附加值"作为衡量企业有效产出的财务指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方法剔除环境因素及随机干扰因素对企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测算了国有和民营企业真实的生产效率。研究价值:测算对比了我国国有和民营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为企业改进生产效率提供指导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袁军  许桂苹  刘正凯  余红心  解祥优  
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焦点。DEA方法在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中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选取2012~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混合DEA模型来剖析公司治理和公司效率之间的关系。输入变量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员工数量和公司治理,而输出变量是总收入和税前利润。对于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业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公司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使用员工、固定资产和改进公司治理来提高效率;而低效的公司治理是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制造业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过度的公司治理,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这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高于国有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袁军  许桂苹  刘正凯  余红心  解祥优  
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焦点。DEA方法在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中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选取2012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混合DEA模型来剖析公司治理和公司效率之间的关系。输入变量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员工数量和公司治理,而输出变量是总收入和税前利润。对于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业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公司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使用员工、固定资产和改进公司治理来提高效率;而低效的公司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强  吴伟伟  于渤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分析模型,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投入要素中,人员投入冗余最多,其次是信息投入和设备投入、组织投入;技术能力产出要素中,管理绩效最为不足,其次是市场绩效和研发绩效。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提升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晶  
本研究采用两阶段分析法,分别是数据包络分析法与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2003—2008年中国38家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经营效率评价。在第一阶段,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去估计各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效率,并使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来测量各装备制造企业跨时期(数据为panel data)生产力变动的情形。在第二阶段,使用Tobit回归模型去估计我国主要装备制造企业的效率与区域GDP,各细分行业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总资产、企业生产规模、区域科技支出及区域技术市场交易额等变量对装备制造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效率角度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即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夯实装备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青  胡雪萍  
运用20092015年中国制造业2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含港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这三类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三类制造业企业中均存在技术无效率,且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从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获取和改造费用支出均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出口导向程度则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青  胡雪萍  
运用2009~2015年中国制造业2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含港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这三类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三类制造业企业中均存在技术无效率,且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从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获取和改造费用支出均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出口导向程度则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晓辉  李婉丽  
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了估计,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管理层持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当持有少量股份时,管理层与公司股东利益的协同效应比较微弱,他们将更多地追求私人利益,从而使公司的生产效率下降;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协同效应的作用增强,将有效地抑制管理层和大股东追求非生产性私人收益的行为动机,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兵  梁淑珍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对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26个制造业行业1999~2008年的效率和生产率及其构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2和CO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无效率水平最高的是原材料工业,环境效率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低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说明了环境管理的无效率;纯技术进步是中国制造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胡小娟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年顺  
主流经济学家把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大规模兴起,主要归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企业家精神和遵循比较优势的必然结果。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民营企业在兴起之初就广泛和快速地进入到各个工业,尤其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基于中国工业史和252家中国最大民营制造业企业创业发展史的历史证据,文章找回"工业体系"这一被主流所忽略的重大历史现象和学术概念,从而首次提出一种理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独特性的结构性解释。文章发现:从计划经济时期继承而来的门类齐全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解释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独特性的关键变量;已有的由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工业体系,从市场机会、技术能力和组织资源等方面塑造了民营企业的创业选择和发展路径。所以,中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是仅凭自由市场就会自动出现的普遍现象,而是在市场条件下充分利用工业体系提供的技术和市场条件才得以出现的特殊现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白瑜婷  
文章从中国服务发包方视角和制造业微观层面出发,将服务外包细分为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两部分,对比分析两者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不同影响。采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做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原材料外包和服务外包都明显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并且国内服务外包相较于国际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婷婷  
本文从产业关联视角及制度基础观出发,运用PSM-DID方法讨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投资海外发达地区对国内同行业竞争企业(水平关联)和上下游企业(垂直关联)生产效率的影响。以1998—2016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由于倒逼机制的形成和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中国制造业企业投资海外发达地区对国内同行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带来负向挤出效应,对国内上游关联企业的生产效率无直接影响,对国内下游关联企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正向挤出效应。此外,随着投资海外企业及关联行业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关企业更容易借助当地的制度优势获得正向溢出效应。具体而言,投资海外发达地区企业对国内同行业企业生产效率的负向挤出影响将被削弱,对国内上下游企业生产效率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得到增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琳  罗长远  
本文采用微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前后向关联指标,引入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FDI是否通过前后向的关联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研究发现,就全国范围看,FDI通过前向关联,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率,但没有通过后向关联对企业生产率有所影响。纳入地理距离因素后,外资的前向关联技术外溢效应仍存在,但数值有所下降。这说明,地理距离影响着FDI通过产业关联产生的技术外溢效果。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外资的前向关联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为正且显著,中西部地区为负;后向关联无论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不存在。可见,外资在东部地区的集聚,并没有通过产业关联将先进技术扩散到中西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