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8)
- 2023(12937)
- 2022(10700)
- 2021(9932)
- 2020(8533)
- 2019(19287)
- 2018(18917)
- 2017(35522)
- 2016(19330)
- 2015(21835)
- 2014(21819)
- 2013(21628)
- 2012(19912)
- 2011(17944)
- 2010(18252)
- 2009(17743)
- 2008(17839)
- 2007(16227)
- 2006(14518)
- 2005(13823)
- 学科
- 济(88560)
- 经济(88414)
- 业(87456)
- 企(80885)
- 企业(80885)
- 管理(77886)
- 方法(37334)
- 财(31471)
- 业经(29585)
- 数学(29078)
- 数学方法(28777)
- 农(27481)
- 中国(24669)
- 制(23851)
- 务(22308)
- 财务(22275)
- 财务管理(22245)
- 企业财务(21082)
- 农业(19134)
- 技术(17879)
- 体(17398)
- 策(16781)
- 划(16609)
- 贸(16516)
- 贸易(16503)
- 易(16144)
- 和(16046)
- 体制(15041)
- 银(14732)
- 银行(14724)
- 机构
- 学院(284881)
- 大学(283312)
- 济(129179)
- 经济(126896)
- 管理(115565)
- 理学(98023)
- 理学院(97087)
- 管理学(95938)
- 管理学院(95383)
- 研究(94843)
- 中国(79540)
- 财(64219)
- 京(60086)
- 科学(51783)
- 财经(49653)
- 所(46671)
- 经(45106)
- 江(44593)
- 中心(43555)
- 农(43371)
- 研究所(41305)
- 经济学(39551)
- 北京(38572)
- 业大(36673)
- 财经大学(36542)
- 经济学院(35436)
- 州(34383)
- 院(34125)
- 农业(33641)
- 商学(32817)
- 基金
- 项目(178117)
- 科学(143614)
- 研究(134062)
- 基金(133021)
- 家(113899)
- 国家(112890)
- 科学基金(99057)
- 社会(89575)
- 社会科(85074)
- 社会科学(85054)
- 基金项目(69109)
- 省(67330)
- 自然(61544)
- 教育(60714)
- 自然科(60168)
- 自然科学(60150)
- 自然科学基金(59192)
- 划(55997)
- 资助(54760)
- 编号(52193)
- 成果(42825)
- 部(41513)
- 重点(39776)
- 创(39621)
- 制(38964)
- 国家社会(38041)
- 业(37923)
- 发(37670)
- 教育部(36359)
- 课题(36310)
- 期刊
- 济(151272)
- 经济(151272)
- 研究(91274)
- 中国(60804)
- 财(54806)
- 管理(49528)
- 农(41142)
- 科学(37905)
- 学报(35636)
- 融(30980)
- 金融(30980)
- 大学(29062)
- 农业(27844)
- 学学(27238)
- 技术(26421)
- 教育(26295)
- 财经(26151)
- 业经(24658)
- 经济研究(23836)
- 经(22618)
- 问题(19534)
- 业(17747)
- 贸(17240)
- 技术经济(17037)
- 世界(16347)
- 国际(15119)
- 财会(14773)
- 现代(14130)
- 统计(13826)
- 会计(13804)
共检索到450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斌
业绩评价制度是股东对经营者、经营者对组织内部各层级进行管理控制的重要机制。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制度演变为主题,归纳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制度在不同时期(承包经营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的基本特点及其演变路径;文章还着重讨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需要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文认为,业绩评价制度不应被简单地理解或矮化为一种用于衡量组织各级经营者"奖金数"的制度安排,它应当是构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体系、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 产权管理 业绩评价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珮 赵起凤 高海梅
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回顾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制度的变迁,发现业绩评价制度的变迁与国有企业改革密不可分。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新时期",如何有效推进"分类治理""分类考核"是决定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深刻分析并解决该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业绩评价 制度变迁 分类考核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王冬年 刘雪梅
在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国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进行了回顾,并对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了分析,强调国企的盈利能力、突出现金流量指标、重视国企的债务风险状况、关注国企潜在风险和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是其主要特征。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斌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回顾与思考余斌英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是从70年代末开始的。十多年来,英国政府先后把竞争性行业和垄断行业的国有工业部门和国有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转变成了私营企业。回顾英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与私有化的过程与方式,以及对一些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朗辉 杨玉民
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和80年代相比,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由扩权让利为主的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二是由单项改革为主转向综合配套改革;三是由中央统一指导企业改革转向地方主动探索企业改革;四是由着眼于搞好每个国有企业转向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今后决定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和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状况;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状况;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和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状况。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秉维
对中、东欧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顾秉维一、中、东欧国有企业改革近况目前,中、东欧国家大部分国有小企业改造已基本完成,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造从1992年初陆续开始,前东德地区、捷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进展较快;因受内外大环境影响,保加利亚、克罗地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朗辉 杨玉民
“八五”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思考黄朗辉杨玉民“八五”时期(1991—199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承包经营责任制在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实行,股份制试行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和18城市“优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柳学信 苗宁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经历了放权让利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分类改革四个阶段,其绩效评价体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革。通过梳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在国企改革进程中的发展之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2年的单一型绩效评价,1992—2003年的综合型绩效评价,2003—2013年的价值型绩效评价,以及2013年至今的分类绩效评价。通过对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归纳总结出每个阶段的绩效评价特点,从中汲取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针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目前有待改进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适应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绩效评价 价值型绩效 分类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次芳 叶艳妹 汪晖
一、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回顾自1954年以来,我国土地一直沿袭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这种状况在70年代末被打破。1979年,沿海破例对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从此,休眠的土地苏醒了。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首先在深圳特区,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南岭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际上已历经数年,并且当前正处于一个抉择阶段。一方面,企业制度创新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主张国有企业从国民经济中的竞争性领域中大范围退出的观点也屡见报端。在此背景下,用理性的目光,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程作一审视,无疑是有意义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玉民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杨玉民一、对中国改革的基本判断:目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困难和出路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自本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拉开之后,改革之潮便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1992年初,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华 施琳琳
国企红利的分配原则问题是国企实施资本经营预算的核心问题,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关键问题。国企创造的利润,按照新《公司法》第167条关于公司当年度税后利润分配的规定,一是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二是缴纳所得税,三是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如果是股份制公司,则贯彻同股同利和同股同权的原则。国企创造的利润按照《公司法》进行内部初始分配后,如何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配,是大家关注和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分红应依照以下路径:(一)统筹考虑多种原则以完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原则1、以行业平均水平为基准的原则。国企上缴利润不能从单个企业出发,而应以行业平均水平作为上缴利润的基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裕国
本文是学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思索。文章认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其关键是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其内核是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其重要条件是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系。利用股份公司制再造企业产权制度,一般竞争性行业应实施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的流动优化组合。革新国有企业制度,势必会调整与更新企业所有利结构,应当全面地、动态地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机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进广
一、国企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一)非上市国企与上市国企纳入统一信息披露体系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多数学者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前提下,结合国企行业实际,分类研究上市与非上市国企的信息披露,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将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分类,原因在于上市与非上市国企在参与市场竞争模式、市场完善程度、
关键词:
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国企 信息披露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杜海燕
从理论上说,尽管个人素质的差异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但人们心态与行为主要是由社会环境结构决定的。而对于国有企业职工而言,就业制度是制约其就业心态与行为的基本环境要素,因为就业制度是工薪获取者,凭借其对劳动能力的拥有参与社会交换行为,借以取得职工身份的客观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讲,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以及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刻根源之一是职工就业心态和行为的失衡和偏差,显然与就业制度的设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加快变革传统的就业制度,是改善职工心态与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组织效率的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