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0)
- 2023(14671)
- 2022(12527)
- 2021(11728)
- 2020(9624)
- 2019(22401)
- 2018(22041)
- 2017(42343)
- 2016(22831)
- 2015(25775)
- 2014(25752)
- 2013(25727)
- 2012(23973)
- 2011(21723)
- 2010(21576)
- 2009(20047)
- 2008(19410)
- 2007(16841)
- 2006(15075)
- 2005(13715)
- 学科
- 济(114878)
- 经济(114770)
- 管理(65049)
- 业(60254)
- 企(50429)
- 企业(50429)
- 方法(45752)
- 数学(40097)
- 数学方法(39746)
- 中国(28663)
- 农(25367)
- 业经(24172)
- 地方(24064)
- 财(23206)
- 学(22231)
- 贸(19584)
- 贸易(19570)
- 易(18993)
- 制(17915)
- 农业(17349)
- 环境(16119)
- 和(15924)
- 地方经济(15002)
- 融(14892)
- 银(14892)
- 金融(14891)
- 银行(14850)
- 理论(14670)
- 行(14267)
- 务(13839)
- 机构
- 大学(337337)
- 学院(332448)
- 济(149518)
- 经济(146759)
- 管理(131592)
- 研究(119581)
- 理学(113581)
- 理学院(112320)
- 管理学(110698)
- 管理学院(110094)
- 中国(89767)
- 京(72531)
- 科学(70266)
- 财(65079)
- 所(59866)
- 研究所(54505)
- 财经(52572)
- 中心(51977)
- 农(49666)
- 经(47938)
- 北京(46816)
- 经济学(46696)
- 江(46598)
- 业大(46589)
- 院(43186)
- 范(42915)
- 师范(42566)
- 经济学院(41849)
- 财经大学(39153)
- 农业(38760)
- 基金
- 项目(223845)
- 科学(176715)
- 研究(164869)
- 基金(164621)
- 家(143268)
- 国家(142161)
- 科学基金(121769)
- 社会(106694)
- 社会科(101299)
- 社会科学(101272)
- 基金项目(86650)
- 省(83583)
- 自然(77166)
- 自然科(75356)
- 自然科学(75342)
- 教育(74135)
- 自然科学基金(74019)
- 划(70834)
- 资助(68506)
- 编号(65322)
- 成果(53439)
- 部(50795)
- 重点(49867)
- 发(48548)
- 创(45612)
- 国家社会(45010)
- 课题(44846)
- 教育部(43882)
- 创新(42706)
- 人文(42459)
- 期刊
- 济(166871)
- 经济(166871)
- 研究(106108)
- 中国(61198)
- 管理(49985)
- 学报(49791)
- 财(48081)
- 科学(47549)
- 农(44733)
- 大学(37984)
- 学学(35714)
- 教育(32865)
- 农业(31559)
- 技术(28337)
- 融(28198)
- 金融(28198)
- 经济研究(27971)
- 财经(26737)
- 业经(23813)
- 经(23032)
- 问题(21633)
- 技术经济(18187)
- 贸(17931)
- 世界(17339)
- 业(16831)
- 理论(16064)
- 图书(15957)
- 国际(15822)
- 现代(15088)
- 统计(14955)
共检索到498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琴英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建立了包含东、中、西部区域效应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经济增长模型。比较显示,国有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则主要来自资本和劳动两要素投入的增加。同时,区域因素对国有与非国有经济的产出规模和投入要素的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谢为安
一、引 言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党和国家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方面看,国有和集体分别从1980年的51.4%和44.6%降至1992年的41.3%和27.9%,个体和农民对非农民居民销售却从1980年的0.7%和3.2%分别上升到1992年的20.3%和9.8%,而合营企业从1980年的无上升到1992年的O.7%;在工业中,各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1)。国有工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76%高势位下降到1992年的48.1...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江 彭越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1978~2012年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速度要明显高于印度;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的三个维度都要优于印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有效的政府干预;中国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而印度的可持续性指数一直下降;中印两国经济的公平与稳定性水平与世界经济波动情况息息相关且这种程度还在逐渐加深,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印度。中国应采取合作创新战略,完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强环境保护与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确保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印度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毅一 王皓良
文章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出发,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耗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效率,而后在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下,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证明了我国工业经济与工业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从而证实了抑制能源消费并不会阻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能源 工业能耗 经济增长 实症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攀平 范波 冉光和
国有工业经济作为我国公有经济的核心,在国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利用1999年-2011年西部十二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金融发展与国有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金融信贷的直接支持作用显著。因此,要从多个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国有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国有工业 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童牧
文章利用1998~2004年我国各省份的工业经济数据,分析了国有资本退让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效率的关系,考察了国有资本退让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资本开始从我国工业经济中不断退让,为私人资本和外来资本提供了进入和相互结合的空间,从而极大地刺激了资本的原动力,带来了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
关键词:
国有资本 工业经济 增长与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巍 何彬 王文成 谢淑萍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工业经济的地区差距是各地经济差距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初始禀赋等工业地区性因素、工业增长的集约性特征和要素的投入水平是可能导致工业经济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生产率的非参数测度方法计算得到1992-2002年期间七个截面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反映工业增长集约性特征的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并结合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固定效应计量经济模型(FEM),揭示出了在所研究时间区间内造成工业经济省际差异的成因。本文的研究表明,代表集约型增长特征的技术变革和效率演化对各地工业的增长也呈现波动交替作用的乘数效应,1992-1999年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呈现出粗放性特征,资金的投入和各地区的工业基础与初始禀赋因素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初始禀赋的"遗传效应"很明显。从1999年起中国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集约化增长的新阶段,导致省际工业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变为各地区工业发展形成的新的资金、效率和技术实力,即呈现出典型的禀赋"遗忘效应"。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异 非参数方法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进,程志明
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决策参考许进,程志明近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的问题已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根据老河口市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对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如何提高工业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饶映雪 戴德艺
本文运用1999~2013年中国26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工业用地供给对中国及不同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应控制工业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结构地区的工业用地供应实行差别化管理。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继术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一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增长,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途径,以达到最显著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还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飞涛 武鹏 李晓萍
中国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由效率与要素协同驱动型向资本投入主导驱动型转变。以2003年为界,资本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年均34.07%大幅提升为89.28%,而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则由年均47.34%骤降为年均-4.08%。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年均4.60%急剧下降至年均-0.05%,边际资本产出率由2002年的0.61急剧下降至2012年的0.28。这表明,投资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严峻的效率问题,其可持续性面临质疑。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增长效率急剧恶化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非常显著,国际金融危机并非导致效率恶化的根本原因,只是进一步加剧效率恶化的趋势。当前...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动力机制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辉娜 郭琪 贺灿飞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优惠的工业地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现实途径。对于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在解释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中,工业土地投入应作为重要考察要素。利用全国2007-2011年的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资本存量、工业劳动力数量和工业用地存量等主要观察变量,建立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以全国城市尺度解释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全国层面的工业经济发展仍十分依赖土地要素的投入,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尤为突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卫华 江源 原磊 于建勋
中国工业发展的要素禀赋基础以及外部条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中国工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革期。成功度过这一时期,需要转换工业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发展的作用变化,发现要素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下降,技术创新有望成为驱动工业发展的新动力,并探讨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动力和方式,并在宏观、科技、贸易、产业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贵良 伏洋成
生态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污染承载,同时,工业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后者即为生态足迹。以往研究更多关注两者间的静态联系,没有考虑到脉冲或滞后影响。文章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描述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发展的波动在第一期就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生态足迹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第二期才显现出来,此后趋于稳定。而生态足迹从第一期就受到自身波动和产业发展冲击的影响,受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第一期较弱,此后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力 梅林海
工业增长是人类社会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工业也是制造环境污染的重要力量。本文引用相关调查数据,从经济增长与环境法规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强度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增长趋势的关系等方面,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我国制定更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工业经济增长 环境 环境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