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47)
- 2023(4539)
- 2022(3728)
- 2021(3844)
- 2020(3150)
- 2019(7707)
- 2018(7721)
- 2017(14105)
- 2016(7586)
- 2015(8659)
- 2014(8432)
- 2013(8155)
- 2012(7619)
- 2011(7159)
- 2010(7045)
- 2009(6621)
- 2008(6577)
- 2007(5420)
- 2006(5091)
- 2005(4867)
- 学科
- 济(33591)
- 经济(33550)
- 管理(16906)
- 业(14231)
- 方法(13879)
- 中国(13475)
- 数学(12758)
- 数学方法(12675)
- 企(11410)
- 企业(11410)
- 制(10172)
- 贸(8905)
- 贸易(8900)
- 易(8810)
- 农(7851)
- 体(7645)
- 财(7550)
- 银(6845)
- 银行(6839)
- 行(6718)
- 体制(6691)
- 业经(6360)
- 融(6165)
- 金融(6165)
- 出(5411)
- 关系(5337)
- 学(5334)
- 发(5049)
- 环境(4570)
- 农业(4561)
- 机构
- 大学(106054)
- 学院(101597)
- 济(54484)
- 经济(53796)
- 研究(44948)
- 中国(36563)
- 管理(35887)
- 理学(30006)
- 理学院(29648)
- 管理学(29382)
- 管理学院(29169)
- 财(24837)
- 京(24068)
- 科学(23073)
- 所(22397)
- 研究所(20292)
- 财经(18955)
- 经济学(18843)
- 中心(18783)
- 经(17674)
- 经济学院(16835)
- 北京(16511)
- 院(15871)
- 财经大学(14276)
- 范(14098)
- 农(14017)
- 师范(14014)
- 江(13739)
- 科学院(13730)
- 社会(12753)
- 基金
- 项目(64050)
- 科学(51456)
- 研究(49478)
- 基金(49176)
- 家(43327)
- 国家(43033)
- 科学基金(35910)
- 社会(34088)
- 社会科(32402)
- 社会科学(32396)
- 基金项目(24454)
- 教育(22791)
- 资助(20856)
- 自然(20423)
- 自然科(19974)
- 自然科学(19968)
- 省(19751)
- 自然科学基金(19659)
- 划(18594)
- 编号(18175)
- 中国(17713)
- 部(16668)
- 成果(16344)
- 国家社会(16024)
- 重点(14942)
- 教育部(14747)
- 发(14135)
- 课题(13282)
- 性(13200)
- 重大(13127)
共检索到170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雍君 邓文硕
现代国库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很少被国内学界关注和充分讨论,以至缺失适当话语的局面延续至今。实践中,我国现行国库制度的机能性失调十分明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预算执行控制的松散与脆弱,这导致了公共资金沉淀、预算调整频繁、支付进度缓慢、现金配给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另一个问题是财政专户的滥设滥用导致的政府现金余额高度分散化现象。笔者所阐明的国库改革的两个核心命题,即确保基于支出周期的全程式预算执行控制,以及基于现金余额集中化的政府现金管理,可望建构起国库角色间权责分派的适当框架,推动国库制度深化改革的真正起步,并有望构建起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在现代财政体系中角色的协调关系,支撑现代国库制度功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国库制是各国政府各个时代重要的制度安排,国库制度变迁会对市场造成各种重要影响,从而必须对国库制度作深入地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正处于国库制度改革的重要时期,但理论研究对国库制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传统的"三分法"国库制分类体系并不足以解释当前的国库制度改革,银行存款制、独立国库制和委托国库制均存在不可避免的劣势,混合国库制才是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现实与最优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雍君
中国国库体系改革的总方向是从现行的高度分散化的模式转向相对集中性的模式 ,其实质是实现核心的财政管理功能的集中化。然而 ,转向集中性国库体系也隐含着一系列风险 ,因此 ,建立相应的制衡性制度安排对于下一步国库体系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国库 集中化 分散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康 阎坤 周雪飞
本文简要回顾、总结我国国库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情况 ,分析现行体制下国库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国库管理方面的市场经济国际经验加以概括之后 ,提出了改革我国国库管理体制与国库资金管理方式的建议。报告对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与作用、影响国库资金使用效率及库底资金变动的因素、国库资金运作中的财政与央行间的协调配合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作了分析 ,并着力研究了国库资金参与货币市场调节的要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斌
近年来,江西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从试点启动到深化完善,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倾力推进"账户规范化、纵向一体化、系统标准化、监管立体化"的四化改革开创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新局面。一、以清理账户为基础,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范化改革2011年江西省发生的鄱阳县"2.11"案件给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烈
2013年河北省本级财政支付电子化在全国率先上线以来,覆盖了全部财政资金、所有预算单位、全体代理银行,利用一套标准规范、"支撑控件"和"自助柜面"两个软件,打通了财政、人行、代理银行三个系统,实现了财政、人行、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四方资金支付和清算的电子化管理。目前河北省本级形成电子凭证46万余张,安全支付资金850多亿元。可以说,支付电子化已成为现代国库制度的重要支撑和特征。一、启动伊始,确定明确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整合、贯通预算执行指标流、资金流、业务流,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建立财政数据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谭莹
我国于2001年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已基本完成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对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与建立现代公共预算管理体制的目标极不适应,亟须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以关注和解决。存在问题现行资金缴拨方式影响财政收支效率和安全。一是商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振海 贾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使财政资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为促进政府透明、责任、高效为目的而开展的活动,已被提升至国家重要战略地位。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目标管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自本世纪初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着力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财政支出实现了由"逐级转"到"直通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振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也是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和前置条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汤孝军
通过强化国库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能 ,哈萨克斯坦成为经济转轨国家中比较成功实施财政法制改革的例子。我国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转型国家体制改革的经验 ,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相互取长补短 ,有利于我国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预算体制 国库管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为系统回应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出的棘手而紧迫的挑战,还原财政学作为重量级人文社会学科的地位,打破根深蒂固的学科与学派思维以重建财政学的知识图谱至关紧要。唯有如此,财政学才能解读视野更宏大更悠远、内涵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类公共生活问题。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理应遵循智识化和集成化原则。智识化建构并非把知识篮子装满,而是把知识之灯点亮,用以引导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集成化建构旨在把体量庞大而相对凌乱的财政学知识,条理分明地梳理为一个简洁精致且极具拓展性的逻辑框架,涵盖作为财政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物品,以及由"财政安排-财政权力-财政资源-公共政策与服务"展开并延伸至财政场域和公共价值的研究体系。本文定义与诠释了支撑这一知识图谱的核心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鉴别了中国当代财政改革的两项核心命题,即契合公民财政偏好和深化财政共同体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燕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当前欧洲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可迁移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引发学生学习为目的,重视学习效果,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范式"相对应的新教育教学范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对欧洲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教学重要性日益被认可,学习成果得到普遍应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创新得到持续关注,学生支持服务日臻完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愈发普遍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