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40)
2023(19282)
2022(16168)
2021(15349)
2020(12439)
2019(28602)
2018(27919)
2017(53199)
2016(28751)
2015(32446)
2014(32055)
2013(30939)
2012(28013)
2011(25023)
2010(24670)
2009(22375)
2008(21522)
2007(18415)
2006(15988)
2005(13889)
作者
(79046)
(66003)
(65190)
(62338)
(41898)
(31418)
(29768)
(25910)
(25010)
(23089)
(22318)
(22236)
(20639)
(20578)
(20312)
(20199)
(19551)
(19410)
(18772)
(18712)
(16142)
(16041)
(15838)
(14996)
(14727)
(14712)
(14358)
(14174)
(13058)
(12915)
学科
(113904)
经济(113770)
管理(79390)
(76371)
(62696)
企业(62696)
方法(51204)
数学(44490)
数学方法(43919)
中国(33988)
(32895)
(27575)
业经(26779)
(23882)
农业(21778)
(21618)
贸易(21605)
地方(21351)
(21056)
(20901)
理论(18753)
(17744)
环境(17619)
技术(17343)
(17092)
财务(17010)
财务管理(16972)
(16898)
银行(16853)
(16403)
机构
大学(398958)
学院(396726)
(161953)
经济(158784)
管理(155880)
理学(135819)
研究(134563)
理学院(134331)
管理学(131937)
管理学院(131230)
中国(99729)
(84277)
科学(82409)
(71645)
(65469)
(61771)
中心(60354)
研究所(60240)
财经(58612)
业大(57827)
(54827)
(53922)
(53690)
师范(53428)
北京(52975)
经济学(49993)
(49228)
农业(48275)
经济学院(45057)
(44488)
基金
项目(279129)
科学(221054)
研究(206176)
基金(204230)
(178400)
国家(176719)
科学基金(152095)
社会(131872)
社会科(124752)
社会科学(124719)
基金项目(107703)
(106813)
自然(97377)
教育(95346)
自然科(95154)
自然科学(95131)
自然科学基金(93411)
(90573)
编号(83552)
资助(82710)
成果(67793)
重点(62706)
(62221)
(59484)
(58236)
课题(57486)
国家社会(55135)
创新(54397)
教育部(53894)
科研(53199)
期刊
(172008)
经济(172008)
研究(116221)
中国(72975)
学报(63067)
科学(58554)
(57661)
管理(56828)
(53405)
大学(48680)
教育(47326)
学学(45618)
农业(40258)
技术(34557)
(30760)
金融(30760)
经济研究(28674)
财经(28441)
业经(28155)
(24480)
问题(22502)
(21081)
图书(20234)
(19091)
科技(18907)
(18057)
技术经济(18014)
世界(17545)
理论(17514)
现代(17347)
共检索到568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永兴  宋玉峰  
因此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既坚持"国家统治"的政治本质,又充分认识到国家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基础重要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十九大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目标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视角出发,理清国家治理问题的内在历史发展逻辑,探寻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深刻指导意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董大胜  
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研究国家审计的产生、本质、功能等审计基本理论问题,是近年来审计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创新。但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逻辑顺畅、内容较为完整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不能很好适应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计工作和审计改革的实践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对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提出研究思路和初步建议。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简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齐学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蕴涵着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政权的建设、国家治理的方式等国家治理理论,奠定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指导下,历代党的领导核心基于中国国情和现实,尝试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国家治理实践,经历了以"全能国家"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变迁,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即必须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国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资本主义国家本质问题围绕"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展开了持续而激烈的论战,最终莫衷一是。其实,经典作家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论述是采取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与"理想的总资本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分别在"一般"、"特殊"与"个别"意义上的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一般"、"特殊"与"个别"的统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钢花  韩鹏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从不同视角展开对国家理论的分析,其中以经济学为视角的研究主要包括"垄断资本学派"国家理论、"资本逻辑学派"国家理论、奥康纳的财政危机国家理论,以及博卡拉、法因等法国和英国学者对国家理论的探讨,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它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职能、矛盾、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突出地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逐步扩大,国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强化的趋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琳  
“诺斯悖论”现象说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具有局限性,对它的批判需要追溯到方法论本身,即揭示个人主义方法论在进行制度分析时的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国家二重性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阐明了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之间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对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分析,指出国家能否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公共性与阶级性的一致程度。“诺斯悖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矛盾,而不是什么悖论。国家二重性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和细化,对认识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梁栋  吕景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现象都必须落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应如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要目标,当然也具有明确的空间指向,需要从空间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在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力图阐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弭和经济区域协调一体化进程,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必须立足的空间路径,而国际大循环则需要实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战略,加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空间路径,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唐雪松  白静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其治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探究国家审计如何影响城投债风险溢价以及相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通过监督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显著降低城投债风险溢价水平,这种监督效应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越高时,即当地方政府承担隐性担保责任、城投债发行主体行政级别较低或为新增债务融资时越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独立性越高,或者审计环境越好时,国家审计的债务治理效应越强。因此,应该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的监督问责机制,强化国家审计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作用,并从根源上识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成因,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刚  
国家的起源是各学科学者都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此问题上产生了各种错误观点,如自然发生论、神创论、绝对精神演化论、社会契约论等。与之不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回答了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国家的产生有其一般规律,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及由此导致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时国家产生的形式又具有多样性。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观有其重大意义:它使历史唯物论成为真正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原理;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秩序是如何生成的及其本质是什么;指出了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按地区划分居民和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还特别强调了人类自身生产在原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家伟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垦体系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垦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引领下农垦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明确发展目标,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新时代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垦系统在农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推进农业安全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的中国道路》一书作者是王曙光,由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出版。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事业的发展历程,强调农垦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提出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发展建议,以期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体系承担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以及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农垦事业发展有利于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综合来看,该书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特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雪娟   胡怀国  
“人是目的”,现代化作为一个综合的多维发展进程,评价现代化归根到底需要看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传统和未来社会形态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虽然有其必然性,但肇始于工业化并以之为主要驱动力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重物不重人,在现代性生成的过程中也导致了人的被物化、片面化和异化。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本质力量的回归和全面发展,才有了更大的价值与制度化实现渠道。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形态,以“人的现代化”为具体实现形式,为摆脱旧文明形态下的各种依赖关系,积极推动着需要与劳动、个性和社会关系相结合的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马克思认为,国家并不仅仅是一个维护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和执行社会公共管理的行政机构,它还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经济载体,具有经济的属性。因而是政治、社会与经济属性的统一。在《资本论》及其一系列经典文献中,马克思告诉我们,国家具有多重经济角色,有着多种经济职能,在社会的经济运行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对之进行经济学思考,会得到一些重要启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晔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传播技巧简单化、传播内容抽象化、传播对象个性化和"传播噪音"复杂化等困境。为了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其路径优化可运用"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合理设置学生关心的议题、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实现传播方式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根据"把关人"理论健全校园媒介监管制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展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即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断结合中国当下发展实际并予以解决的过程,这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更凸显出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由韩庆祥和陈远章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书,将学术视角与政治视角有机结合起来,多维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的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现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其实现途径的探索,并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高度优越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婷婷  
马克思主义经济科技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间的关系,并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更加凸显优势。马克思主义经济科技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会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