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3)
- 2023(14748)
- 2022(12469)
- 2021(11816)
- 2020(9609)
- 2019(22309)
- 2018(22036)
- 2017(42253)
- 2016(22982)
- 2015(26011)
- 2014(25969)
- 2013(25340)
- 2012(23112)
- 2011(20913)
- 2010(20704)
- 2009(18861)
- 2008(18370)
- 2007(15788)
- 2006(13925)
- 2005(12652)
- 学科
- 济(93810)
- 经济(93694)
- 管理(63583)
- 业(61708)
- 企(50426)
- 企业(50426)
- 方法(41046)
- 数学(35272)
- 数学方法(34936)
- 中国(29240)
- 农(26715)
- 财(21864)
- 业经(21671)
- 学(19812)
- 贸(18207)
- 贸易(18196)
- 易(17739)
- 制(17690)
- 地方(17485)
- 农业(17438)
- 理论(15113)
- 和(14822)
- 环境(14423)
- 银(14368)
- 银行(14332)
- 融(14014)
- 金融(14013)
- 技术(13826)
- 行(13746)
- 体(13271)
- 机构
- 大学(326597)
- 学院(321165)
- 济(134209)
- 经济(131575)
- 管理(127491)
- 研究(114078)
- 理学(110474)
- 理学院(109244)
- 管理学(107544)
- 管理学院(106967)
- 中国(84722)
- 京(70850)
- 科学(68427)
- 财(59182)
- 所(56502)
- 研究所(51772)
- 中心(49906)
- 农(49484)
- 财经(48067)
- 业大(45838)
- 北京(45483)
- 江(44458)
- 经(44026)
- 范(43900)
- 师范(43561)
- 院(41182)
- 经济学(41178)
- 农业(38538)
- 经济学院(37110)
- 州(36083)
- 基金
- 项目(221495)
- 科学(175090)
- 研究(164748)
- 基金(162586)
- 家(142156)
- 国家(140736)
- 科学基金(120211)
- 社会(105455)
- 社会科(99827)
- 社会科学(99800)
- 基金项目(85853)
- 省(82751)
- 自然(76219)
- 教育(74915)
- 自然科(74448)
- 自然科学(74431)
- 自然科学基金(73106)
- 划(70865)
- 编号(66453)
- 资助(66321)
- 成果(54912)
- 部(50108)
- 重点(49521)
- 发(47195)
- 创(45651)
- 课题(45633)
- 国家社会(44191)
- 教育部(43324)
- 创新(42656)
- 科研(41875)
- 期刊
- 济(145744)
- 经济(145744)
- 研究(99716)
- 中国(61633)
- 学报(50740)
- 科学(48000)
- 管理(47137)
- 农(46397)
- 财(42735)
- 大学(38937)
- 教育(38387)
- 学学(36126)
- 农业(32796)
- 技术(26820)
- 融(26456)
- 金融(26456)
- 经济研究(24070)
- 财经(23466)
- 业经(22195)
- 经(20142)
- 问题(19208)
- 图书(18728)
- 业(17579)
- 世界(15722)
- 贸(15714)
- 科技(15431)
- 理论(15333)
- 技术经济(15122)
- 版(14844)
- 现代(14740)
共检索到473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辛璐璐 刘雪华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命题。鉴于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界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内容涉及提出动因、内涵和实现路径等方面。文章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有着其历史和现实动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界定体现了整体视野、明确了主体特性、兼顾了衡量标准,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侧重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两个方面。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体系 能力 现代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建中 林英泽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现代流通更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使之成为带动经济的"新引擎"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婧
新时代来临之际,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化改革全然进入攻坚阶段,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更是大力推动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途径。因此,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深析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时发展进度,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对此,笔者将结合刘须宽编著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并客观探索益于加快该实际进程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白智立 杨沛龙
文章围绕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这一主题,结合当前改革政策的特点,分析中国国家治理具有的特殊表征和情态。中国的改革虽然显示出了强烈的市场化、社会化的色彩,但在过去十年来公共政策转型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当前出现的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动则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决定这一改革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在于现代国家治理的造就。就行政体制改革而言,就是如何实现将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有效整合到现代公共行政体制的发展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既有的政治制度安排如何体现出法律化、民主化等现代国家的特征。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国家 公共行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英泽 郝玉柱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顶层设计的完成,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的获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布局、推进实施的重要阶段。物流业作为先导性产业将率先破土,京津冀物流一体化进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石明
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命题。绿色治理的提出经历了"绿色政治"思潮的产生、"绿色行政"的实施和"绿色治理"新范式的出现三个阶段。实施绿色治理是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和现实选择,因为绿色治理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目标和基本途径。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构建绿色协同治理体系,提升绿色治理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中国 汤纺杰
2017年9月6日至7日,由民进中央主办的"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暨2017·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会。会议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主题,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言献策。一、教育使命与教师素养构想教师队伍建设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密切相关。面向未来,教育将要肩负更大的历史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审计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的审计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可以促进相关治理制度的建立和优化,并可从决策力、执行力、廉洁性、绩效性等方面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审计应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其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审计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玉坤 王青松
国家治理区别于国家管理与国家统治,其中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强调政治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即由以往的单向性管理向双向性互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前提,公民的参与度越高,国家民主治理的程度也就越高。文章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对我国的公民参与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当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困境,并以此为依据探索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从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四海
受现代化治理理论的局限,国家治理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经验的程式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色彩。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国家大系统的功能性要件和结构性要件的治理入手,平衡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制度构成,平衡政治家与公务员、企业家与经理人等治理主体构成,并以政府治理为核心,围绕边界管理、结构管理和能力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新芳
财政部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此举有助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升单位治理水平、树立现代治理理念,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后,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新时期。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此背景下,财政部于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英
会计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会计发展变革的一般规律。当前,推动我国会计变革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会计可能和需要的变革主要包括会计计量的拓展、会计治理功能的发挥以及有关领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历史机遇,会计研究人员应该有所作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永兴 宋玉峰
因此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既坚持"国家统治"的政治本质,又充分认识到国家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基础重要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十九大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目标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视角出发,理清国家治理问题的内在历史发展逻辑,探寻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深刻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国家治理 路径演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英泽 石桥
现代流通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并呈现出开放性、集聚性、共享性、生态性特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从宏观到微观有社会经济层次、流通产业层次、流通渠道层次和企业层次。要真正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把流通融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盘棋中进行运作,形成良性循环;要创新流通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使之进一步普及、深化,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尤其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尽可能减少流通时间和流通环节,缩短流通周期,降低资源消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英泽 郝玉柱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要"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