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8)
- 2023(16158)
- 2022(13637)
- 2021(12929)
- 2020(10906)
- 2019(25338)
- 2018(24743)
- 2017(46971)
- 2016(25273)
- 2015(28799)
- 2014(28522)
- 2013(27901)
- 2012(25836)
- 2011(23023)
- 2010(22984)
- 2009(21168)
- 2008(20919)
- 2007(18355)
- 2006(15566)
- 2005(13922)
- 学科
- 济(103387)
- 经济(103266)
- 管理(70545)
- 业(67728)
- 企(55669)
- 企业(55669)
- 方法(48676)
- 数学(43069)
- 数学方法(42558)
- 中国(30102)
- 农(28597)
- 财(27630)
- 制(21630)
- 业经(21574)
- 学(21112)
- 贸(20517)
- 贸易(20508)
- 易(20024)
- 地方(18237)
- 农业(18218)
- 务(16967)
- 财务(16907)
- 财务管理(16865)
- 银(16496)
- 体(16458)
- 银行(16446)
- 理论(16036)
- 企业财务(16008)
- 融(15958)
- 金融(15950)
- 机构
- 大学(358616)
- 学院(356441)
- 济(150970)
- 经济(148092)
- 管理(137115)
- 研究(122804)
- 理学(118726)
- 理学院(117437)
- 管理学(115334)
- 管理学院(114683)
- 中国(93088)
- 京(75435)
- 科学(73771)
- 财(68497)
- 所(61007)
- 农(59715)
- 中心(56863)
- 研究所(55785)
- 财经(55128)
- 业大(52674)
- 江(51452)
- 经(50378)
- 经济学(47495)
- 北京(47331)
- 农业(47049)
- 范(46660)
- 师范(46113)
- 院(44461)
- 经济学院(42901)
- 财经大学(41133)
- 基金
- 项目(243581)
- 科学(192794)
- 基金(179105)
- 研究(177624)
- 家(157397)
- 国家(155874)
- 科学基金(133314)
- 社会(114303)
- 社会科(108308)
- 社会科学(108280)
- 基金项目(93863)
- 省(93394)
- 自然(85396)
- 自然科(83490)
- 自然科学(83462)
- 教育(82698)
- 自然科学基金(82025)
- 划(79571)
- 资助(73431)
- 编号(70812)
- 成果(57992)
- 重点(55426)
- 部(55333)
- 发(52094)
- 创(50879)
- 课题(49286)
- 国家社会(48490)
- 创新(47693)
- 教育部(47687)
- 科研(47128)
- 期刊
- 济(159029)
- 经济(159029)
- 研究(102716)
- 中国(69129)
- 学报(57692)
- 农(53892)
- 财(53870)
- 科学(52812)
- 管理(49541)
- 大学(44150)
- 学学(41623)
- 教育(38892)
- 农业(36752)
- 技术(31445)
- 融(29891)
- 金融(29891)
- 财经(27402)
- 经济研究(27020)
- 业经(25321)
- 经(23690)
- 问题(21373)
- 业(20380)
- 贸(18612)
- 版(17885)
- 统计(17750)
- 技术经济(17100)
- 世界(17038)
- 科技(16112)
- 国际(16004)
- 策(16003)
共检索到520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贾玉娇 傅丹青
多元国家治理主体的分化与边界确立,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治理能力具有根本形塑意义,是考察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成长的两个重要维度。国家治理主体的分化与边界变迁,即"治理主体分化-主体边界形成-边界变动-边界重塑",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结构特质形成的主导逻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变迁的结构内核。从强调总体性的国家治理逻辑向国家整体利益统摄下政府、市场与社会分工协作的转变,是中国国家治理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其中国家边界的变化构成这一变迁的中轴逻辑。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考验中,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显示出强大的治理能力,同时也给进一步调整国家治理主体边界,优化国家治理体系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 分化 边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唐皇凤
构建适应社会—历史—文化特征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任何国家实现有效治理、有序变迁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是当下中国国家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以新中国60年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演进为研究对象,认为执政党主导和组织化调控是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依然延续了执政党主导的组织化调控模式,并进一步使之精致化。对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运作的内在困境而言,构建网络治理模式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社会综合治理 组织化调控 中国政治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宋宗宏
国家能力是解释中国成功进行市场体系渐进孵化的关键。文章首先对中国独特的市场体系渐进孵化逻辑进行了总结梳理和阐述,回顾了二战以来市场体系孵化的全球经验,然后分析了学习能力、财政能力和法治能力与渐进孵化的双向互促共进关系,最后从一般意义上提炼了中国渐进孵化市场体系的经验及规律。文章是从国家能力角度阐释中国市场体系渐进孵化实践的重要尝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京祥 夏天慈
基于治理理论,从中央—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关系维度,分别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家治理变迁影响下的演变历程与总体趋向。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的举措,但是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未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再建构还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1)充分理解"国土空间"的多元价值属性,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对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不能把空间简单化为"自然资源"载体,谨防规划蜕化为单纯的"资源环境管控技术工具";(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建立与政府事权相对应、层级差异有序的空间规划体系;(3)高度重视规划研究和非法定规划的作用,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西 赵峥 李卫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是政府管理主导的传统治国方略的根本性的升级,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穿国家生态治理的一条主线。本报告认为,在构建和完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与民众的关系、各级政府之间(包括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晓峰 高芳 胡志民
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亟需加强创新系统相关理论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创新系统理论的演进特征以及不同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阶段特征,探讨总结"主体-结构""活动-功能""系统-生态"三方面视角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重点和政策着力点,并基于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未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的部署要求,提出新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的四方面政策措施:政策导向从完善创新体系向形成创新生态转变;形成动态、繁荣的创新功能主体簇;促进创新要素和价值高效流动;形成支撑保护创新生态的制度和文化环境。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双红
财政制度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性制度之一,应充分发挥财政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转向,达到更好地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文章从府际关系视角出发,分析当前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对府际关系的优化,完善财政制度,实现财政能力建设的转向,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作用,并给出相应的保障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晓燕 曹海军
随着社会利益结构和组织形式的持续巨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无论在机构设置、人员构成还是职能权限上都发生了变化。各地基层政权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角度,围绕"撤街强社"还是"强街扩社"推动了区—街道—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街道体制改革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在改革实践过程中,由于国家基层政权及其派出机构依法要求社区(居委会)协助行政,导致了社区的行政化到再行政化的内卷化过程,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国家基层政权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方面的典型改革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荆林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切中了我国国家运行中的核心问题。第一,它顺应了全球治理的要求。1990年,德国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首次提出"全球治理"的概念。1991年,在瑞典的会议上,参会人员发表了《关于全球安全与管理的斯德哥尔摩倡议》,提出建立与发展多边规则和管理体系以促进全球相互依存与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勃昕 韩先锋
国家创新体系具有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特征,通过塔基部分的知识积累突破、基础科研拓扑、产研融合创新逐层酵变进化,撬动塔尖部分的技术创新产业化显性回报,从而驱动整个国家创新系统运行。中国创新绩效研究更多强调创新产业化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选择性忽视塔基建设和塔尖收益的依存关系,是一种断层绩效,中国创新发展严重缺乏塔基支撑。本文借鉴以色列的塔基驱动创新发展经验,提出新时代中国创新发展的"金字塔"模式:注重基础学科教育和知识积累,建立国家、机构紧密结合的科研机制,培育公平高效的自主产研融合环境,以技术竞争矫正创新产业化,通过坚实的塔基建设支撑中国创新产业化升级,以创新产业化回报反哺塔基进化,系统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
关键词:
创新绩效 国家创新体系 “金字塔”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远旺 陆继锋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一大趋势。国家转型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其条件。与现代化相伴随的国家转型体现在现代国家的建构。本文通过总结比较传统与现代国家乡村治理结构的几种模式,考察不同时期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及其绩效,同时指出,民主合作模式代表了未来乡村治理结构变迁的理想目标与根本方向。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建构 乡村治理结构 变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晓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念,将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与财政视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对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分析因此也必须以国家治理的阶段性变化为依据。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国家治理与财政的同步演进。根据国家意志与国民意志之间所经历的冲突、并立和融合三种状态,将国家治理划分为“强国”“富民”和“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并据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国家治理特征。在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满足该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都是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力,突出表现为财政的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政府治理职能相继成为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国家治理概念、划分国家治理阶段、界定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政职能和梳理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本文尝试将“国家治理”理念构建为真正能够用于阐释和说明具体财政现象的分析性原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光祺
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个关于不同社会群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社会契约,以这种契约的变迁为划分方式,社会保障在中国农村有其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以此为逻辑起点,本项研究通过对农村集体、家庭、土地、政府、市场与社会等诸多保障制度的考察,将建国50多年来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依次划分为集体契约型的隐性“普惠”保障、分权型的显性“利益分割或损益不均”保障和社会契约型的制度化“利益调整重构”保障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结构进行相应的制度评估,继而检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军 李丹
绩效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情况。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外部收益是制度变迁的诱因,要想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增加外部收益就必须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我国绩效审计现行审计管理体制及思想观念无法实现潜在收益的增加,因而应该为制度变迁创造潜在收益、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树立科学的审计观等,进一步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发展。
关键词:
绩效审计 国家治理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慧东
自 19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的缺陷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民突破家庭经营形态和提供公共物品以促进农村发展的要求 ,由此产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是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诱致性需求非常突出 ,另一方面是公共治理体系的制度变迁缺乏成本的投入和必要的组织支持而受阻 ,同时公共治理的制度结构也存在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对公共治理体系从传统集权体制到当前体制变迁过程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诱因、进程、路径依赖和难点 ,揭示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治理体系变迁的部分制约因素。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公共治理 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