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9)
2023(7882)
2022(6524)
2021(6322)
2020(5135)
2019(11754)
2018(11082)
2017(20952)
2016(11036)
2015(12183)
2014(11733)
2013(11569)
2012(10919)
2011(9995)
2010(9801)
2009(8932)
2008(8815)
2007(7515)
2006(6526)
2005(5918)
作者
(31569)
(26902)
(26360)
(25463)
(17061)
(12950)
(11864)
(10282)
(10127)
(9431)
(9211)
(8990)
(8704)
(8699)
(8566)
(8314)
(7708)
(7685)
(7525)
(7507)
(6630)
(6589)
(6348)
(5997)
(5939)
(5879)
(5818)
(5433)
(5362)
(5351)
学科
(48056)
经济(48000)
(25607)
管理(24776)
方法(21502)
数学(19739)
数学方法(19588)
(18916)
企业(18916)
中国(16625)
(11895)
(11258)
贸易(11252)
(11044)
(10875)
(10167)
(8717)
(8212)
金融(8211)
(8189)
银行(8179)
业经(8159)
(7974)
农业(7753)
地方(7336)
环境(7169)
关系(6687)
(6508)
(6472)
技术(6319)
机构
大学(161224)
学院(155835)
(74920)
经济(73812)
研究(64551)
管理(56066)
理学(48646)
中国(48615)
理学院(47962)
管理学(47245)
管理学院(46943)
科学(38169)
(35804)
(32553)
(31976)
研究所(30170)
中心(27547)
(26944)
财经(26422)
经济学(25481)
(24616)
(24098)
北京(23406)
业大(23378)
经济学院(23024)
(20948)
农业(20819)
师范(20760)
(20392)
财经大学(20290)
基金
项目(111276)
科学(89444)
基金(86359)
(79216)
国家(78296)
研究(77561)
科学基金(65340)
社会(53487)
社会科(51031)
社会科学(51017)
基金项目(45016)
自然(41861)
自然科(40958)
自然科学(40945)
自然科学基金(40261)
(38043)
资助(35379)
(34452)
教育(34196)
编号(26503)
(26382)
重点(25833)
国家社会(24780)
中国(24107)
(23913)
(22713)
教育部(22632)
科研(21832)
成果(21529)
创新(21525)
期刊
(76280)
经济(76280)
研究(50152)
中国(29647)
学报(28540)
科学(27445)
(23400)
(22606)
大学(21855)
学学(20834)
管理(20344)
农业(16258)
经济研究(14132)
(13961)
金融(13961)
财经(13695)
教育(12220)
(11989)
问题(11116)
(10958)
世界(10871)
(10363)
业经(10133)
国际(10035)
技术(9979)
林业(9386)
科技(7823)
资源(7612)
(7501)
统计(7416)
共检索到232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竟虎  
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和热点聚类法分析中国713个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1991年和2010年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国家森林公园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从1991年的168.18min缩短为2010年的137.86min;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县域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显著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丽婷  刘大均  赵越  胡静  张祥  
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及其可达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不同等级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分布,且具有"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格局,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的分布模式分别为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2)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的空间可达性较好,区域内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8.84 min,且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省级森林公园的可达性要优于国家级森林公园。(3)基于县级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在空间上呈聚集格局,森林公园可达性的热点区域分布自东向西表现为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和冷点区,省级森林公园可达性与之表现出较强的相似,而国家级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明  杨效忠  林艳  田冬  
以我国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等地理数学与统计方法以及ArcViewGIS分析软件,通过对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揭示我国20多年来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最后分析表明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在全国范围内呈集中分布,且无论是在省市区之间还是七大分区之间的分布均衡性都很低,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及其东部沿海地区,与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大体一致,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丰水带、多水带以及过渡带之内。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丁振民  赖启福  黄秀娟  朱佳佳  林萍萍  
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市2003~2014年森林公园的面板数据,以传统的经济带为研究的宏观单元空间,运用DEA效率测算方法对我国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进行了测算;成功地借助多种收敛检验模型对不同地理空间的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差异水平以及收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呈两端高中间低的"V"谷状,并且各经济带内的旅游效率均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各经济带内的旅游效率波动程度差异较大;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改善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效率的提高,西部地区对全国旅游效率的改善贡献较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围  唐晓岚  
聚落研究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迅速兴起的森林旅游业对经济发达地区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古村落保护构成严重的威胁。以江苏省苏州市西山森林公园Landsat 7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选择海拔、坡度、坡向、距河流距离、土地覆盖类型、距道路距离等作为西山森林公园内聚落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模块,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研究区进行聚落适宜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东村古村为例,对现状聚落斑块布局加以分析,提出尝试性建议。结果表明:1聚落最适宜区域面积较小,只有263.34 hm2,占比3.13%,最不适宜区域面积最大,达3 973.68 hm2,占比47.17...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魏琦  欧阳勋志  
利用空间计量地理方法以及专家评分法,对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结构性、均衡性和组合性分析。研究表明: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呈弱凝聚分布态势;森林公园在地域上分布弱均衡性,赣北地区分布较多,主要集中在上饶、赣州、九江等地市;资源组合性较好,资源组合优良的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庐山、明月山、武功山、瑶里等著名旅游区。应通过优化空间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推动江西省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利军  廖小平  戴湘毅  
网络关注度从互联网层面上反映了旅游者对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感知。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国家森林公园的网络关注数据进行了空间关联结构分析。研究表明:1)从网络关注度的整体结构上看,除天津、青海和湖北等3个节点的空间关联关系较为松散之外,网络中的其他28个节点形成了空间关联关系较为紧密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共现性";2)从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特征上看:一是国家森林公园的网络密度呈现两极式分布,其中,资源较为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网络密度普遍高于东部地区;二是旅游者对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结构存在明显的等级特征,其中,广东、福建和湖南等9个节点处于第一梯队,对其他节点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网络中的"明星节点";三是河北、福建、山东、上海、湖南、甘肃、黑龙江、吉林和陕西等9个节点在网络关注度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结构洞优势,在网络关注度方面呈现出来的"桥接"作用较为明显;3)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可以划分4个板块:其中,中西部省份在整体网络中主要位于"主溢出板块",为森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资源;而东部省份主要位于"双向溢出板块"和"经纪人板块",既接收来自于其他板块的"信息溢出",也对其他板块发出有效信息,在整个网络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4)网络关注度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作为旅游资源存在的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分布规律,但是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也与各节点之间的网络信息交流强度有关。鉴于上述研究发现,要促进森林旅游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运用差异化策略,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借助网络营销手段,有效提升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推广的联动效应,推进全域"无障碍"森林旅游发展战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昌贵  李景侠  方大凤  
【目的】明晰道路建设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植物多样性及植被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以公园红桦坪到下板寺之间道路两侧的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地法,在道路的边缘设置干扰样地3块,分别在3块干扰样地同侧水平距离50m或近无人干扰处设置对照样地3块,样地面积为20m×20m,在每块样地中又各设5个5m×5m的灌木样方和5个1m×1m的草本样方,对干扰样地和对照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对比调查,从物种组成、重要值、α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4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与对照样地相比,干扰样地中总体物种数量仅少1种,为57种;乔木、灌木、草本中各物种的组成差异较大,有些物种在干扰样地中消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祥谓  谢锦忠  朱春玲  孙海菁  王锐  
以上海市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群落学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应用群落相似性和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由白栎林、毛竹林、香樟林、朴树-榉树林、朴树-刺槐林、梧桐林和枫香-刺槐林等7种森林类型组成;现有森林植被的植物多样性明显低于邻近的浙江地区,其树种组成也明显偏重于落叶树种,以榆科植物、壳斗科栎类树种为主,而常绿树种则只有香樟、苦槠、毛竹、女贞等少数几个建群种;从森林演替趋势看,未来上海佘山地区的森林主要为三大类:以白栎为主的地带性森林群落,毛竹林和以樟科、榆科、木犀科等科树种组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茜  杨东旭  李文明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意愿"理论,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分析环境知识(认知)、环境敏感性(情感)和地方依恋(态度)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知识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敏感性,但并不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其中环境敏感性和地方依恋是环境知识和游客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环境敏感性、地方依恋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要突破传统的管理规制路径,培育游客自发的亲环境行为,探索通过增加游客环境知识、提高游客的环境敏感性、培育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等旅游地游客环境行为管理创新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奎  
游客环境行为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一方面通过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证分析,以问卷调查方式实地调研了该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及其管理的现状,运用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游客不良环境行为发生的频度和公园游客管理现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结合"刺激-反应"原理以及"破窗效应"的理论研究,尝试性的构建了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模型,并以此为框架提出了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的优化建议,如管理资源层面的突破,管理原则层面的提升等,以期为改进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朝辉  王润球  彭慧  刘艳华  
以湖南株洲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分析旅游营销中旅游形象推广、服务营销、互联网营销、营销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突出形象营销、提高旅游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服务营销理念、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和高效优质的网站以及开展网络促销、构建良好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资源整合、营销策略整合等方面,提出完善和改进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的营销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瑞香  
文章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的定位及发展SWOT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辉  陈秋华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森林公园的游客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计算出2006年公园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0.010896hm2,其中旅游餐饮的生态占用比重最大,达45%;林地的土地类型占用最多,为44.72%,旅游生态效率为240美元/hm2,反映出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是一种生态占用较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也较低的旅游方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宇  罗艳菊  毕华  陈志杰  
分析了市场导向的内涵,探讨了市场导向理论与森林公园开发的结合途径,研究结果认为市场导向型森林公园是二者有效结合的模式;总结出市场导向型森林公园具有盈利性、融合性、互补性的特征,提出了市场导向型森林公园的开发程序;最后,以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作了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